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6205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5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包括早拆头、早拆带、主龙骨、次龙骨、平面模板及支撑架,所述早拆头与早拆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早拆头与支撑架的垂直立杆通过可调丝杆连接,所述可调丝杆上设置有早拆U形托,所述主龙骨设置在早拆U形托的U形槽内,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之间,所述平面模板设置在次龙骨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地调整主龙骨、次龙骨、平面模板的位置和间距等参数,摆脱了形式固定的限制,方便了施工的同时节省了建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建筑结构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占混凝土结构工程总造价的30%左右,占总用工量的40%左右,占结构工期的50%左右。当前建筑行业应用最最广泛的模板形式是竹木胶合板模板,由于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需要28天左右才能达到设计强度,尤其是顶板混凝土结构由于设计跨度大、受力形式复杂,因此拆模周期非常长,而目前的施工速度,一般可以达到4-6天一层,为了协调施工速度与混凝土强度上升速度,当前常用的办法是每一层顶板浇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保留模板和支撑体系,在其上进行下一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依次类推,直到最下层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才将其模板和支撑体系拆除并用于周转使用;因此一般需要配备3-4层的顶板模板和支撑体系,这样不但消耗大量木材、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带来巨大火灾隐患,而且使建筑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目前虽然出现了很多新型模板体系,如木塑模板、铝合金模板等,其中尤其是铝合金模板以其强度高,重量轻,周转寿命长、施工速度快、混凝土结构成型效果好而受到建筑施工单位青睐,但由于其成本高,且形式固定,一旦成型,很难再次调整尺寸形式,因此铝合金模板主要适用于结构简单,楼层数较高的建筑,严重制约了铝合金模板的使用范围。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能够解决目前模板施工无法存在的成本高、形式固定的缺点,可以方便重新调整模板的尺寸形式,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材。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包括早拆头、早拆带、主龙骨、次龙骨、平面模板及支撑架,所述早拆头与早拆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早拆头与支撑架的垂直立杆通过可调丝杆连接,所述可调丝杆上设置有早拆U形托,所述主龙骨设置在早拆U形托的U形槽内,次龙骨设置在主龙骨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之间,所述平面模板设置在次龙骨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早拆带由早拆带面板及将早拆带面板的四个侧面进行包裹的早拆带边框构成;与所述早拆带面板较短的两个侧面对应的早拆带边框上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早拆头由早拆头面板及早拆头边框构成,所述早拆头边框与早拆带边框的高度相等,所述早拆头至少一组相对的边框上设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插孔;所述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及插孔将早拆头与早拆带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早拆头面板的中部设有与可调丝杆连接的连接头,所述可调丝杆包括螺纹管和一对调节旋件,所述调节旋件套装在所述螺纹管上,所述早拆U形托设置在调节旋件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销钉或螺栓。进一步地,所述销钉包括圆柱销和楔形片,所述圆柱销上设有与楔形片相配合的销孔。进一步地,早拆头与早拆带的材质均为轻质合金。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模板是胶合板或木塑模板。进一步地,所述次龙骨的高度加上平面模板的高度与早拆头边框及早拆带边框的高度相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早拆头、早拆带、连接件、可调丝杆、早拆U形托,从而可以方便地调整主龙骨、次龙骨、平面模板的位置和间距等参数,摆脱了形式固定的限制,当顶板混凝土结构达到早拆强度后,主龙骨、次龙骨、平面模板、快拆带就可以拆下进入下一层顶板模板的周转使用,方便了施工的同时节省了建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早拆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早拆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圆柱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楔