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8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9:4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5.5<f1/f<25。本申请的成像镜头采用5片镜片,具有大孔径、高相对亮度、广角化、良好成像质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特别是由五片镜片组成的大孔径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现代光学系统的发展,除了向高分辨率发展,还不断地向大视场和大孔径发展。因为大视场和大孔径能够包含更多的物方信息。因此,大视场和大孔径的相机镜头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对摄像镜头的大视场、大孔径、高相对亮度及成像质量等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结构紧凑、高相对亮度的要求,现有镜头通常配置的F数均在2.0或2.0以上,实现镜头结构紧凑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光线不足(如阴雨天、黄昏等),手抖等情况,故此2.0或2.0以上的F数已经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成像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具有大孔径,高相对亮度,广角化,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度的光学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5.5<f1/f<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1.8<DT11/DT52<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3<DT11/ImgH<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f12/f<-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2<R3/R6<-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5<f1/f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4≤f3/f<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2<DT11/DT21<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带通滤光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3<DT11/ImgH<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1.8<DT11/DT52<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5.5<f1/f<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f12/f<-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2<R3/R6<-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1.5<f1/f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4≤f3/f<3.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2<DT11/DT21<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带通滤光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光阑。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1.8<DT11/DT52<2.8。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f12/f<-2.6。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21之间满足2<DT11/DT21<3.4。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与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f5∣<0.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采用5片镜片,具有大孔径、高相对亮度、广角化、良好成像质量中的至少一个特点。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成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5.5<f1/f<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5.5<f1/f<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DT52之间满足1.8<DT11/DT52<2.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DT11与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3<DT11/ImgH<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3.5<f12/f<-2.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之间满足-1.2<R3/R6<-0.5。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8.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