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4182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包括伸入到转杯纺纱机纺纱室内的引纱嘴,以及用于将纺纱室内生成的纱线引出来的引纱管,其中,在从纺纱室中引出来的所述纱线的引纱方向上,引纱管被安装在引纱嘴的下游位置。所述引纱管包括呈螺旋状的延伸段,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借助该结构,假捻可以被施加到引纱嘴内部的纱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可以在转杯纺纱过程中给纱线施加足够强度的加捻,并且避免纱线承受过度的机械负荷。

Yarn guide device for rotor spinn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tor spinning yarn guiding device. A rotor spinning yarn guiding device, including a yarn guiding mouth into the spinning room, as well as for the doffing, drawn yarn spinning indoor generated which,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yarn yarn leading out from spinning in the chamber, doffing is installed in the downstream position of lead yarn nozzle. The doffing tube comprises a spiral extension, there are several projections a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extension, the structure can be applied to the false twist yarn yarn inside the mouth.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rotor spinning yarn guide device in rotor spinning process to exert sufficient strength of yarn twisting yarn, and avoid excessive mechanical load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元件,特别涉及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转杯纺纱机借助分梳单元将纤维束引入到了纺纱室内,单根纤维将会撞击到高速旋转的纺纱转子的内壁,接着,产生的离心力会将单根纤维甩到转子槽区域内。最终,纺纱转子的转动会引起单根纤维发生扭转,而这些单根纤维会再次将已经产生的纱线末端缠绕住,单根纤维的扭转会不断产生纱线,最后,可以经由相应引纱单元的引纱管,将纱线从纺纱室内引出来。但是,纱线在纺纱过程中被施加的假捻的强度会受到限制,如果施加的假捻过大,则会对纱线产生过度的机械负荷,会导致纱线的损坏,致使纱线表面毛糙,毛羽增多,甚至断纱。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可以在转杯纺纱过程中给纱线施加足够强度的加捻,并且避免纱线承受过度的机械负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包括伸入到转杯纺纱机纺纱室内的引纱嘴,以及用于将纺纱室内生成的纱线引出来的引纱管,其中,在从纺纱室中引出来的所述纱线的引纱方向上,引纱管被安装在引纱嘴的下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管包括呈螺旋状的延伸段,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借助该结构,假捻可以被施加到引纱嘴内部的纱线上。所述螺旋状延伸段由插入件的表面段限定。所述插入件被内壁围绕,并且,朝向内壁的插入件的表面段具有螺旋状凹陷结构,它与内壁的相邻部分一起构成了螺旋状延伸段。所述插入件和具有内壁的取纱单元构件是单独的构件。具有内壁结构的构件是由套筒构成的,并且所述插入件的安装位置是在所述套筒内部,并且,所述套筒的安装是不可转动的。所述插入件与所述套筒是被粘合在一起的,所述套筒将所述引纱嘴和引纱筒连接在了一起,其中,所述插入件被安装在引纱嘴和引纱筒之间,并且被所述套筒(30)包围住。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的表面使光滑的低摩擦的,凸起的隆起高度为1-1.5mm,凸起的分布密度为2-3个/平方厘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该引导装置,在转杯纺的引纱管的螺旋状延伸段内,纱线会受到扭矩控制,而该扭矩可以让所述纱线围绕其纵轴转动,在引纱管区域内,通过纱线与引纱管螺旋状延伸段内壁之间的接触,就可以实现所述纱线产生的转动,纱线经过螺旋轨道的引导,避免了假捻扭矩过大对纱线机械性能的影响,螺旋延伸段表面的凸起起到了使纱线主体松弛、毛羽帖服的作用。