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7942 阅读:6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包括拦污网和拦沙板,所述拦污网拼接在拦沙板上面,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鱼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拦截河流内的漂浮污染物和泥沙;可保证鱼群洄游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河流的生态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拦污沉沙装置
本技术涉及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具有鱼道且易清理,属于水利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河道使用的传统拦污装置,多为固定式结构,由沉沙堰、边框、横隔板和栅条或拦污网等构成,可拦截河道内的悬浮物,沉淀水中悬着的泥沙。传统拦污装置的弊端是污物清除问题,传统拦污装置通常固定在河岸两边,运行时悬浮物多悬挂在拦污栅或拦污网上面,难于清理,泥沙等物沉淀于沉沙堰清理有难度。部分利用机械装置来自动清理悬浮物的拦污栅,可将悬浮物利用传送带等类似装置传送至固定位置,解决了传统拦污栅的悬浮物后期处理问题,但是此类拦污栅无法拦截水中的泥沙,且安装维护困难。此外,传统拦污装置的拦污栅以及拦污网未设计鱼道,对鱼群洄游造成了障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因此,研发一种既可以使污物便于清理,且可以同时拦截水中小型漂浮污染物及泥沙并具有鱼道的装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包括拦污网和拦沙板,所述拦污网拼接在拦沙板上面,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鱼道。还包括四根竖直杆,四根竖直杆呈矩形方位布置,竖直杆底端分别竖直固定于河床,所述拦污网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污墙;所述拦沙板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沙墙,且所述拦沙板依次拼接在对应的拦污网下方;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垂直上方,且均迎向河水流动的上游。位于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两侧的竖直杆均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另一侧与河岸固定,导水板下边缘与河床底部相连,上边缘高于侧拦污网上边缘,且导水板与河水流动方向呈30—45度夹角。所述拦污网包括主拦污网和侧拦污网,所述主拦污网位于“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污网位于主拦污网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所述拦沙板包括主拦沙板和侧拦沙板,所述主拦污网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沙网位于主拦沙网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所述鱼道设置在侧拦污网上,鱼道一端与侧拦污网固定,另一端朝向主拦污网倾斜,所述鱼道呈圆管形状,所述侧拦污网开设有与鱼道等口径的圆孔,鱼道固定在该圆孔中。所述“凹”字形拦沙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主拦沙板和侧拦沙板固定。所述竖直杆包括固定杆和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竖直固定于河床。所述导水板与套管之间设置有止水带,止水带密封堵住导水板与套管之间之间的缝隙,且所述止水带固定在导水板与套管连接一侧的边缘。每个所述套管的顶端均竖直设置有圆环形状的把手,所述把手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通过主拦污网以及侧拦污网拦截河流漂浮物,通过主拦沙板与侧栏沙板拦截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拦截的污物沉积于底板,鱼群可以通过鱼道正常穿过装置。需要清理时,用一根长杆穿过主拦污网上面的把手,另一根长杆穿过其余两个把手,将装置抬高。套管离开固定杆后,操作长杆将装置向主拦污网方向倾斜,将装置里面的水排出。操作长杆将装置向一侧河岸倾斜,清理装置后,操作长杆将装置放回原位,撤出长杆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可同时拦截河流内的漂浮污染物和泥沙;2、本专利技术将悬浮污染物集中于底板,定期将装置抬出水面清理,克服了传统拦污栅污染物淤塞在拦污栅上以及沉沙堰中难以清理的弊端,且安装拆卸方便;3、安装有鱼道,可保证鱼群洄游的正常进行,保护了河流的生态多样性;4、造价低廉,运行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止水带连接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清理时长杆插入把手示意图。