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624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引入接口、绝缘体、电极、覆铜板、粒子陷阱矩阵、分子筛组合件、电场外壳和尾端输出接口;所述发动机引入接口和尾端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在电场外壳的前后端;所述绝缘体为柱状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收集通道,在侧壁内部设有与所述收集通道连通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该绝缘体设在电场外壳内;所述粒子陷阱矩阵设在绝缘体内;所述覆铜板作为高压电场正极设在绝缘体与粒子陷阱矩阵之间;所述分子筛组合件与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连通;所述电极为线装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尾气中裹挟的雾霾粒子进行捕捉、吸附和收集,进而大大减少了尾气污染;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效率高,且可长期有效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
本技术涉及尾气减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雾霾离我们不远,污染就在自己的身边。按目前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测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机动车污染进行研究及控制,机动车排放的CO、NOx和CH化合物的量将继续增加,雾霾锁城的问题将日趋突出,引发更多的社会、环境问题,因此对汽车尾气进行控制已经非常紧迫而且必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乏善可陈的治理手段的选择限制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十年前,电喷泵的应用和燃料的升级使用,以及三元催化器的加装,限于当时的技术手段和认识,人类似乎忽略了石油、天然气是地表以下深埋的一种有毒、有害、基本属性是酸性物质的本质。对于三元催化器这种装置,在不长的工作时间内,尾气携带的气溶胶质子、颗粒物将覆盖三元催化器昂贵的化学金属组件,造成三元催化器在方程式里可以实行却在现实环境里失效的尴尬。大量的研究和实际数据的反馈已经证明,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时,三元催化器将丧失减排的基本功能:1.温度过高;2.慢性中毒;3.表面积碳;4.排气恶化;5.与发动机不匹配;6.氧传感路失效;7.很高的路况要求。因此,有必须要研发一种全新的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解决现有尾气减排装置容易失效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引入接口、绝缘体、电极、覆铜板、粒子陷阱矩阵、分子筛组合件、电场外壳和尾端输出接口;所述发动机引入接口和尾端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在电场外壳的前后端;所述绝缘体为柱状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收集通道,在侧壁内部设有与所述收集通道连通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该绝缘体设在电场外壳内;所述粒子陷阱矩阵设在绝缘体内;所述覆铜板作为高压电场正极设在绝缘体与粒子陷阱矩阵之间;所述分子筛组合件与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连通;所述电极为线装电极。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电场外壳靠发动机引入接口位置设有声波屏蔽单元。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体的左右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收集通道,所述覆铜板设有两个。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粒子陷阱矩阵为柱状结构,其侧壁上设有纵横狭窄缝隙矩阵。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纵横狭窄缝隙矩阵包括纵向通槽和横向通槽,所述纵向通槽的方向与粒子陷阱矩阵的轴向一致。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个纵向通槽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若干横向通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分子筛组合件包括分子筛和中空本体,所述分子筛的直径小于雾霾粒子直径,该分子筛连接在中空本体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已有的科特雷尔高压静电场技术吸附效应,可实现对机动车工作时排放气体裹挟的雾霾粒子在排放通道中加以捕捉、吸附和收集,进而大大减少了尾气污染;2、能适用于各种油品和各种车型,不影响原车设计;3、结构简单,效率高,且可长期有效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动机引入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声波屏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绝缘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覆铜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粒子陷阱矩阵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分子筛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半剖视图;图10为电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尾端输出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引入接口1、绝缘体2、电极、覆铜板3、粒子陷阱矩阵4、分子筛组合件5、电场外壳6和尾端输出接口7。