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071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5 10:14
本申请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本申请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有效提升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带来的性能问题。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for controlling heat dissipation of mobile termina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ing control method,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wherein, the mobile terminal cooling control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when the mobile terminal enters the preset mode, mobile terminal detection using state data; analysis of the use of state data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act mode of the mobile terminal and the user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mode; guide the user from the mobile terminal to the mobile terminal in the heating area of the contact, and / or the user contact heating area of heat evacuation. The cooling control method of the mobile termin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ect of the mobile terminal, thereby avoiding the performanc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ise of the tempera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在运行过程中部分元件会散发出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有效疏散,则移动终端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性能下降,且会加速元器件损耗、增加耗电量等。因此,目前,大多数移动终端在设计或生产移动终端时,可通过限制元器件工作电流、元器件采用新材料等方式,降低元器件的散热量或者加快散热。但是,如果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由于程序运行或者用户使用出现设备温度升高的问题,则移动终端难以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有效提升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带来的性能问题。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可在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并根据接触模式选择引导用户避开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从而能够通过优化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用户使用状态,或者主动将接触的发热区域的热量传导至其他区域,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带来的性能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可在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并根据接触模式选择引导用户避开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从而能够通过优化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用户使用状态,或者主动将接触的发热区域的热量传导至其他区域,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带来的性能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在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并进行分析,确定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并根据接触模式选择引导用户避开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从而能够通过优化移动终端使用过程中用户使用状态,或者主动将接触的发热区域的热量传导至其他区域,降低发热区域的温度,能够有效提升移动终端的散热效果,进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带来的性能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接触模式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接触模式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导热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a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温度传感器的位置示意图;图5b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检测物体与移动终端顶部的距离远近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发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包括:S101,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预设模式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进入预设模式后,才会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操作,实现移动终端的智能散热,即主动进行热量疏散或者引导用户规避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提供选择界面,提示用户是否进入预设模式。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进入预设模式。或者,可根据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自动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举例来说,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处于视频播放、游戏、语音通话等可能产生较高热量的工作状态时,可自动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当控制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之后,可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其中,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网络状态、受干扰状态、姿态数据、预设位置的温度信息、接近信息等。其中,预设位置可根据日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时的常用接触位置进行设置。举例来说,工作状态可以是通话状态、游戏状态、视频播放状态等。其中,可通过重力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姿态数据。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预设位置的温度信息,通过接近传感器检测预设位置的接近信息。其中,接近信息越大,则表示物体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越近。S102,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其中,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可包括非接触模式、手握模式、或者手部+头部接触模式等。其中,非接触模式,即用户未与移动终端发生接触的模式。手握模式,可分为左手握模式(如图2a所示)或右手握模式(如图2b所示)。手部+头部接触模式可为用户手部握住移动中且头部靠近移动终端、且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接触模式,例如在通话过程中,用户手持移动终端靠近头部时的接触模式。因此,可通过对移动终端的使用姿态进行分析,以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接触的位置,进而根据接触位置和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综合考虑确定接触模式。举例来说,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屏幕两侧的位置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超过预设值,则可确定接触模式为手握模式,并可根据具体两侧存在温度升高的位置的数量确定是左手握模式还是右手握模式。如果检测到移动终端靠近听筒的位置,即移动终端顶部的接近信息大于预设接近值,且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则可确定接触模式为头部接触模式。S103,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当移动终端进入预设模式时,检测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数据;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包括:如果所述接触模式为第一接触模式,则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包括:根据所述移动终端中预设的非发热区域的位置,以及所述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接触位置生成引导信息,并对所述用户进行引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包括:如果所述接触模式为第一接触模式,则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并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接触模式引导所述用户在接触所述移动终端时避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发热区域,和/或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包括:如果所述接触模式为第二接触模式,则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进行热量疏散,包括:根据预设策略选择热量疏散的目标区域;控制所述目标区域与导热通道连通,并控制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与所述导热通道连通;控制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的导热单体进行导热,以使所述用户接触的发热区域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通道疏散至所述目标区域。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包括:根据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分别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多个第一预设位置与用户的接触状态,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预设位置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两侧;如果所述多个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用户的接触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则确定所述接触模式为所述第一接触模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包括所述多个第一预设位置的温度信息,所述根据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分别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中的多个第一预设位置与用户的接触状态,包括:分别获取所述多个第一预设位置的温度信息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值;如果所述变化值满足大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用户接触。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使用状态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的接触模式,包括:根据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预设位置是否与其他物体靠近,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设置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听筒位置相邻;如果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与其他物体靠近,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是否为预设状态;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工作状态为预设状态,则确定所述移动中与用户的接触模式为所述第二接触模式。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包括姿态数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接近信息,所述根据所述使用状态数据判断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预设位置是否与其他物体靠近,包括:判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接近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鹏刘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