形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可调丝杆及早拆U形托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仅安装了支撑架、可调丝杆及早拆U形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图7的基础上安装了早拆头与主龙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在图8的基础上安装了早拆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在图9的基础上安装了次龙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在图10的基础上安装了平面模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早拆头;1a.连接头;1b.插孔;1c.早拆头面板;1d.早拆头边框;2.早拆带;2a.连接孔;2b.早拆带边框;2c.早拆带面板;3.圆柱销;3a.销孔;4.楔形片;5.可调丝杆;5a.调节旋件;6.早拆U形托;7.主龙骨;8.次龙骨;9.平面模板;10.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包括早拆头1、早拆带2、主龙骨7、次龙骨8、平面模板9及支撑架10,所述早拆头1与早拆带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早拆头1与支撑架10的垂直立杆通过可调丝杆5连接,所述可调丝杆5上设置有早拆U形托6,所述主龙骨7设置在早拆U形托6的U形槽内,次龙骨8设置在主龙骨7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所述平面模板9设置在次龙骨8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本方案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安装时,首先将可调丝杆5与早拆U形托6安装到支撑架10的垂直立杆顶端,然后将主龙骨7依次安装在早拆U形托6的U形槽内,然后将早拆头1安装到可调丝杆5的顶端,利用连接件将早拆头1与早拆带2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早拆带2的连接方向与主龙骨7的延长方向相垂直,然后在两条之间早拆带2之间放置次龙骨8,次龙骨8放置在主龙骨7之上,然后在次龙骨8之上,两条早拆带2之间放置平面模板9,使平面模板9的上表面和早拆带2、早拆头1的上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顶板模板表面,就可以在进行顶板混凝土结构施工了。当顶板混凝土结构达到早拆强度后,首先通过可调丝杠5将早拆U形托6落下,进而将主龙骨7落下,进而将次龙骨8和平面模板9落下,然后通过拆除连接件将早拆带2拆除,只留下支撑架10和可调丝杆5、早拆U形托6、早拆头1继续支撑着本层的混凝土顶板结构,主龙骨7、次龙骨8和平面模板9、早拆带2就可以进入下一层顶板模板的周转使用。下面提供一种具体的将早拆头1和早拆带2进行连接的可拆卸固定连接方式,所述早拆带2由早拆带面板2c及将早拆带面板2c的四个侧面进行包裹的早拆带边框2b构成;与所述早拆带面板2c较短的两个侧面对应的早拆带边框2b上设有若干连接孔2a;所述早拆头1由早拆头面板1c及早拆头边框1d构成,所述早拆头边框1d与早拆带边框2b的高度相等,所述早拆头1至少一组相对的边框上设有与连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包括早拆头(1)、早拆带(2)、主龙骨(7)、次龙骨(8)、平面模板(9)及支撑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早拆头(1)与早拆带(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早拆头(1)与支撑架(10)的垂直立杆通过可调丝杆(5)连接,所述可调丝杆(5)上设置有早拆U形托(6),所述主龙骨(7)设置在早拆U形托(6)的U形槽内,次龙骨(8)设置在主龙骨(7)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所述平面模板(9)设置在次龙骨(8)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包括早拆头(1)、早拆带(2)、主龙骨(7)、次龙骨(8)、平面模板(9)及支撑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早拆头(1)与早拆带(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早拆头(1)与支撑架(10)的垂直立杆通过可调丝杆(5)连接,所述可调丝杆(5)上设置有早拆U形托(6),所述主龙骨(7)设置在早拆U形托(6)的U形槽内,次龙骨(8)设置在主龙骨(7)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所述平面模板(9)设置在次龙骨(8)的上方并位于早拆带(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混凝土模板早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早拆带(2)由早拆带面板(2c)及将早拆带面板(2c)的四个侧面进行包裹的早拆带边框(2b)构成;与所述早拆带面板(2c)较短的两个侧面对应的早拆带边框(2b)上设有若干连接孔(2a);所述早拆头(1)由早拆头面板(1c)及早拆头边框(1d)构成,所述早拆头边框(1d)与早拆带边框(2b)的高度相等,所述早拆头(1)至少一组相对的边框上设有与连接孔(2a)相对应的插孔(1b);所述连接件穿过连接孔(2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矿张红伟王星陈飞薛情康雷李小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