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326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7),上表面(1)和下表面(7)之间设置有侧表面(3)和端面(5),侧表面(3)与端面(5)由平面和/或圆弧面连接;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由径向切削刃(4)和轴向切削刃(2)组成;径向切削刃(4)由上表面(1)和端面(5)相交形成,包括主切削刃(9)、副切削刃(10)和第一过渡刃(11);轴向切削刃(2)由上表面(1)和侧表面(3)相交形成;主切削刃(9)与轴向切削刃(2)通过圆弧型的第二过渡刃(8)连接。本可转位刀片适用于型腔和槽铣加工时在轴向切入和侧壁加工,能有效保障工件的表面质量,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效果好的特点,且结构简单。

Indexable inserts for large feed mill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for indexable inserts high feed milling, including upper surface and lower surface (1) (7), (1) on the surface and the lower surface (7)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ide surface (3) and the end (5), the side surface (3) and the end (5) connected by plane and / or circular arc surface; the cutting edge can be indexable inserts by radial cutting edges (4) and axial cutting edge (2); the radial cutting edge (4) from the upper surface (1) and the end (5) intersect formed, including the main cutting edge (9), (10) and the first cutting edge transition edge (11); axial cutting edge (2) from the upper surface side surface (1) and (3) the intersection form; the main cutting edge (9) and axial cutting edge (2) through the second circular arc transition edge (8) connection. The indexable inserts are suitable for axial cutting and side wall machining in cavity and groove mill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urface quality of the workpiec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good processing effect,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加工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
技术介绍
型腔铣和槽铣是一种常见的加工类型,以模具行业最为典型。在深槽加工时,由于刀柄悬伸较长,过大的切深会使径向力过大,使刀具发生挠曲,从而产生振动,降低刀具使用寿命。同时对于航空和发电领域的析出硬化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等难加工的材料,以及各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零部件均难以采用大切深加工,如果采用小切深加工,则会降低加工效率。大进给铣削是一种基于平均切屑厚度减薄的原则,结合了小切深和高每齿进给量的加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上述的矛盾。现有的大进给铣刀一般只包含简单的圆弧刃或直线刃,在切入和加工过程中阻力较大,由于刀具悬伸较长,容易引发刀具振动,降低刀具寿命。同时,传统大进给刀具由于没有轴向切削刃,在涉及侧壁铣削时被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差,无法保障精加工工件的质量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结合现有侧壁铣刀和大进给铣刀优点,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效果好的特点,且结构简单。通过合理设计切削刃结构,降低了刀具在切入和加工过程中的阻力,能有效防止刀具振动,可以采用更大的切削参数,增加刀具的切削效率;同时设计了轴向切削刃,在涉及型腔和槽的侧壁铣加工时,能有效保障工件的表面质量;而且可转位刀片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和崩刃,可转位刀片的寿命得以提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所述可转位刀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侧表面和端面,所述可转位刀片的中心设有定位中心孔;所述侧表面与端面由平面和/或圆弧面连接;所述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由径向切削刃和轴向切削刃组成;所述径向切削刃由上表面和端面相交形成,包括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及连接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的第一过渡刃;所述轴向切削刃由上表面和侧表面相交形成;所述主切削刃与轴向切削刃通过第二过渡刃连接。通过对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的结构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切削刃,在进行大进给加工时,能保证在涉及侧壁铣加工时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同时合理的参数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在铣削加工时,具有很好的切入效果和刃口强度。进一步地,所述主切削刃为三维曲线刃,所述三维曲线刃为直线和/或圆弧的单段或多段组合。径向切削刃的多段设计使切屑厚度在不同切削深度下,均能得到合理控制,防止在大进给加工过程中,部分切削刃因负载过大而崩刃。同时能获得较好的表面加工质量,保证精加工工件的质量水平。轴向切削刃的加入使刀片在大进给加工过程中涉及侧壁铣削时,能获得很好的壁面。进一步地,在平行下表面的基准平面里,所述三维曲线刃任意点的切线与径向中心线的夹角为角α,所述角α为0°~4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角α为10°~40°。进一步地,在平行下表面的基准平面里,所述第二过渡刃与轴向切削刃的交点为点P,所述第二过渡刃与径向切削刃的交点为点M,过点P和点M的切线交于一点A,所述径向切削刃相对刀片的中心向外凸出,其轴向最远点为B;所述点A到过点B的切线的最短距离H,所述最短距离H为0.7~2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最短距离H为0.8~1.5mm。