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391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能够不妨碍电梯装置的功能地在轿厢升降时减少进入轿厢的前面与井道之间的气流,减少轿厢中产生的流体噪音的整流结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和设置于轿厢的整流结构体,轿厢具有:设置有门的前面;与前面相对的背面;在前面与背面之间设置的一对侧面;和与前面、背面和一对侧面的端部分别连接的顶面和底面,整流结构体具有:在轿厢的顶面的与前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前面板;和在轿厢的顶面的与侧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一对侧面板,在前面板的与轿厢的顶面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缺口。

Elevator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vator device, the airflow between the front and the well into the cage can reduce the lift device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car lift, reduce the noise of car rectifier structure of fluid in the body. The elevator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rectifying structure, and set the car in the car, the car has a door is arranged in front of the front and back; relative; a pair of sid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and back; and the end part and the front and back and a pair of side of the top surface and don't connect bottom surface, rectifier structure has a front panel i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top surface and the front of the car; a pair of side panel end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ar in the setting of the end of the opposite end connected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ront panel and the cage the gap 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装置,特别涉及具有抑制因轿厢周围的气流而产生的流体噪音向轿厢内传播的结构的电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技术的发展,要求电梯的高速化,最近以每分钟1000m以上的速度上升的高速电梯已经产品化。这些高速电梯中,轿厢在井道内高速移动,因此轿厢周围的空气流(气流)剥离而产生流体噪音。该流体噪音(气动噪音)一般与电梯速度的6次幂成正比地增大,因此伴随电梯速度的提高,轿厢内的噪音急剧增大,导致轿厢内的乘客的舒适性显著变差。为了改善这一点,一般的高速电梯中,在轿厢的上下设置流线型的整流罩,抑制气流的剥离而减少流体噪音。作为减少轿厢中产生的流体噪音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在井道内行进的轿厢;和在该轿厢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中至少一方设置的、具有相对于上述轿厢的行进方向的水平方向的截面积局部不同的形状的整风板。根据专利文献1,通过设置于轿厢的整风板的作用,能够抑制轿厢通过井道内的狭窄部时气流向轿厢正面急剧的流入,能够减少气动噪音。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梯的整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在井道内升降的轿厢,在该轿厢与井道壁接近的面的至少轿厢的下部,安装了有宽度方向端部向内侧弯曲而成的整风板。根据专利文献2,在轿厢的与井道壁接近的面的至少轿厢的下部,设置有使端部向内侧弯折而成的整风板,因此能够提供抑制/减少轿厢周围的涡流,减少因涡流产生的风声,提高搭乘舒适度的电梯的整风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73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803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一般而言,轿厢的前面侧的隔音性能与背面侧和侧面侧相比较差。这是因为轿厢前面虽然具有门,但是为了使该门的开闭机构顺利运行,需要在门与周边部件之间设置一定程度的间隙,声音从该间隙向轿厢内部泄漏而传播。上述专利文献1和2都不能充分减少进入隔音性能低的轿厢前表面与井道之间的气流。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不妨碍轿厢的门的开闭功能和轿厢的升降功能等电梯装置的功能地、在轿厢升降时减少进入轿厢的前表面与井道之间的气流,减少轿厢中产生的流体噪音的整流结构体的电梯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在井道中升降的轿厢;与轿厢一同升降的对重;一端与轿厢连接、另一端与对重连接的绳缆;具有供绳缆卷绕的绳轮的曳引机;和设置于轿厢的整流结构体,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轿厢具有:设置有门的前面;与前面相对的背面;设置于前面与背面之间的一对侧面;和与前面、背面和一对侧面的端部分别连接的顶面和底面,上述整流结构体具有:在轿厢的顶面的与正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前面板;和在轿厢的顶面的与侧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一对侧面板,在上述前面板的与轿厢的顶面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缺口。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不妨碍轿厢门的开闭功能和轿厢的升降功能等电梯装置的功能地、在轿厢升降时减少进入轿厢的前面与井道之间的气流,减少轿厢中产生的流体噪音的整流结构体的电梯装置。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现有的不具有整流罩的轿厢的侧面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具有现有的整流罩的轿厢的侧面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一般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平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现有的整流罩的轿厢的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的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图7是对图6的前面板从正面观察的示意图。