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090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23:18
一种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其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为单自由度过约束六棱柱基本可展单元,包括十二个花盘、六组剪叉折叠杆和十二组折叠连杆,其中一组折叠连杆依靠连杆长度限制基本可展单元的展开程度,剩余十一组折叠连杆均为过约束折叠连杆,可有效的提高基本可展单元的刚度,多个基本可展单元紧密排列,且相邻基本可展单元之间通过共用四个花盘、一组剪叉折叠杆和两组折叠连杆可组成空间可展机构,通过改变基本可展单元的数量,可以改变空间可展机构的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度的结构对称性,通过对多个可展单元的组装,可以形成不同的大尺度的空间可展机构,适用于构造空间太阳能电池阵支架和卫星平面反射天线。

Scissor type six prism deployable element and its deployable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A scissor six prism deployable unit and the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the scissor type six prism deployable unit for single DOF overconstrained six prism basic deployable units, including twelve plates, six groups of scissors folding rods and twelve sets of folding rods, one connecting rod by the connecting rod length of folding group limit the basic deployable degree exhibition unit, the remaining eleven groups are over constrained folding folding connecting rod connecting ro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sic deployable unit stiffness, a basic deployable unit arranged closely and the adjacent basic deployable unit by sharing four disk and a group of scissors and two sets of folding rods the folding connecting rod can be composed of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by changing the basic number of exhibition units, can change the size of the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ymmetry structure, through a plurality of deployable unit assembly, can form a large scale of different space deployable mechanism, suitable for construction of space solar cell array bracket and satellite planar reflector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展机构,特别是一种空间可展机构。
技术介绍
可展机构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航天器的功能也日益复杂,由于航天器能源的需求,各种航天器上的太阳能电池阵的面积不断增长,同时在星载天线领域,为满足电子侦察、数据中继、对地导航等航天关键技术对星载天线的高增益要求,星载天线反射器口径也不断增大,但是由于受到航天运载工具的空间限制,宇航空间机构在发射阶段必须折叠起来并收拢于整流罩内,待航天器进入轨道后,再依靠自带的动力源将其展开至工作状态,因此,可展机构伴随着各种航天任务的增加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如空间站基础骨架、可展开/收拢的空间机械臂、大口径可展开天线、大型柔性太阳帆板支架等。根据可展机构的空间几何形状,可以分为线状可展机构、面状可展机构和体状可展机构,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面状可展机构,此类机构可以展开成平面,被大量应用于空间伸展臂、太阳能电池阵、卫星天线支撑架等领域。根据可展机构展开与收拢方式,可展机构又可以分为铰接桁架式可展机构、变形材料可展机构以及充气展开式可展机构,铰接桁架式可展机构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其特征在于: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为为单自由度过约束六棱柱基本可展单元,其包括十二个剪叉杆、二十四个连杆和十二个花盘;所述十二个剪叉杆结构完全相同,两个剪叉杆为一组,其两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十二个剪叉杆共组成六组剪叉折叠杆,六组剪叉折叠杆对称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六个侧面上,处于对侧位置的剪叉折叠杆折展方向相同;所述二十四个连杆结构完全相同,两个连杆为一组,其两个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二十四个连杆共组成十二组折叠连杆,十二组折叠连杆对称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上下两个面上,上下两个面均有六组折叠连杆,且处于对侧位置的折叠连杆折展方向相同;所述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5 CN 20161051197111.一种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其特征在于: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为为单自由度过约束六棱柱基本可展单元,其包括十二个剪叉杆、二十四个连杆和十二个花盘;所述十二个剪叉杆结构完全相同,两个剪叉杆为一组,其两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十二个剪叉杆共组成六组剪叉折叠杆,六组剪叉折叠杆对称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六个侧面上,处于对侧位置的剪叉折叠杆折展方向相同;所述二十四个连杆结构完全相同,两个连杆为一组,其两个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二十四个连杆共组成十二组折叠连杆,十二组折叠连杆对称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上下两个面上,上下两个面均有六组折叠连杆,且处于对侧位置的折叠连杆折展方向相同;所述十二个花盘结构完全相同,每个花盘均有三个支叉,每个支叉上设有一个两侧对称的开口槽,开口槽用于插入剪叉折叠杆和连杆,每个开口槽均开有两个轴线平行的圆柱孔,内侧的圆柱孔用于和插入的剪叉折叠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外侧的圆柱孔用于和插入的折叠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开口槽中心线间夹角为120°,十二个花盘对称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十二个顶点上;每组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与它处于同一平面顶点上的四个花盘的开口槽,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的圆柱孔相连,四个转动副轴线与连接两个剪叉杆组成剪叉折叠杆的转动副轴线平行,每组剪叉折叠杆中共连接有五个转动副,五个转动副轴线分别和对侧剪叉折叠杆上位置相对的转动副轴线重合;每组折叠连杆的两端分别插入平行的两个花盘的开口槽,通过两个转动副与两个花盘开口槽外侧的圆柱孔相连,两个转动副轴线与连接两个连杆组成折叠连杆的转动副轴线平行,每组折叠连杆共有三个转动副,三个转动副轴线分别和处于同一平面对侧折叠连杆上位置相对的转动副轴线重合,分布在基本可展单元的上下两个面上折展方向相同的折叠连杆上的各转动副轴线以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具有相同折展方向的剪叉折叠杆上的转动副轴线均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及其组成的空间可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六棱柱可展单元的第一剪叉杆和第二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一剪叉折叠杆,第三剪叉杆和第四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二剪叉折叠杆,第五剪叉杆和第六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三剪叉折叠杆,第七剪叉杆和第八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四剪叉折叠杆,第九剪叉杆和第十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五剪叉折叠杆,第十一剪叉杆和第十二剪叉杆中间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六剪叉折叠杆;第一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一花盘、第二花盘、第三花盘、第四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一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二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三花盘、第四花盘、第五花盘、第六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二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三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五花盘、第六花盘、第七花盘、第八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三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四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七花盘、第八花盘、第九花盘、第十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四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五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九花盘、第十花盘、第十一花盘、第十二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五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六剪叉折叠杆的四端分别插入第十一花盘、第十二花盘、第一花盘、第二花盘的开口槽中,并通过四个转动副与四个花盘开口槽内侧圆柱孔连接,第六剪叉折叠杆上的五个转动副轴线均平行;第一剪叉折叠杆和第四剪叉折叠杆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副轴线重合,第二剪叉折叠杆和第五剪叉折叠杆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副轴线重合,第三剪叉折叠杆和第六剪叉折叠杆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副轴线重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一折叠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二折叠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三折叠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四折叠连杆,第九连杆和第十二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五折叠连杆,第十连杆和第十一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六折叠连杆,第十三连杆和第十五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副连接组成第七折叠连杆,第十四连杆和第十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生韩博许允斗姚建涛刘文兰陈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