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322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20
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涉及一种液压缸。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左右两侧的阀芯腔内分别滑动设置滑块,滑块与换向阀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通过换向阀芯的工位切换,实现液压缸往复运动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供油油路一分为二,即可提供液压缸工作所需油压,又可提供换向所需的动力,省去了外部控制装置。又将换向阀芯在结构上改造过后内置于缸体内,并使其与定位机构相互配合、工作空间大大缩小。

Stroke controllable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roke controllable automatic reciprocating hydraulic cylinder, which relates to a hydraulic cylinder. Including the hydraulic cylinder body, a hydraulic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piston and piston rod, the side wall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valve cavity, a reversing valve core can slide around the set valve chamber, valve chamber about reversing valve core on both sides of the slider slidably disposed respectively, a return spring is respectively arranged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reversing valve, reversing the spool in the valve cavity is arranged around a station by station switching commutation control valve, hydraulic cylinder reciprocating motion. The oil supply can be provided to One divides into two., hydraulic cylinder, and can provide power for the required, eliminating the external control device. After the structure is reconstructed, the reversing valve core is embedded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positioning valve is matched with the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the working space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缸,具体为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液压缸大多结构形式简单,即只有单独的输入输出油口,而没有设计其他用于控制的结构。当需要换向时,只有通过人工操作外部与其相连的液压阀或其他控制装置,使液压缸换向,自动化程度较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市场对自动化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机器开始取代工人,所以设计出一款无需人工操作的、可自动往复的液压缸是符合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上出现的自动往复液压缸多为外部结构复杂,集成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自动往复液压缸。通过将供油油路一分为二,即可提供液压缸工作所需油压,又可提供换向所需的动力,从而实现液压缸的转动往复运动。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左右两侧的阀芯腔内分别滑动设置滑块,滑块与换向阀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排气通道连通换向阀芯两侧设置有回位弹簧的阀芯腔;液压缸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压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与第一工作油道、第二工作油道,第一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无杆腔的第一支路以及连通位于左侧滑块左侧阀芯腔的第二支路,第二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有杆腔的第三支路以及连通位于右侧滑块右侧阀芯腔的第四支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个工位,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一工作油道连通,第二工作油道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二工作油道连通,第一工作油道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第一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与阀芯腔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换向阀芯处于左右两个工位时,将换向阀芯定位在阀芯腔内。进一步地,液压缸本体上连接有两个分别与第二支路、第四支路对应、用于流量调节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分别延伸至第二支路和第四支路内。进一步地,换向阀芯的两侧与阀芯腔的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阀芯腔侧壁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定位球,定位球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换向阀芯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球配合的环形槽;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位于左侧的定位机构的定位球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内;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位于右侧的定位机构的定位球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包括沿长度方向贯穿换向阀芯的横向通道以及两条向下贯穿换向阀芯、并与横向通道连通的竖向通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供油油路一分为二,即可提供液压缸工作所需油压,又可提供换向所需的动力,省去了外部控制装置。又将换向阀芯在结构上改造过后内置于缸体内,并使其与定位机构相互配合、工作空间大大缩小。在工作中的各方向的行程大小及换向频率可通过调节螺栓单独进行调节而相互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为定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换向阀芯位于左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换向阀芯位于右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液压缸本体1,液压缸本体内设置有活塞14和活塞杆15,液压缸本体1的侧壁内设置有阀芯腔2,阀芯腔2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换向阀芯3,换向阀芯3左右两侧的阀芯腔内分别滑动设置滑块4,滑块4与换向阀芯3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5。