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柴金凤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1958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8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包括支撑座、底座、减震垫、滑槽、卡口、滑轮、卡钩、固定件、连接头、空腔、伸缩杆、固定套、按压棒、轮子和弹簧,通过在轴承座的底座的下方增加支撑座,并在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滑槽,在底座的下方设置滑轮,通过滑轮在滑槽内移动,可以微调支撑座上轴承座的位置,从而使轴承和电机的位置移动;再在支撑座的下方增加减震垫,能够降低电机工作震动导致的轴承座的震动;再在支撑座的下方开设空腔,在空腔内设置伸缩杆,并在伸缩杆的下方增加轮子,当需要大幅度移动电机时,可以将支撑座拆卸下来,然后将支撑座下方的空腔内的伸缩杆伸长,使轮子移动,带动轴承座移动。

A movable bearing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able bearing seat, which comprises a supporting seat, a base, a cushion, a chute, a bayonet, a pulley, a hook, a fixed piece, a connecting head, a cavity, a telescopic rod, a fixing sleeve, pressing rod, wheel and spring, on the base of the bearing seat through the bottom of the added support, and chu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supporting seat, a pulley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below, through the pulley to move in the sliding chute, can fine tune the position of the bearing seat on the supporting seat, so that the mobile bearing and the motor position; add shock pad below the support base, can reduce the motor vibration caused by bearing vibration again; cavity is arranged under the support seat, disposed in the cavity and increase the telescopic rod, the telescopic rod under the wheels, when you need to move the motor,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the supporting seat. The telescopic rod in the cavity under the support seat is extended so as to move the wheel and drive the bearing seat to m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座,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
技术介绍
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由于工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机械行业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许多机械在工作时需要使用到电机,而电机在固定时,通常使用轴承固定,而轴承固定后无法移动,也就使电机无法移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电机的安装有时会需要更换位置,而轴承将电机固定后,若需要移动,就需要将轴承和电机拆开,这样不仅容易使电机安装松动,而且,拆卸步骤过多,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机械中电机通过轴承安装后,无法移动,而需要移动电机时,则要将轴承和电机拆卸开,不仅容易使轴承固定电机松动,还会耗费过多的时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包括支撑座、底座和固定件,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滑槽,所述底座的下方固定有两排滑轮,且两排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内,所述滑槽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口,所述底座的侧边位于滑轮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卡钩,所述底座通过卡钩卡在卡口内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垫,所述支撑座和减震垫底部相同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均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空腔的顶端,二号伸缩杆通过活动珠与一号伸缩杆连接,一号伸缩杆底端的一侧通孔外固定有固定套,该固定套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才穿插有弹簧,所述弹簧上远离固定套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按压棒,二号伸缩杆的底端还均连接有轮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固定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固定件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固定件被分割成两半,两个半固定件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上均开设有螺孔,两个半固定件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若干个螺孔,且该螺孔均贯穿支撑座和减震垫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套内部的弹簧的下方固定有卡头,且该卡头将弹簧固定在固定套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的高度均小于空腔的高度。