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65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主要由组装在本体内的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组成;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先固定安装在本体中,涂抹头暴露在本体外;其中:修正带还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侧视略呈倒“U”字型,本体通过枢轴呈可转动状组装在倒“U”字型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且涂抹头恰可通过转动本体而暴露在壳体外方便使用或隐藏在壳体中方便收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省去了端盖,而借助本体相对壳体的转动来实现涂抹头的收藏、保护及使用,操作更方便,保护效果也更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正带,特别指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修正带的结构如图1-3,其涂抹头1’、涂抹轮及传送轮等的位置固定,涂抹头1’始终暴露在本体2’外,因此,本体2’上配备了端盖3’,用于盖置在本体2’,保护涂抹头1’。详观上述修正带的结构不难发现其存在下列不足:一、如图1所示,若端盖3’与本体2’分体成型为两个独立的构件,在使用中,需将端盖3’反复地从本体2’上摘下或戴上,时间一长,端盖3’与本体2’之间的定位结构变松,独立端盖3’容易从本体2’上脱落,而且,独立的端盖3’也容易被遗失或丢弃,从而丧失保护涂抹带1’的功能;二、如图2、3所示,若将端盖3’的一侧枢设在本体2’上,使用中,需将端盖3’转动翻起才可使用,配合图2所示,要么端盖3’被翻至本体2’的上方,使用时,端盖3’极易挡住使用者的视线,影响涂抹使用,配合图3所示,要么端盖3’被翻至本体2’的下方,使用时,端盖3’极易刮伤纸面,给使用者带来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使涂抹头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使用方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主要由组装在本体内的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组成;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先固定安装在本体中,涂抹头暴露在本体外;其中:修正带还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侧视略呈倒“U”字型,本体通过枢轴呈可转动状组装在倒“U”字型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且涂抹头恰可通过转动本体而暴露在壳体外方便使用或隐藏在壳体中方便收藏。上述本体与壳体之间的枢轴结构是这样的:本体的上、下表面与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分别形成相互配合的轴和轴孔,借助此轴和轴-->孔的配合,本体恰好呈可转动状枢设在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上述本体的上、下表面与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在偏离枢轴的位置还形成相互配合的凸粒和凹槽,借助此凸粒和凹槽的配合,恰可令本体在涂抹头暴露于壳体外时及涂抹头隐藏于壳体外时定位。上述壳体的上夹片枢设在壳体上,上夹片上的轴孔底部具有卡槽,本体上与上夹片的轴孔对应的轴之端部具有凸卡,借助此凸卡与卡槽配合,恰可使本体定位枢设在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上述轴固定在本体上,此轴穿过壳体的下夹片,且轴端固定在定位片上,定位片的边缘对应涂抹头暴露及隐藏的两种状态形成对称的两个缺口,下夹片的外侧对应定位片设置一个滑块,滑块与下夹片之间设置一个扭簧,借助此扭簧使滑块始终滑向定位片,并借助滑块的顶端卡入其中一个缺口中实现涂抹头暴露状态或隐藏状态的定位。上述下夹片的内侧与本体之间也设置一个扭簧,借助此扭簧使本体在无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与壳体呈垂直状。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由于将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先固定安装在本体中,再将本体呈可转动状枢设在壳体内,这样,本技术通过增加一个与本体枢接的壳体,可省去现有修正带中的端盖。当欲使用修正带时,只需将本体相对壳体转动至涂抹头暴露于壳体外即可方便地使用,当使用完后欲收藏修正带时,只需再将本体相对壳体转动至涂抹头隐藏于壳体内即可方便地收藏涂抹头,使涂抹头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省去了端盖,而借助本体相对壳体的转动来实现涂抹头的收藏、保护及使用,操作更方便,保护效果也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一种修正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另一种修正带的使用状态图一;图3是现有技术另一种修正带的使用状态图二;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图10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和5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主要由组装在本体3内的涂抹头1、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组成。