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014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14:10
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数个竖向的出气管,出气管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斜向下的喷嘴,框架内设置沿竖直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横向的安装轴,安装轴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挡板,挡板位于对应的喷嘴一侧,框架上方设置横向的主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臭氧由进气口经主管道和出气管通过喷嘴喷出,喷嘴喷出的臭氧被挡板挡住并打散,从而使臭氧分散,与烟气充分混合,实现臭氧与烟气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

Ozone denitration dosing device

Dosing device, ozone denitration comprises a frame, a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frame, a pip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uniform installation several slanting down nozzle arranged in the fram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uniform transverse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shaft installed on the shaft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uniform installation number of nozzle baffle. The baffle is positioned at the corresponding side, set the main pipeline horizontally above th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an cause the ozone from the air inlet through the main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through the nozzle, the nozzle is blocked by the baffle of the ozone and scattered, so that the ozone dispersion, mixing with the flue gas, flue gas and ozone to achieve fully mix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氧脱硝投加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领域,具体地说是臭氧脱硝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且每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排放。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第一大氮氧化物排放国,氮氧化物的环境容量基本处于饱和,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发电结构,而燃煤电站的氮氧化物排放是氮氧化物排放最大来源。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对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也日益严厉,在某些重点地区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在35mg/m3以下。现有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受排烟温度及安装位置及空间限制,而臭氧脱硝技术由于其高脱硝效率、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势必成为小型火电厂烟气脱硝的终端处理设备。但由于臭氧极易分解,且臭氧与NO的反应速度很快,为了保证臭氧脱硝的效率,必须保证臭氧一进入烟道就与烟气充分混合,因而开发一种能实现臭氧与烟气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的臭氧喷射装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臭氧与烟气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臭氧脱硝效率的臭氧脱硝投加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内设置数个竖向的出气管,出气管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斜向下的喷嘴,框架内设置沿竖直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横向的安装轴,安装轴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挡板,挡板位于对应的喷嘴一侧,框架上方设置横向的主管道,出气管的顶部与主管道相通,出气管的底部闭合,框架内设置固定杆,固定杆与出气管下部连接,固定杆与主管道之间连接副管,副管分别与固定杆和主管道相通,主管道两端封闭,主管道上部安装进气口。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框架底部安装数个滚轮,框架底部安装数个伸缩腿,伸缩腿的伸长状态高度大于滚轮,伸缩腿的缩短状态高度小于滚轮,伸缩腿底部安装万向节,万向节底部安装固定板。所述的安装轴的一端伸出框架,每个安装轴上均安装连接杆的一端,框架上安装滑轮,滑轮上配合设置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固定杆,固定杆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并连接转轮,转轮上设置手柄,转轮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数个销孔,框架侧部开设固定孔,销孔内配合安装销钉,销钉能够与固定孔配合连接。所述的销孔内壁上安装感应器,框架上安装感应灯,感应器与感应灯连接。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够使臭氧由进气口经主管道和出气管通过喷嘴喷出,喷嘴喷出的臭氧被挡板挡住并打散,从而使臭氧分散,与烟气充分混合,实现臭氧与烟气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图3的另一种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内设置数个竖向的出气管2,出气管2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斜向下的喷嘴3,框架1内设置沿竖直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横向的安装轴4,安装轴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挡板5,挡板5位于对应的喷嘴3一侧,框架1上方设置横向的主管道6,出气管2的顶部与主管道6相通,出气管2的底部闭合,框架1内设置固定杆7,固定杆7与出气管2下部连接,固定杆7与主管道6之间连接副管17,副管17分别与固定杆7和主管道6相通,主管道6两端封闭,主管道6上部安装进气口12。这种结构能够使臭氧由进气口12经主管道6和出气管2通过喷嘴3喷出,喷嘴3喷出的臭氧被挡板5挡住并打散,从而使臭氧分散,与烟气充分混合,实现臭氧与烟气在短时间内充分混合。副管17能够为出气管2上的喷嘴3供气,防止出气管2底端供气不足。所述的框架1底部安装数个滚轮8,框架1底部安装数个伸缩腿9,伸缩腿9的伸长状态高度大于滚轮8,伸缩腿9的缩短状态高度小于滚轮8,伸缩腿9底部安装万向节10,万向节10底部安装固定板11。这种结构能够使框架1通过滚轮8方便移动,脱硝时能够伸长伸缩腿9,使框架1方便固定。万向节10能够使框架1方便固定在任意地形上。固定板能够增大触地面积,使框架1固定稳定。伸缩腿9可以是液压缸或电动伸缩杆等结构。所述的安装轴4的一端伸出框架1,每个安装轴4上均安装连接杆13的一端,框架1上安装滑轮14,滑轮14上配合设置拉绳15,拉绳15的一端连接固定杆16,固定杆16与连接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绳15的另一端绕过滑轮14并连接转轮18,转轮18上设置手柄19,转轮18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数个销孔20,框架1侧部开设固定孔21,销孔20内配合安装销钉22,销钉22能够与固定孔21配合连接。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转动手柄19,使拉绳15带动固定杆16升降,从而使固定杆16带动安装轴4旋转,以方便调节挡板5与喷嘴3之间的位置和角度,能够控制臭氧扩散的程度。所述的销孔20内壁上安装感应器23,框架1上安装感应灯24,感应器23与感应灯24连接。这种结构能够使感应器23监测到销钉22进入感应器23所在的销孔20后,感应器23通过无线或有线信号传输,使感应灯24发出对应的颜色,从而使巡检人员以及交接班人员能够迅速识别挡板5与喷嘴3之间的位置和角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臭氧脱硝投加装置

【技术保护点】
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框架(1)内设置数个竖向的出气管(2),出气管(2)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斜向下的喷嘴(3),框架(1)内设置沿竖直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横向的安装轴(4),安装轴(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挡板(5),挡板(5)位于对应的喷嘴(3)一侧,框架(1)上方设置横向的主管道(6),出气管(2)的顶部与主管道(6)相通,出气管(2)的底部闭合,框架(1)内设置固定杆(7),固定杆(7)与出气管(2)下部连接,固定杆(7)与主管道(6)之间连接副管(17),副管(17)分别与固定杆(7)和主管道(6)相通,主管道(6)两端封闭,主管道(6)上部安装进气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框架(1)内设置数个竖向的出气管(2),出气管(2)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斜向下的喷嘴(3),框架(1)内设置沿竖直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横向的安装轴(4),安装轴(4)上沿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数个挡板(5),挡板(5)位于对应的喷嘴(3)一侧,框架(1)上方设置横向的主管道(6),出气管(2)的顶部与主管道(6)相通,出气管(2)的底部闭合,框架(1)内设置固定杆(7),固定杆(7)与出气管(2)下部连接,固定杆(7)与主管道(6)之间连接副管(17),副管(17)分别与固定杆(7)和主管道(6)相通,主管道(6)两端封闭,主管道(6)上部安装进气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脱硝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底部安装数个滚轮(8),框架(1)底部安装数个伸缩腿(9),伸缩腿(9)的伸长状态高度大于滚轮(8),伸缩腿(9)的缩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晓波王鲁镇崔庆民孙齐春刘志君展婷婷黄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美联同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