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轴承座的底座的下方增加支撑座,并在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滑槽,在底座的下方设置滑轮,通过滑轮在滑槽内移动,可以微调支撑座上轴承座的位置,从而使轴承和电机的位置移动;再在支撑座的下方增加减震垫,能够降低电机工作震动导致的轴承座的震动;再在支撑座的下方开设空腔,在空腔内设置伸缩杆,并在伸缩杆的下方增加轮子,当需要大幅度移动电机时,可以将支撑座拆卸下来,然后将支撑座下方的空腔内的伸缩杆伸长,使轮子移动,带动轴承座移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的支撑座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的空腔内部结构图;图中:1、支撑座;2、底座;3、减震垫;4、滑槽;5、卡口;6、滑轮;7、卡钩;8、固定件;9、连接头;10、空腔;11、伸缩杆;12、固定套;13、按压棒;14、轮子;1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包括支撑座1、底座2和固定件8,支撑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滑槽4,底座2的下方固定有两排滑轮6,且两排滑轮6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4内,滑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口5,底座2的侧边位于滑轮6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卡钩7,底座2通过卡钩7卡在卡口5内与支撑座1固定连接,支撑座1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垫3,支撑座1和减震垫3底部相同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空腔10,空腔10内均固定有伸缩杆11,伸缩杆11包括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空腔10的顶端,二号伸缩杆通过活动珠与一号伸缩杆连接,一号伸缩杆底端的一侧通孔外固定有固定套12,该固定套1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才穿插有弹簧15,弹簧15上远离固定套12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按压棒13,二号伸缩杆的底端还均连接有轮子14。固定件8固定在底座2的上方,固定件8中间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固定件8被分割成两半,两个半固定件8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头9,且连接头9上均开设有螺孔,两个半固定件8均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方便固定轴承。支撑座1上开设有若干个螺孔,且该螺孔均贯穿支撑座1和减震垫3设置,便于将支撑座1固定住。固定套12内部的弹簧15的下方固定有卡头,且该卡头将弹簧15固定在固定套12内,防止弹簧15从固定套12内脱落,还能够方便按压棒13按压弹簧15,从而使活动珠被按压进伸缩杆11内,使二号伸缩杆可以收回到一号伸缩杆内。一号支撑杆和二号支撑杆的高度均小于空腔10的高度,便于将伸缩杆11收缩时,使轮子14和伸缩杆11均固定在空腔10内。具体的,在使用时,先将轴承固定在固定件8内,然后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来连接头9固定紧,再通过螺栓将支撑座1固定住;当需要微调电机的位置时,将卡钩7抽出卡口5,然后微调底座2在支撑座1上的位置,再将卡钩7固定在卡口5内,将底座2固定住,即可完成微调;若需要大幅度移动电机的位置,先将固定件8打开,然后将轴承取下,再将支撑座1取下,将支撑座1底端的空腔10内的伸缩杆11抽出,从而使轮子14可以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通过按压棒13按压弹簧15,从而使弹簧15向下按压活动珠,将活动珠按压到伸缩杆11内,进而使伸缩杆11可以收缩,将伸缩杆11和轮子14均收回空腔10内,然后再通过螺栓将支撑座1固定在指定位置,再将轴承安装在固定件8内即可。该种可移动的轴承座,通过在轴承座的底座2的下方增加支撑座1,并在支撑座1的上方设置滑槽4,在底座2的下方设置滑轮6,通过滑轮6在滑槽4内移动,可以微调支撑座1上轴承座的位置,从而使轴承和电机的位置移动;再在支撑座1的下方增加减震垫3,能够降低电机工作震动导致的轴承座的震动;再在支撑座1的下方开设空腔10,在空腔10内设置伸缩杆11,并在伸缩杆11的下方增加轮子14,当需要大幅度移动电机时,可以将支撑座1拆卸下来,然后将支撑座1下方的空腔10内的伸缩杆11伸长,使轮子14移动,带动轴承座移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包括支撑座(1)、底座(2)和固定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滑槽(4),所述底座(2)的下方固定有两排滑轮(6),且两排滑轮(6)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4)内,所述滑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口(5),所述底座(2)的侧边位于滑轮(6)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卡钩(7),所述底座(2)通过卡钩(7)卡在卡口(5)内与支撑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垫(3),所述支撑座(1)和减震垫(3)底部相同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空腔(10),所述空腔(10)内均固定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包括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空腔(10)的顶端,二号伸缩杆通过活动珠与一号伸缩杆连接,一号伸缩杆底端的一侧通孔外固定有固定套(12),该固定套(1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才穿插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上远离固定套(12)的一侧垂直固定有按压棒(13),二号伸缩杆的底端还均连接有轮子(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轴承座,包括支撑座(1)、底座(2)和固定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滑槽(4),所述底座(2)的下方固定有两排滑轮(6),且两排滑轮(6)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4)内,所述滑槽(4)的一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卡口(5),所述底座(2)的侧边位于滑轮(6)的上方通过转轴连接有卡钩(7),所述底座(2)通过卡钩(7)卡在卡口(5)内与支撑座(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1)的下方固定有减震垫(3),所述支撑座(1)和减震垫(3)底部相同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空腔(10),所述空腔(10)内均固定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包括一号伸缩杆和二号伸缩杆,一号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空腔(10)的顶端,二号伸缩杆通过活动珠与一号伸缩杆连接,一号伸缩杆底端的一侧通孔外固定有固定套(12),该固定套(12)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才穿插有弹簧(1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柴金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