【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耦合和变速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双太阳轮输入、双行星轮、无内齿圈、行星架输出的新型行星结构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行星轮系传动,是用来实现加减速传动获得加减的传动比、实现转向和分路传动以及用作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现不同需求扭力传动等,一般行星轮很难实现双太阳轮低损耗输入,一般行星轮很难实现多动力同轴耦合。由于现在市场对节能减排、能量回收、多动力耦合技术的特殊需求,需要设计出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损耗极低的动力耦合和变速结构。现有的一般行星结构是有内齿圈,太阳轮和齿圈动力输入不方便同轴安装,从而造成安装限制,动力输入少,损耗很高,没能很好的满足现阶段汽车动力多档变速、风能多输入,水轮机组多输入发电等动力同轴耦合安装及变速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解决现有行星结构动力输入输出方式单一,动力同轴耦合安装困难,变速箱体积庞大且变速调配比范围小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包括输出行星架、耐磨部件、固定轴、大太阳轮、小太阳轮、内行星轮、外行星轮;所述小太阳轮和大太阳轮通过耐磨部件安 ...
【技术保护点】
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架、耐磨部件(3)、固定轴(4)、小太阳轮(5)、内行星轮(7)、外行星轮(8)和大太阳轮(9);所述小太阳轮(5)和大太阳轮(9)的均通过耐磨部件(3)安装在固定轴(4)上;所述内行星轮(7)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小太阳轮(5)啮合连接;所述外行星轮(8)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内行星轮(7)和大太阳轮(9)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架、耐磨部件(3)、固定轴(4)、小太阳轮(5)、内行星轮(7)、外行星轮(8)和大太阳轮(9);所述小太阳轮(5)和大太阳轮(9)的均通过耐磨部件(3)安装在固定轴(4)上;所述内行星轮(7)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小太阳轮(5)啮合连接;所述外行星轮(8)通过转轴及耐磨部件安装在行星架上且与内行星轮(7)和大太阳轮(9)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太阳轮输入行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架包括输出行星架(1)、端面板(2)和密封元件(6);所述输出行星架(1)设计为圆盘中空结构;所述端面板(2)设置为圆形板且中心为空心,空心边缘安装为密封元件(6);两块端面板(2)安装在输出行星架(1)两边;密封元件(6)固定在输出行星架(1)上,小太阳轮(5)、内行星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身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