发动机引入接口1和尾端输出接口7分别连接在电场外壳6的前后端。绝缘体2为柱状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收集通道21,在侧壁内部设有与收集通道21连通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22,该绝缘体设在电场外壳内。粒子陷阱矩阵4设在绝缘体2内。覆铜板3作为高压电场正极设在绝缘体2与粒子陷阱矩阵4之间。分子筛组合件5与雾霾粒子驻留通道22连通。本技术还可以在电场外壳6靠发动机引入接口1位置设置声波屏蔽单元8。为了提高处理效率,本技术可在绝缘体2的左右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收集通道21和对应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22,同样覆铜板3也需设两个。以下分别对本技术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发动机引入接口:如图2所示,其可以任意设置方向,以供尾气导入电场处理。声波屏蔽单元:如图3所示,在导入尾气后,混杂于尾气中的噪音在这里将被衰减,颗粒大质量重的烟尘将会在此沉淀,其基本原理类似于某些武器的消声器。绝缘体:如图4所示,这个部分的功能是提供一个隔绝于机动车金属部件的电场绝缘体;其前端接入直流高压电缆;本体部分有尾气电离通道、两侧有雾霾粒子驻留通道,后部有分子筛组合件的安装位置;在内部有左右各一的覆铜板(作为+极),在覆铜板有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将会安装有粒子陷阱矩阵。电极(-):是一个表面曲率很大的线装电极(通常是负极),由(+)放电形成的正离子与气溶胶粒子碰撞时也可以使之带电,形成带正电的粒子,沉积到电晕极上。但是由于出现在电晕区内的正离子向电晕极运动的路径极短,只能与少数气溶胶粒子相遇而使之荷电,所以在电晕极上的粉尘颗粒是不多的。覆铜板(+):如图5所示,本部分安装于绝缘体内,左右各一块;实则也是高压电场的(+)极;之所以安装两块覆铜板,实则为提高处理效率。粒子陷阱矩阵:如图6、图7所示,这个部件将会安装于绝缘体内、覆铜板前。粒子陷阱矩阵4为柱状结构,其侧壁上设有纵横狭窄缝隙矩阵。纵横狭窄缝隙矩阵包括纵向通槽41和横向通槽42,纵向通槽的方向与粒子陷阱矩阵的轴向一致,每个纵向通槽的左右侧分别设有若干横向通槽。本部分的功能是给带电粒子移动提供一个定向的通道,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只能通过其上开口的纵横狭窄缝隙矩阵,移动至覆铜板(+),在覆铜板(+)中和后,粒子失去了回退的能力,在尾气热压P正的作用下,后续的粒子被绝缘体上开孔的收集通道21收集,驻留于绝缘体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22。分子筛组合件:如图8、图9所示,分子筛组合件包括分子筛51和中空本体52,分子筛的直径小于雾霾粒子直径,该分子筛连接在中空本体的一端。这个部分位于绝缘体的尾端安装;分子筛组合件前部连接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其储存容量足以维持机动车在一个维护周期内的雾霾粒子。分子筛组合件的功能是为绝缘体正压之外提供一个低压的泄放口,以保持绝缘体内储存腔的正压作用,维持对捕捉、收集到的雾霾粒子不会倒退和失控。电场外壳:如图10所示,在前述各部件设定、设置完毕后,将会安装于这个金属性外壳内,以保持整个电场处理器的机械强度和安全使用。另外,还可以根据现有机动车的位置对电场外壳作适当的安装改变,以适应不同车型的需要。电场外壳的安装工艺简单、轻量化,可铆接、焊接。尾端输出接口;如图11所示,经过电离、处理的尾气将会从这个集流通道释放于大气中。本技术利用已有的科特雷尔高压静电场技术吸附效应,对机动车工作时排放气体裹挟的雾霾粒子在排放通道中加以捕捉、吸附、收集。在电场的正极性方向设置一个独创的粒子陷阱矩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对捕捉到的雾霾粒子进行剥离,使得气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引入接口、绝缘体、电极、覆铜板、粒子陷阱矩阵、分子筛组合件、电场外壳和尾端输出接口;所述发动机引入接口和尾端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在电场外壳的前后端;所述绝缘体为柱状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收集通道,在侧壁内部设有与所述收集通道连通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该绝缘体设在电场外壳内;所述粒子陷阱矩阵设在绝缘体内;所述覆铜板作为高压电场正极设在绝缘体与粒子陷阱矩阵之间;所述分子筛组合件与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连通;所述电极为线装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动机引入接口、绝缘体、电极、覆铜板、粒子陷阱矩阵、分子筛组合件、电场外壳和尾端输出接口;所述发动机引入接口和尾端输出接口分别连接在电场外壳的前后端;所述绝缘体为柱状结构,其内侧壁上设有收集通道,在侧壁内部设有与所述收集通道连通的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该绝缘体设在电场外壳内;所述粒子陷阱矩阵设在绝缘体内;所述覆铜板作为高压电场正极设在绝缘体与粒子陷阱矩阵之间;所述分子筛组合件与雾霾粒子驻留通道连通;所述电极为线装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场外壳靠发动机引入接口位置设有声波屏蔽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减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江周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恒赛环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