涂抹头1、涂抹轮及传送轮等构件先固定安装在本体3中,涂抹头1暴露在本体3外。本案的改进点是修正带还包括一个壳体2,壳体2侧视略呈倒“U”字型,本体3通过枢轴呈可转动状组装在倒“U”字型壳体2的上夹片21和下夹片22之间,且涂抹头1恰可通过本体3在壳体2中的转动而暴露在壳体2外方便使用或隐藏在壳体2中方便收藏。其中,本体3与壳体2之间的枢轴结构是这样的:本体3的上、下表面与壳体2的上夹片21和下夹片22之间分别形成相互配合的轴31和轴孔23(当然轴也可形成在壳体2上,而轴孔则形成在本体3上),借助此轴31和轴孔23的配合,使本体3呈可转动状枢设在壳体2的上夹片21和下夹片22之间。为了方便涂抹带的更换及安装,即方便本体3从壳体2上拆下及组装于壳体2上,将壳体2的上夹片21设计呈枢设在壳体2上,上夹片21上的轴孔23底部具有卡槽25,本体3上与上夹片21的轴孔23对应的轴31之端部则具有凸卡33,借助此凸卡33与卡槽25配合,使本体3组装在壳体2上后得以定位于壳体2的上夹片21和下夹片22之间。为了使本体3在涂抹头1暴露于壳体2外及涂抹头1隐藏于壳体2内的两种使用状态定位,本体3的上、下表面与壳体2的上夹片21和下夹片22之间在偏离枢轴的位置还形成相互配合的凸粒32和凹槽24,借助此凸粒32和凹槽24的配合,即可令本体3在涂抹头1暴露于壳体2外时及涂抹头1隐藏于壳体2外时定位,进一步方便使用及收藏。这样,当欲使用修正带时,只需将本体3相对壳体2转动至涂抹头1暴露于壳体2外,并借助凸粒32和凹槽24定位,即可方便地使用,如图5所示。当使用完后欲收藏修正带时,只需再将本体3相对壳体2转动至涂抹头1隐藏于壳体2内,再借助凸粒32和凹槽24定位,即可方便地收藏涂抹头1,使涂抹头1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图6所示。另外,如图7所示,本体3在涂抹头1暴露于壳体2外及涂抹头1隐藏于壳体2内的两种使用状态下定位的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轴31固定在本体3上,此轴31穿过壳体2的下夹片22之孔,且轴31的端部固定在定位片4上,定位片4的边缘对应涂抹头1暴露及隐藏的两种状态形成对称的两个缺口41和42,下夹片22的外侧对应定-->位片4设置一个滑块5(滑块5的设置方式为常见结构,本文不做叙述),滑块5与下夹片22之间设置一个扭簧6,借助此扭簧6的复位作用,使滑块5始终滑向定位片4,并借助滑块5的顶端卡入其中一个缺口41或42中,实现涂抹头1暴露状态或隐藏状态的定位(配合图9、10)。为了方便两种状态的转换,本实施例还在下夹片22的内侧与本体3之间也设置一个扭簧7,借助此扭簧7的复位作用,使本体3在无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与壳体2呈垂直状(见图8)。本实施例具体使用中,当欲使用涂抹头1时,只需用手推动滑块5压缩扭簧6,使滑块5的顶端退出定位片4的缺口41,此时,定位片4失去定位外力,定位片4、轴31以及本体3在扭簧7的作用下,自动转动至本体3与壳体2呈垂直状(见图8),即涂抹头1自动弹出,方便使用者转动本体3,再将涂抹头1转至使用位置(参见图9),此时,定位片4的缺口42与滑块5的顶端对齐,在扭簧6的作用下,滑块5的顶端卡入定位片4的缺口42,从而使本体3在涂抹头1暴露于壳体2外时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主要由组装在本体内的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组成;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先固定安装在本体中,涂抹头暴露在本体外;其特征在于:修正带还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侧视略呈倒“U”字型,本体通过枢轴呈可转动状组装在倒“U”字型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且涂抹头恰可通过转动本体而暴露在壳体外方便使用或隐藏在壳体中方便收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主要由组装在本体内的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组成;涂抹头、涂抹轮及传送轮先固定安装在本体中,涂抹头暴露在本体外;其特征在于:修正带还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侧视略呈倒“U”字型,本体通过枢轴呈可转动状组装在倒“U”字型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且涂抹头恰可通过转动本体而暴露在壳体外方便使用或隐藏在壳体中方便收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本体与壳体之间的枢轴结构是这样的:本体的上、下表面与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分别形成相互配合的轴和轴孔,借助此轴和轴孔的配合,本体恰好呈可转动状枢设在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收藏涂抹头的修正带,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下表面与壳体的上、下夹片之间在偏离枢轴的位置还形成相互配合的凸粒和凹槽,借助此凸粒和凹槽的配合,恰可令本体在涂抹头暴露于壳体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易锺
申请(专利权)人:昶邑厦门文具礼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