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磨光的载体表面的粘接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44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接带,它具有一条带状载体(1)和一个在一面和/或两面涂覆到载体(1)上的粘接层(2)。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所述载体(1)至少局部地在一面和/或两面具有磨光的表面(3)。由此提供一种级别上乘且经济合算的具有高介质稳定性的粘接带,它尤其适用于汽车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接带,它具有一条带状载体和一个涂覆在载体一面和/或两面上的粘接层。
技术介绍
由实践中已知各种结构的这种粘接带并在文献中描述(只示例性地参见具有进一步说明的EP 0 942 057 A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进一步改进上述结构的粘接带,使得在降低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易于实现再使用性,获得一个方便的粘接覆层并尤其满足在汽车领域中的需求(耐温以及耐油、耐汽油、耐柴油)。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所述粘接带的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至少局部地在一面和/或两面具有磨光的表面。载体的这个表面最好(分别)是被摩擦轧光的。通过对载体表面的磨光加工或者通过在这个表面上实现的高光泽或摩擦轧光效应,达到一个宛如封闭的并由此拒绝污染的表面。在此大多使用单面带状载体的连续磨光的表面,而且是在背离粘接覆层的一面。从原理上本专利技术当然也包括这样的结构,所述表面仅仅分段地或局部地被磨光。无论如何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镜面光泽或摩擦轧光效应具有许多优点。因此与常见的配有未磨光表面的载体相比带状载体的密封性相对于不同介质如油、柴油、汽油等明显提高。由此解释拒绝污染的特性。事实上载体的密封性使尺寸增加,如同目前对于覆层或涂漆载体所已知的那样。载体密封性的一个尺度是透气性,它通过摩擦轧光效应根据载体类型可以降低到原始值的5%。一个总体上呈现局部或连续封闭的载体表面供使用,它目前只对应覆层或涂漆的载体才考虑。与这种载体带相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粘接带通过一个精细且经济的结构而使人确信,这种结构尤其对于再使用是有利的。通过载体非常光滑和高度密封的一面和/或两面的表面可以实现一个比目前更简单的覆层,因为大部分刮刀涂布(aufgerakelte)的粘接剂几乎不进入载体材料中,因此在可比较的粘性值条件下实现与已知情况相比更微小的粘接剂涂覆重量。由此也带来另一优点,更低粘度的粘接剂或融化粘接剂可以非常简单地涂覆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磨光载体上,因为这种粘接剂如同所述那样不或几乎不进入载体或者说穿过载体。这种低粘度的融化粘接剂原则上可以比高粘度粘接剂更方便地输送和加工。因此提高生产速度并减少废品,总之由此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并由此降低成本。因为背离粘接剂覆层的表面大多被摩擦轧光,因此不仅使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粘接带完全不受介质影响,而且尤其也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位于磨光表面下面的粘接剂覆层。其结果是,所述粘接带的粘性几乎不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尤其具有一个高的长时间稳定性。最后要注意到,摩擦轧光工艺赋予载体一个特别灵活的特性,所以由此提高所加工的粘接带的适配能力、即其柔曲性并能够改善例如对成束电缆相互间的固定。这样加工出来的电缆附件由于特别的柔曲性和光滑的表面而与众不同。为了能够达到所述的摩擦轧光效应,所述载体或载体材料穿过两个轧辊或轧光辊之间导引。这可以在一个略潮湿的状态下实现。所述轧光辊由一个大多加热的硬质的钢辊和一个相对软的反压辊组成。加热的钢辊以一个比软的反压辊高的圆周速度运转,反压辊最终使带状载体通过轧光。在这个位置人们观察到,对于软的反压辊,转数在所有情况下为每分钟几百转,而硬的加热的钢辊(约100℃至200℃,最好约150℃)则以1000至1500转/min运行,确切地说,这与圆周或直径有关。施加到连续载体上的约300N的顶压力使加热的钢辊与明显较慢运转的软的反压辊相比磨平地工作,而且在“摩擦”的意义上。