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831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镜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压环,所述镜片组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与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压环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筒壁的侧壁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物侧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像侧面且靠近光轴的斜壁,所述斜壁上覆盖有吸光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成像镜头能有效削弱成像过程中的杂光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镜头模组。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对镜头组件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以及位于所述镜片组的像侧的压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镜筒外部的光从物侧入射至镜筒内时,极易在镜筒内部发生反射形成杂光,这部分杂光经压环的反射后会影响所述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能有效削弱成像过程中的杂光以保证良好的成像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压环,所述镜片组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与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压环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筒壁的侧壁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物侧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像侧面且靠近光轴的斜壁,所述斜壁上覆盖有吸光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压环的斜壁上覆盖有吸光膜,实现超级黑的效果,从而对杂光的充分吸收,直接削弱入射至压环的斜壁上的光线,从而有效弱化了在镜筒内部的杂光干扰,保证了良好的成像品质。进一步的,所述像侧面覆盖有吸光膜。如此设置,实现对镜筒内杂光的进一步吸收、削弱,从而提高成像品质。进一步的,所述像侧面包括从所述斜壁朝远离所述光轴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面、自所述第一水平面向着物侧方向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一斜面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侧壁面的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水平面中至少一者上覆盖有所述吸光膜。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水平面上均覆盖有所述吸光膜。进一步的,所述物侧面覆盖有吸光膜。如此设置,实现对镜筒内杂光的进一步吸收、削弱,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品质。进一步的,所述物侧面包括从所述斜壁朝远离所述光轴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三水平面、自所述第三水平面向着物侧方向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二斜面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水平延伸的第四水平面、自所述第四水平面向着像侧方向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一弧面以及自所述第一弧面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侧壁面的第五水平面;所述第三水平面、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四水平面、所述第一弧面以及所述第五水平面中至少一者上覆盖有所述吸光膜。进一步的,所述吸光膜为单层黑色膜。进一步的,所述单层黑色膜由碳化钛、碳化铬或碳氮化钛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吸光膜为多层膜。讲一步的,所述多层膜由二氧化钛、二氧化钽、二氧化硅、氟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涉及一种成像镜头100,如图1-3所示,包括具有收容空间33的镜筒3以及设置在收容空间33内具有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片组10,镜筒3包括开设有通光孔34的第一筒壁31、自第一筒壁3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32,第一筒壁31和第二筒壁32围设形成收容空间33。所述镜片组10包括至少一个镜片。成像镜头100还包括设置在收容空间33内的压环1,镜片组10夹设在第一筒壁31与压环1之间。所述压环可以是连续的环状结构,也可以是间隔对称设置的多个部件。压环1包括靠近第二筒壁32的侧壁面11、靠近成像镜头100的物侧并与侧壁面11相连的物侧面13、靠近成像镜头100的像侧并与侧壁面11相连的像侧面14、以及连接物侧面13与像侧面14且靠近光轴00′的斜壁12,其中,所述斜壁12上覆盖有吸光膜2。本实施方式中的压环1是设置在镜筒3内部的,由于镜筒3外部的光从物侧入射至镜筒3内,并极易在镜筒3内部发生反射形成杂光,这部分杂光经压环1的斜壁12上形成的反射光容易射至成像区域并对成像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有部分光线直接射到压环上形成杂散光,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镀膜处理的方式在压环1的斜壁12上覆盖有吸光膜2,实现超级黑的效果,从而对杂光的充分吸收,直接削弱入射至压环1的斜壁12上的光线,从而有效弱化了在镜筒3内部的杂光干扰,保证了良好的成像品质。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压环1的多个表面中,像侧面14是最接近成像处的,在该表面上形成的反射光将会直接射至成像区,因此,在斜壁12上覆盖有吸光膜2这一可实施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进一步优选的令像侧面14上覆盖有吸光膜2,实现对镜筒3内杂光的进一步吸收、削弱。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像侧面14包括从斜壁12朝远离光轴00′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面141、自第一水平面141向着物侧方向朝远离光轴00′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143、以及自第一斜面143朝远离光轴00′的方向水平延伸至侧壁面11的第二水平面142,第一水平面141、第一斜面143、以及第二水平面142中至少一者上覆盖有吸光膜2。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入射至第一水平面141、第一斜面143、以及第二水平面142上杂光的分布,在第一水平面141、第一斜面143、以及第二水平面142中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或者三个面上覆盖有吸光膜2,可以进一步削弱对成像效果产生干扰的杂光,保证了良好的成像品质。需要说明的是,压环1的像侧面14还可以具有其他不同的结构,在此不再阐述。更具体的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水平面141、第一斜面143、以及第二水平面142均覆盖有吸光膜2,从而使得射入压环1上的像侧面14的杂光能全部被吸收,最大程度的削弱对成像效果产生干扰的杂光,最大程度提高成像品质。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压环1的物侧面13直接面对从物侧入射至镜筒3内的光线,该表面极容易接触到大量的入射光,并将其反射至镜筒3内部的其他结构表面上,进一步造成其他结构表面上的光反射现象,从而产生射向成像区域的杂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在斜壁12和像侧面14上覆盖有吸光膜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令物侧面13上覆盖有能够吸收、削弱杂光的吸光膜2。具体的说,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侧面13包括从斜壁12朝远离光轴00′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三水平面133、自第三水平面133向着物侧方向朝远离光轴00′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132、以及自第二斜面132朝远离光轴00′的方向水平延伸的第四水平面134,自第四水平面134向着像侧方向远离光轴00′的方向弯曲延伸的第一弧面131,以及自第一弧面131朝远离光轴00′的方向水平延伸至侧壁面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压环,所述镜片组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与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压环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筒壁的侧壁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物侧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像侧面且靠近光轴的斜壁,所述斜壁上覆盖有吸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镜筒,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压环,所述镜片组夹设在所述第一筒壁与所述压环之间;所述压环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筒壁的侧壁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物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物侧面、靠近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并与所述侧壁面相连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与所述像侧面且靠近光轴的斜壁,所述斜壁上覆盖有吸光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像侧面覆盖有吸光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像侧面包括从所述斜壁朝远离所述光轴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水平面、自所述第一水平面向着物侧方向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一斜面朝远离所述光轴的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侧壁面的第二水平面,所述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以及所述第二水平面中至少一者上覆盖有所述吸光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