换向阀芯3上设置有排气通道6以及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7和第二环形槽8,排气通道6连通换向阀芯3两侧设置有回位弹簧5的阀芯腔2,排气通道6包括沿长度方向贯穿换向阀芯3的横向通道61以及两条向下贯穿换向阀芯3、并与横向通道61连通的竖向通道62、63;液压缸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压力油口9、第一回油口10、第二回油口11,液压缸本体1的侧壁内设置有与第一工作油道12、第二工作油道13,第一工作油道12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无杆腔的第一支路121以及连通位于左侧滑块4的左侧阀芯腔2的第二支路122,第二工作油道13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有杆腔的第三支路131以及连通位于右侧滑块的右侧阀芯腔2的第四支路132。液压缸本体1上连接有两个分别与第二支路122、第四支路132对应、用于流量调节的调节螺栓16,调节螺栓16分别延伸至第二支路122和第四支路132内,通过调节调节螺栓16的螺杆端延伸至第二支路122和第四支路132内的长度,从而实现流量调节。换向阀芯3在阀芯腔2内设置有左右两个个工位,当换向阀芯3处于左位时,压力油口9通过换向阀芯3上的第二环形槽8与第一工作油道12连通,第二工作油道13通过换向阀芯3上的第一环形槽7与第一回油口10连通,排气通道6位于左侧的竖向通道62与第二回油口11连通;当换向阀芯3处于右位时,压力油口9通过换向阀芯3上的第一环形槽7与第二工作油道13连通,第一工作油道12通过换向阀芯3上的第二环形槽8与第二回油口11连通,排气通道6位于右侧的竖向通道63与第一回油口10连通。换向阀芯3的两侧与阀芯腔2的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定位机构17,定位机构17包括设置在阀芯腔侧壁上的安装槽171,安装槽171内设置有定位球172,定位球172与安装槽171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173,换向阀芯3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球配172合的环形槽174。当换向阀芯3处于左位时,位于左侧的定位机构17的定位球172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174内;当换向阀芯17处于右位时,位于右侧的定位机构17的定位球172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174内。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当换向阀芯3由图3所示的左位向图4所示的右位切换时,位于左侧的定位机构17的定位球172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174内,液压油从压力油口9通过第二环形槽8进入第一工作油道12,推动活塞14和位于左侧的滑块4向右位移,左侧的滑块4同时向右压缩位于左侧的回位弹簧5;液压缸本体1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第一环形槽7、第一回油口10回油箱,两个滑块4之间的阀芯腔2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6位于右侧的竖向通道63、第二回油口11回油箱。当活塞14向右运动一段距离后,左侧滑块4的左侧阀芯腔2内流入的液压油变多,左侧滑块4在液压油的推动下压缩左侧的回位弹簧5并向右推动换向阀芯3,并在当推动力大于左侧定位机构17的压紧弹簧173的压紧力时推动换向阀芯3右移,右侧的定位机构17的定位球172配合在对应的环形槽174内,从而使换向阀芯切换至图4所示的右侧工位。此时液压缸本体1内液体流动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液压缸本体1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换向阀芯3不在向右继续移动,左侧滑块4在左侧的回位弹簧5的推动下向左移动,左侧滑块4的左侧阀芯腔2内的液压油依次通过第一工作油道12、第二环形槽8、第二回油口11回油箱。当换向阀芯3由图4所示的右位向图3所示的左位切换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左右两侧的阀芯腔内分别滑动设置滑块,滑块与换向阀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排气通道连通换向阀芯两侧设置有回位弹簧的阀芯腔;液压缸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压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与第一工作油道、第二工作油道,第一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无杆腔的第一支路以及连通左侧滑块的左侧阀芯腔的第二支路,第二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有杆腔的第三支路以及连通位于右侧滑块右侧阀芯腔的第四支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一工作油道连通,第二工作油道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二工作油道连通,第一工作油道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二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第一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与阀芯腔的内壁之间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在换向阀芯处于左右两个工位时,将换向阀芯定位在阀芯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程可控式自动往复液压缸,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本体,液压缸本体内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内设置有可左右滑动的换向阀芯,换向阀芯左右两侧的阀芯腔内分别滑动设置滑块,滑块与换向阀芯之间分别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换向阀芯上设置有排气通道以及呈左右布置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排气通道连通换向阀芯两侧设置有回位弹簧的阀芯腔;液压缸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压力油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液压缸本体的侧壁内设置有与第一工作油道、第二工作油道,第一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无杆腔的第一支路以及连通左侧滑块的左侧阀芯腔的第二支路,第二工作油道设置有分别连通液压缸本体有杆腔的第三支路以及连通位于右侧滑块右侧阀芯腔的第四支路;换向阀芯在阀芯腔内设置有左右两个工位,当换向阀芯处于左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二环形槽与第一工作油道连通,第二工作油道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一回油口连通,换向阀芯上的排气通道与第二回油口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右位时,压力油口通过换向阀芯上的第一环形槽与第二工作油道连通,第一工作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朱锋庞涛沈春根裴宏杰王贵成陆林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