进一步地,在垂直下表面的基准平面里,所述径向切削刃相对下表面向外凸出,距离下表面最远点为点C,点C到下表面的垂直距离L1,所述垂直距离L1为2.5~4.5mm;优选地,L1为3.0~4.0mm。进一步地,所述主切削刃和第一过渡刃交于交点D,交点D到下表面的垂直距离L2,垂直距离L2≤垂直距离L1。进一步地,所述交点D到下表面的垂直距离L2为2~4mm。进一步的,在平行下表面的基准平面里,所述轴向切削刃为至少包含一段由点P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切削段,切削段的距离为S,S≧0.2mm,所述点P为轴向切削刃的径向最远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完美结合了现有侧壁铣刀和大进给铣刀优点,通过对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的结构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切削刃,既能进行大进给加工,也能保证在侧壁加工时,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可转位刀片的径向切削刃的弧线削刃,相对下表面和刀片中心在轴向方向,向外凸出;同时合理的参数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在铣削加工时,具有很好的切入效果和刃口强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该可转位刀片结合现有侧壁铣刀和大进给铣刀优点,通过合理设计切削刃结构,增加被加工工件的切削效率,加工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径向切削刃的多段圆弧设计使刀片在不同切削深度下,均能获得很好的大进给加工效果,轴向切削刃的加入使刀片在侧壁铣削时,能获得很好的壁面。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尤其适用于型腔和槽铣加工时在轴向切入和侧壁加工,保证切削加工工件的质量;而且可转位刀片使用过程中,不易破损和崩刃,可转位刀片的寿命得以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的仰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的前视图。其中,1-上表面,2-轴向切削刃,21-切削段,3-侧表面,4-径向切削刃,5-端面,6-定位中心孔,7-下表面,8-第二过渡刃,9-主切削刃,10-副切削刃,11-第一过渡刃。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的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通过硬质合金粉末压制成型,然后在专用的烧结设备中高温烧结成型,其结构如图1~图4所示,可转位刀片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7和上表面1和下表面7之间设置有侧表面3和端面5,可转位刀片中心设有定位中心孔6便于将刀片固定在刀具上;其侧表面3与端面5由平面和/或圆弧面连接;本实施例中用圆弧连接;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由径向切削刃4和轴向切削刃2组成;其中,径向切削刃4由上表面1和端面5相交形成,包括主切削刃9、副切削刃10和连接主切削刃9和副切削刃10的第一过渡刃11;主切削为三维曲线刃轴,轴向切削刃2由上表面1和侧表面3相交形成该三维曲线刃为直线和/或圆弧的单段或多段组合。主切削刃9与轴向切削刃2通过圆弧型的第二过渡刃8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对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的结构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同时具有径向和轴向切削刃,既能进行大进给加工,也能保证在侧壁加工时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同时合理的参数设置使可转位刀片在铣削加工时具有很好的切入效果和刃口强度,切削效果好。如图3所示,在平行下表面7的基准平面里,三维曲线刃任意点的切线与可转位刀片的径向中心线的夹角为角α,角α为0°~45°。本实施例的角α为10°≤α≤35°。在平行下表面7的基准平面里,第二过渡刃8与轴向切削刃2的交点为点P,第二过渡刃8与径向切削刃4的交点为点M,过点P和点M的切线交于一点A,径向切削刃4相对刀片的中心向外凸出,其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所述可转位刀片包括上表面(1)和下表面(7),所述上表面(1)和下表面(7)之间设置有侧表面(3)和端面(5),所述可转位刀片的中心设有定位中心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3)与端面(5)由平面和/或圆弧面连接;所述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由径向切削刃(4)和轴向切削刃(2)组成;所述径向切削刃(4)由上表面(1)和端面(5)相交形成,包括主切削刃(9)、副切削刃(10)及连接主切削刃(9)和副切削刃(10)的第一过渡刃(11);所述轴向切削刃(2)由上表面(1)和侧表面(3)相交形成;所述主切削刃(9)与轴向切削刃(2)通过第二过渡刃(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所述可转位刀片包括上表面(1)和下表面(7),所述上表面(1)和下表面(7)之间设置有侧表面(3)和端面(5),所述可转位刀片的中心设有定位中心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表面(3)与端面(5)由平面和/或圆弧面连接;所述可转位刀片的切削刃由径向切削刃(4)和轴向切削刃(2)组成;所述径向切削刃(4)由上表面(1)和端面(5)相交形成,包括主切削刃(9)、副切削刃(10)及连接主切削刃(9)和副切削刃(10)的第一过渡刃(11);所述轴向切削刃(2)由上表面(1)和侧表面(3)相交形成;所述主切削刃(9)与轴向切削刃(2)通过第二过渡刃(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切削刃(9)为三维曲线刃,所述三维曲线刃为直线和/或圆弧的单段或多段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下表面(7)的基准平面里,所述三维曲线刃任意点的切线与可转位刀片的径向中心线的夹角为角α,所述角α为0°~45°,优选地,所述角α为10°~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大进给铣削的可转位刀片,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下表面(7)的基准平面里,所述第二过渡刃(8)与轴向切削刃(2)的交点为点P,所述第二过渡刃(8)与径向切削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强袁美和谭文清谢清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欧科亿数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