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52750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其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所述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连接尾端分别与机械手、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共线设置于振动测试台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振动测试台上,所述机械手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所述机械手的末端与被测件接触式连接、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测力系统,仅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三部分并且直接与振动测试台相连接,不仅结构稳固,受力信号传递精准,还可根据被测件结构特点选择与机械手末端的连接方式,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力系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主要是用于测量被测件(如:电器产品)在振动时对所施加的测试力所发生的应力变化,属于振动测试

技术介绍
振动是机械设备和结构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振动使得机械材料出现疲劳和破坏,增加了能量消耗,降低了精密仪器和机床的精度,振动产生的噪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身体健康。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振动测试在机械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振动与噪音控制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交通工具在运行工作中,系统内的电器产品在动载荷环境下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条件;现有文献显示,电器产品在静态环境下的可靠性研究已比较充分,但有关动载荷振动环境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研究却很少,因此,有关动载荷振动环境下电器产品的可靠性研究需要大力推进,相应测试设备也需要开发、研制。由于振动测量属于动态测量范围,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最终振动测试结果,而且传统测试所需的测试仪器繁多复杂,导致测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振动测试时如何通过结构简单的装置实现测力传感器的固定,保证测力传感器不失真地接收振动环境下被测件的受力信号,以确保动态测试的顺利进行,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以实现振动测试平台上测力传感器的固定及其与被测件测试点的连接以及测试信号的传递,以满足在振动环境下,测力传感器能稳定不失真地接收受力信号的测试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所述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连接尾端分别与机械手、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共线设置于振动测试台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振动测试台上,所述机械手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所述机械手的末端与被测件接触式连接、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通过设有的定位孔采用螺钉与振动测试台固定连接。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机械手包括定向部和手指部,所述定向部的一端与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的另一端与手指部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上设有定向通孔,所述定向部通过与所述定向通孔相配合的限位柱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上述定位通孔为长圆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振动测试台和测力系统之间还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固定座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座采用螺钉通过底板上的固定安装孔与振动测试台固定连接。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机械手包括定向部和手指部,所述定向部的一端与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的另一端与手指部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上设有定向通孔,所述定向部通过与定向通孔相配合的限位柱与底板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在底板上还设有与测力传感器相配合的限位孔,可采用限位螺钉与限位孔相配合实现对测力传感器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手指部的末端设有钩部,所述机械手通过所述钩部与被测件接触式连接,或者所述手指部的末端和被测件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机械手的末端与被测件通过可穿过所述连接孔的连接件半刚性连接。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柱包括螺纹端、杆体和压头,所述限位柱通过螺纹端与振动测试台固定连接,所述杆体与所述定向通孔之间、所述压头靠近杆体的端面与所述定向通孔端面之间均采用间隙配合设置,以保证机械手能带动测力传感器实现一维、无摩擦力直线运动。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压头的顶部设有槽沟,以便于限位柱在振动测试平台上的装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机械手上分别设有与测力传感器的连接端相配合的连接部。作为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部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测力系统,仅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三部分并且直接与振动测试台连接,结构简单、连接稳固,使得被测件的受力信号传递精准;还可根据被测件结构特点选择与机械手末端的测试连接方式,适用性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性进步和市场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述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中机械手与被测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带有底板的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固定座;11、定位孔;12、螺钉;2、测力传感器;21、连接首端;22、连接尾端;3、机械手;31、定向部;311、定向通孔;32、手指部;321、钩部;322、连接孔;323、连接件;4、限位柱;41、螺纹端;42、杆体;43、压头;431、槽沟;5、连接部;6、振动测试台;7、被测件;8、底板;81、固定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包括固定座1、测力传感器2和机械手3,所述测力传感器2的连接首端21、连接尾端22分别与机械手3、固定座1相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1、测力传感器2和机械手3共线设置于振动测试台6上,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在振动测试台6上,所述机械手3与振动测试台6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所述机械手3的末端与被测件7接触式连接、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1通过设置的定位孔11采用螺钉12与振动测试台6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手3包括定向部31和手指部32,所述定向部31的一端与测力传感器2的连接首端21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31的另一端与手指部32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31上设有定向通孔311,所述定向部31通过与所述定向通孔311相配合的限位柱4与振动测试台6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上述定位通孔311为长圆孔。参见图2所示,所述手指部32的末端设有钩部321,所述机械手3通过所设置的钩部321与被测件7接触式连接。参见图5所示,所述限位柱4包括螺纹端41、杆体42和压头43,所述限位柱4通过螺纹端41与振动测试台6固定连接,所述杆体42与所述定向通孔311之间、所述压头43靠近杆体42的端面与所述定向通孔311端面之间均采用间隙配合设置,以保证机械手3能带动测力传感器2实现一维无摩擦力直线运动。所述压头43的顶部设有槽沟431,以便于限位柱4在振动测试平台6上的装卸。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座1、机械手3上分别设有与测力传感器2的连接端相配合的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参见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手指部32的末端和被测件7上均设有连接孔322,所述机械手3的末端与被测件7通过可穿过所述连接孔322的连接件323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实施例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在振动测试台6和测力系统之间还设有底板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连接尾端分别与机械手、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共线设置于振动测试台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振动测试台上,所述机械手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所述机械手的末端与被测件接触式连接、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振动测试的测力系统,包括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连接尾端分别与机械手、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测力传感器和机械手共线设置于振动测试台上,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振动测试台上,所述机械手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所述机械手的末端与被测件接触式连接、半刚性连接或刚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通过设有的定位孔采用螺钉与振动测试台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定向部和手指部,所述定向部的一端与测力传感器的连接首端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的另一端与手指部固定连接;所述定向部上设有定向通孔,所述定向部通过与所述定向通孔相配合的限位柱与振动测试台以一维直线活动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振动测试台和测力系统之间还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固定座的定位孔相配合的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座采用螺钉通过底板上的固定安装孔与振动测试台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力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颖姚家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