通过这种摩擦使载体的纤维在面对钢辊的表面上完全被磨光并且使载体在那里获得一个强烈的光泽。当然,所述的表面摩擦轧光或磨光工艺从原理上可以用于许多载体种类。在此可以设想,载体由一种纺织物、无纺布或类似的由纤维、尤其是塑料纤维制成的平面构型物品构成。对此已经证实,如果载体具有0.06mm至0.50mm、最好是0.06mm至0.30mm、尤其是0.15mm至0.20mm的材料厚度是有利的。当载体具有约100N/cm至300N/cm的撕裂力时,粘接带特别适用于汽车电缆束。在此其撕裂延伸率一般在约10%至约40%之间。为了使上述粘接带易于用手撕断并由此进行处理,在这个位置上也可以使用由具有不同撕裂延伸率和撕裂力的不同经纱和纬纱制成的织物。已经证实,当经纱由例如聚酯/棉花制成的混合织物构成的时候是有利的,这种织物能够轻易地用手撕断。相反,对于纬纱大多使用更耐撕裂的材料,以便整体上提高在经纱方向中的手撕性。尽管粘接带由于光滑且特别小的表面,但却具有一种突出的燃烧特性而无需加入添加剂,但是本专利技术仍然建议补充加入防火剂。在此防火剂可以是多磷酸铵。本专利技术也包括使用一种改性聚酯材料,它具有在一定程度上连接到分子结构里面的防火剂。这种加入到分子结构中的防火剂在相应的温度下游离并产生所期望的阻火作用。当然也可以实现和设想,由于直接受到阳光辐射降低抗老化能力或有损强度,这可以通过添加常见的UV稳定剂实现。此外载体也可以配有一个一面或两面的整理层和/或漆层,其中作为漆优选使用以丙烯酸酯为基的漆料。由此能够得到涂覆,以附加地改善其它特性,如卷绕性和书写性。在可比较的方向上这些措施用于表面压花。所述载体可以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不同的耐撕裂性。这对于一种织带载体例如由此实现,在纵向上延伸的经纱细于(即具有较小的耐撕裂性)从属的纬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粘接带毫无问题地在横向上撕裂。当然也可以设想,如果需要的话,经纱粗于所属的纬纱,以便能够实现在纵向上的方便撕裂。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也用于在汽车中将所述粘接带作为缠绕带使电缆成束或缠绕成外皮。在此这种粘接带特别适用于这种应用场合,因为由于低微的加工成本它可以适用于整个汽车上。即,不必再区分用于汽车内部和发动机空间之间的粘接带。而是可以普遍使用同一种(经济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粘接带。为了能够有意义的区分配有粘接带的电缆束,载体可以毫无问题地染色。颜色通常通过在挤出物中添加有机颜料实现本专利技术,由挤出物通常加工出丝和丝织物。当然也可以实现和设想,除了这种“现场”颜色以外,也可以事后对载体进行染色。通过在挤出过程中添加颜色实现的所述有机颜料色由于色彩特别稳定和耐老化而与众不同。总之,提供一种供使用的粘接带,它与已知的结构相比在相同密度、即透气性的情况下具有每单位面积明显更少的材料。这一点可以不添加覆层、漆层等而实现,由此直接且无需很大费用地得到粘接带的再使用性。为此,至少局部实现一面和/或两面的载体的表面磨光工艺。这一点大多通过摩擦轧光实现,即,通过轧光工艺实现,其中各轧光辊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转速在形成表面摩擦的条件下运行。由于按照本专利技术载体的表面密封性和特别小的表面,使载体带的燃烧特性特别突出,因为火焰最终只表面地钻进载体并由此使载体熔化并滴落。因此使粘接带燃烧。当然通过添加防火剂还可以进一步改善防火特性。作为载体通常使用一种织物,它由聚合物、如聚酯(或聚丙烯)构成。已经证实在此使用长丝织物是适合的,即一种由各长丝织成的织物。在使用聚酯长丝织物时,可以实现特别高的温度稳定性。但是原则上也可以使用无纺布或面织物作为载体,只要它们以所述的方式至少局部地在其表面上能够磨光。由此显示出主要优点。附图说明下面通过仅一个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该附图以示意的截面图示出一个根据本申请技术主题的粘接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从附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粘接带,它在其原理结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接带,具有一条带状载体(1)和一个在一面和/或两面涂覆到载体(1)上的粘接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至少局部地在一面和/或两面具有磨光的表面(3)。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特凡蒙特
申请(专利权)人:塞托普拉特沃威克和索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