图8(a)是图6的整流结构体的横截面图。图8(b)是图6的整流结构体的横截面图。图8(c)是图6的整流结构体的横截面图。图8(d)是图6的整流结构体的横截面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图10是对图9的前面板从正面观察的示意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轿厢上部设置的整流结构体的立体图。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包括不具有缺口的整流结构体的轿厢的立体图。图14是对图13的前面板从正面观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在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装置之前,对现有的电梯装置的整流罩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不具有整流罩的轿厢的侧面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具有现有的整流罩的轿厢的侧面的示意图。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了电梯装置的轿厢10上升(从纸面下方向上方移动)时的、轿厢10上部的气流40的流动方向(流线)。一般而言,气流40沿结构物(轿厢10)的壁面流动,形成“层流”41,但如图1的X部分所示,在轿厢10的形状的外形线的曲率较大的角部,气流40的速度和方向急剧变化,气流40不能追随轿厢10的形状的变化,于是剥离,之后成为“湍流”42。气流40成为湍流42而流动紊乱时,气流中产生大小各种规模的漩涡,这些漩涡相互碰撞、或者与轿厢10的壁面再次碰撞时发生压力变动,这种变动向周围传播。这是流体噪音的产生机理。与此相对,图2中在轿厢10设置了整流罩20’,通过使整流罩20’的外形线为顺滑的流线形,能够抑制气流40的流速和流向的急剧变化,与不使用整流罩20’的情况相比,形成直到下游侧流向都沿着轿厢10的壁面的“层流”41,不易发生气流的剥离。因此,不易产生因气流的紊乱引起的漩涡,结果能够减少流体噪音。像这样,为了不对轿厢周围的气流40引起急剧的流速变化/方向变化,整流罩20’采用尽可能平滑的流线型、并且不存在突起或凹陷等的形状是理想的。接着,说明轿厢10中的流体噪音产生部位。图3是一般的电梯装置的轿厢的平面图。图3的平面图是从轿厢的顶面侧(顶板侧)观察的图。如图3所示,在井道30内配置的电梯装置的轿厢10由箱体构成,该箱体具有:设置有门12的前面11;与前面11相对的背面14;在前面11与背面14之间设置的一对侧面15;和与前面11、背面14和一对侧面15的端部分别连接的顶面和底面(未图示)。将由前面11、背面14和一对侧面15构成的结构称为“轿厢侧板结构”。流体噪音源在井道壁面31与轿厢10之间产生,它向轿厢周围入射(将该入射的声音称为“入射音”91),轿厢10内产生的噪音根据该入射音91向轿厢10内传播的路径而分为2种。一种是井道30与轿厢10之间产生的声音对轿厢侧板结构、门12入射,由此轿厢侧板结构和门12自身被激发振动,最终向轿厢10的内部辐射声音,这被称为“透过音”92。该透过音92一般依赖于透过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为轿厢侧板结构、门12的面密度,面密度越大,则透过音92越小。另一种是从轿厢侧板结构与门12之间的间隙直接泄漏进来的“泄漏音”93。对该透过音92和泄漏音93进行比较,一般而言,泄漏音93的影响比透过音92更大。因此,有时以减少泄漏音93为目的而在轿厢侧板结构与门12之间的间隙中设置密封部件13,但是考虑到门12的开闭机构,密封性高的结构难以实现,泄漏音93的影响大的状况仍然没有较大改变。鉴于这样的轿厢10的隔音特性,认为轿厢10周围的流体噪音源中,尤其是必须更积极地减少在设置有门12的轿厢10的前面11产生的流体噪音源。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现有的整流罩的轿厢的立体图。如图2中所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在井道中升降的轿厢;与所述轿厢一同升降的对重;一端与所述轿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重连接的绳缆;具有卷绕所述绳缆的绳轮的曳引机;和设置于所述轿厢的整流结构体,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具有:设置有门的前面;与所述前面相对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前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一对侧面;和与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和所述一对侧面的端部分别连接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整流结构体具有: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的与所述正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前面板;和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的与所述侧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一对侧面板,在所述前面板的与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28 JP 2016-0907121.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在井道中升降的轿厢;与所述轿厢一同升降的对重;一端与所述轿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对重连接的绳缆;具有卷绕所述绳缆的绳轮的曳引机;和设置于所述轿厢的整流结构体,该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具有:设置有门的前面;与所述前面相对的背面;设置在所述前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一对侧面;和与所述正面、所述背面和所述一对侧面的端部分别连接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整流结构体具有: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的与所述正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前面板;和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的与所述侧面连接的端部设置的一对侧面板,在所述前面板的与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面连接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升降时,气流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藤大辅渡边彻荒川淳三好宽宫田弘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