附图说明对本申请进行附图说明,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转杯纺纱机纺纱室的局部剖面细节图;图2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引纱嘴局部剖面侧视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引导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4纺纱转子,5纱线,6引纱辊子对,7引纱装置,14引纱筒,15纱线入口,16纤维供应管道,17盖板,18壳体,19密封结构,20转子轴,21引纱嘴,22纺纱室,23引纱管,24引纱管的螺旋状延伸段,25插入件,26插入件的表面段,27内壁,28螺旋状凹陷结构,29凹陷结构相邻的内壁部分,30套筒,31入口斜坡,33引纱管的直线型段,32出口斜坡,34支撑结构,3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3所示: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具有伸入到转杯纺纱机纺纱室22内的引纱嘴21,以及用于将纺纱室22内生成的纱线5引出来的引纱管23,其中,在从纺纱室(22)中引出来的所述纱线5引纱方向上,所述引纱管23被安装在所述引纱嘴21的下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管23包括呈螺旋状的延伸段24,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借助该结构,假捻可以被施加到引纱嘴(21)内部的所述纱线5上。所述螺旋状延伸段24由插入件25的表面段26限定。所述插入件25被内壁27围绕,并且,朝向内壁27的插入件25的表面段26具有螺旋状且优选为槽状设计的凹陷结构28,它与内壁27的相邻部分29一起构成了螺旋状延伸段24。插入件25和具有内壁27的取纱单元构件是单独的构件。具有内壁27结构的构件是由套筒30构成的,并且所述插入件25的安装位置是在所述套筒30内部,并且,所述套筒30的安装是不可转动的。所述插入件25与所述套筒30是被粘合在一起的。所述套筒30将所述引纱嘴21和引纱筒14连接在了一起,其中,所述插入件25被安装在引纱嘴21和引纱筒14之间,并且被所述套筒30包围住。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的表面使光滑的低摩擦的,凸起的隆起高度为1-1.5mm,凸起的分布密度为2-3个/平方厘米。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螺旋状延伸段24是由一插入件25构成的,所述插入件25被排布在引纱嘴21的引纱管23内部,所述引纱嘴21基本上也可以被用在转杯纺纱机中。被插入到引纱管23中的所述插入件25具有一圆柱状的外部轮廓,而该外部轮廓与纱线嘴通孔限制的内壁27的内部轮廓是相对应的。另外,在上述内壁27相邻的表面段26上,插入件25还有一螺旋状凹陷结构28,根据螺旋线的类型,所述凹陷结构28会将所述插入件25的上表面围绕住。而对外,优选设计为槽状的凹陷结构28将受到内壁27相邻部分29的凹陷结构28限制。因此,可以得到一包括螺旋状延伸段24在内的引纱管23,在从所述纺纱室22中出来的引纱过程中,纱线5必须从所述段24中通过。其中,如果螺旋状转动方向,与出现在纱线入口15中的纱线5的转动方向一致,那么,在所述插入件25区域内,所述转动将得到加强。最终,相应的假捻(在经过插入件25后重新分梳开)会继续传播到达到所述纺纱转子4的凹槽内,在那里,它可以保证纱线5末端的纤维粘结非常牢靠,其中,在生成假捻的同时,借助螺旋状延伸段24的磨圆限制表面,这个过程几乎不会对所述纱线5产生任何额外的机械负荷,螺旋延伸段表面的凸起起到了使纱线主体松弛、毛羽帖服的作用。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包括伸入到转杯纺纱机纺纱室内的引纱嘴,以及用于将纺纱室内生成的纱线引出来的引纱管,其中,在从纺纱室中引出来的所述纱线的引纱方向上,引纱管被安装在引纱嘴的下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管包括呈螺旋状的延伸段,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借助该结构,假捻可以被施加到引纱嘴内部的纱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包括伸入到转杯纺纱机纺纱室内的引纱嘴,以及用于将纺纱室内生成的纱线引出来的引纱管,其中,在从纺纱室中引出来的所述纱线的引纱方向上,引纱管被安装在引纱嘴的下游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管包括呈螺旋状的延伸段,在该延伸段的表面上形成有若干凸起,借助该结构,假捻可以被施加到引纱嘴内部的纱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延伸段由插入件的表面段限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杯纺纱纱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被内壁围绕,并且,朝向内壁的插入件的表面段具有螺旋状凹陷结构,它与内壁的相邻部分一起构成了螺旋状延伸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杯纺纱纱线引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炎朱龙泉
申请(专利权)人:桐乡守敬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