图中:1、固定杆;2、套管;3、把手;4、主拦污网;5、侧拦污网;6、鱼道;7、主拦沙板;8、侧拦沙板;9、底板;10、导水板;11、止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可见,本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包括拦污网、拦沙板和四根竖直杆,四根竖直杆呈矩形方位布置,竖直杆底端分别竖直固定于河床,所述拦污网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污墙;所述拦沙板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沙墙,且所述拦沙板依次拼接在对应的拦污网下方;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垂直上方,且均迎向河水流动的上游。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河水流动穿过拦污网和拦沙板时,河水中的漂浮污染物和泥沙。所述竖直杆包括固定杆1和套管2,所述套管2套接在固定杆1上,所述固定杆1竖直固定于河床。固定杆1和套管2组装呈竖直杆,便于安装和拆卸。位于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两侧的竖直杆均设置有导水板10,所述导水板10的另一侧与河岸固定,导水板10下边缘与河床底部相连,上边缘高于侧拦污网5上边缘,且导水板10与河水流动方向呈30—45度夹角。所述导水板10与套管2之间设置有止水带11,止水带11密封堵住导水板10与套管2之间之间的缝隙,且所述止水带11固定在导水板10与套管2连接一侧的边缘。导水板10让河水均能从拦污网和拦沙板流过,提高河水处理效果。所述拦污网包括主拦污网4和侧拦污网5,所述主拦污网4位于“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污网5位于主拦污网4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所述拦沙板包括主拦沙板7和侧拦沙板8,所述主拦污网4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相对面,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侧拦沙网位于主拦沙网的两侧,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凹”字形的结构有利于让河水有一个缓冲的空间。所述鱼道6设置在侧拦污网5上,鱼道6一端与侧拦污网5固定,另一端朝向主拦污网4倾斜,所述鱼道6呈圆管形状,所述侧拦污网5开设有与鱼道6等口径的圆孔,鱼道6固定在该圆孔中。鱼道6让河流中的鱼能穿过,不破坏鱼的游动。所述“凹”字形拦沙墙的底部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与主拦沙板7和侧拦沙板8固定。底板9能够用于承接泥沙。每个所述套管2的顶端均竖直设置有圆环形状的把手3,所述把手3与河水流动方向平行。从河道中取出本技术时,用杆子穿过把手3,便能够将本技术垂直向上举起、取出。本技术的具体使用过程为:将四根固定杆1按照矩形方位固定于河床,4根套管2与装置其他部分固定,套管2底面所处的矩形与固定杆1的矩形相对应,将套管2竖直插于固定杆1上,导水板10设置于河岸和套管2之间,止水带11分别与导水板10和套管2连接,且止水带11固定于导水板11竖直一端。水流中的漂浮物被主拦污网4与侧拦污网5拦截,水流中的泥沙被主拦沙板7与侧拦沙板8拦截,漂浮物与泥沙沉积于底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河道拦污沉沙装置

【技术保护点】
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拦污网和拦沙板,所述拦污网拼接在拦沙板上面,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鱼道。

【技术特征摘要】
1.河道拦污沉沙装置,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安装固定在河道中,河水流淌穿过该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拦污网和拦沙板,所述拦污网拼接在拦沙板上面,所述拦污网和拦沙板横向布置在河道中,与河水流动方向垂直,所述拦污网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鱼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四根竖直杆,四根竖直杆呈矩形方位布置,竖直杆底端分别竖直固定于河床,所述拦污网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污墙;所述拦沙板竖向展开依次与四根竖直杆固定,形成一面敞开的“凹”字形拦沙墙,且所述拦沙板依次拼接在对应的拦污网下方;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位于“凹”字形拦沙墙的敞口的垂直上方,且均迎向河水流动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所述“凹”字形拦污墙的敞口两侧的竖直杆均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另一侧与河岸固定,导水板下边缘与河床底部相连,上边缘高于侧拦污网上边缘,且导水板与河水流动方向呈30—45度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拦污沉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拦污网包括主拦污网和侧拦污网,所述主拦污网位于“凹”字形拦污墙的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国玺卢文娟李天磊邵光成郭宸耀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