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se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s to obtain technical field of contrast agent, preparation method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lysine salt and caustic according to a molar ratio of 100:80 to 90 of the proportion, in a protective atmosphere, 140 to 160 DEG C 40 ~ 50h; the Hyperbranched Poly lysine the skeleton and two ethylene three amine five acetic acid according to the mass ratio of at least 1:5 ratio in water, 6 ~ 8h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first Hyperbranched Poly lysine molecules and gadolinium compounds in water, at 37 to 42 DEG C 6 ~ 12h; wherein the first quality cost overruns poly lysine molecules and the gadolinium compound ratio of 1:1 to 1:2; the second Hyperbranched Poly lysine and folic acid molecules in the pH value of 8 ~ 10 in carbonate mixed reaction from 5 to 12h. The invention of the Hyperbranched Poly lysine contrast agent has good biocompatibility, low toxicity, high relaxivity, from the body metabol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剂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造影用的造影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检测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相较于其它临床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在揭示解剖学结构,尤其是在探测炎症组织以及固体肿瘤方面具有诸多优势。此外磁共振成像还具有无电离辐射损伤、多参数成像为医生提供大量的诊断信息以及三维定位能力。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像的灵敏度和准确率,通常需要造影剂来增强成像对比度。目前,临床用的造影剂一般为钆的小分子螯合物。这类小分子造影剂存在一些缺点,如血液循环时间短、弛豫率低、无靶向性,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上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引起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的风险。因此制备高弛豫率、生物相容性好以及具有组织或肿瘤靶向性的MRI造影剂成为发展的焦点。近年来,多种不同的载体材料包括高分子、脂质体、胶束、无机或杂化纳米粒子被用于构建MRI造影剂。其中将钆基小分子造影剂共价或者非共价的与高分子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对钆的负载率。并且将钆基小分子造影剂修饰到大分子骨架上,可以增强其体内稳定性、降低分子的旋转速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的制备:将赖氨酸盐酸盐与苛性碱按照摩尔比为100:80~90的比例,在保护气氛下、140~160℃反应40~50h获得呈树枝状交联的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的制备:将所述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按照质量比至少为1:5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在室温下反应6~8h获得偶联有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基的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的制备:将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与钆化物在水中混合,在37~42℃反应6~12h后获得络合有钆离子的所述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其中所述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的制备:将赖氨酸盐酸盐与苛性碱按照摩尔比为100:80~90的比例,在保护气氛下、140~160℃反应40~50h获得呈树枝状交联的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的制备:将所述超支化聚赖氨酸骨架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按照质量比至少为1:5的比例在水中混合,在室温下反应6~8h获得偶联有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基的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的制备:将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与钆化物在水中混合,在37~42℃反应6~12h后获得络合有钆离子的所述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其中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与所述钆化物的质量比为1:1~1:2;将所述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与叶酸活性酯在pH值为8~10的碳酸盐缓冲液中混合反应5~12h获得所述超支化聚合物;其中,所述第二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与所述叶酸活性酯的质量比为10:1~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支化聚赖氨酸分子的制备步骤还包括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用于活化所述二乙烯三胺五乙酸中的羧基,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所述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的摩尔比为5~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仁军,刘敏,祖广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