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等软介质实现非接触电能传输的新型供电技术,其以供电灵活、安全、稳定性高及环境亲和力强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医疗、消费电子产品、水下供电、电动车充电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现有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工作过程为:工频交流电经过整流成为直流,经过逆变器后直流电逆变成高频交流电,高频交变电流注入初级线圈,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次级线圈在初级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该感应电动势通过高频整流后向负载提供电能。由于现有单个线圈抗偏移能力弱,当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间存在偏移时,系统参数发生改变,造成在一定输入电压下系统难以输出恒定的电压。为解决该问题,通常的方法有两种:一、在电路系统中引入闭环负反馈控制,如在逆变器前加入控制器调节输入电压或者采用移相控制,或者在次级线圈整流后加入DC-DC变换器;其缺陷是,增加了控制成本和复杂性,降低系统稳定性。二、采用混合初级线圈系统,铺设初级线圈阵列,使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间存在偏移时两者间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模块、与所述前级模块连接的第一发送模块、与所述前级模块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耦合的第一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耦合的第二接收模块、及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连接的后级模块;所述前级模块包括逆变电路H;所述后级模块包括整流电路D;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并联于所述逆变电路H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串联连接与所述整流电路D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模块、与所述前级模块连接的第一发送模块、与所述前级模块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耦合的第一接收模块、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耦合的第二接收模块、及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连接的后级模块;所述前级模块包括逆变电路H;所述后级模块包括整流电路D;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并联于所述逆变电路H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第二接收模块串联连接与所述整流电路D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一补偿电感L0、第一补偿电容C0、第二补偿电容C1、及第一初级线圈L1;所述第一补偿电感L0、所述第二补偿电容C1、及所述第一初级线圈L1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容C0并联于所述第二补偿电容C1与所述第一初级线圈L1串联构成部分的两端;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次级线圈L2、及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L2串联连接的第三补偿电容C2;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四补偿电容C3、及与所述第四补偿电容C3串联连接的第二初级线圈L3;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二次级线圈L4、第二补偿电感L5、第五补偿电容C4、及第六补偿电容C5;所述第二次级线圈L4、所述第五补偿电容C4、及所述第二补偿电感L5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六补偿电容C5并联于所述第二次级线圈L4与所述第五补偿电容C4串联构成部分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模块还包括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为所述后级模块还包括阻性负载RL,所述阻性负载RL的输入电压为VRL;所述抗偏移恒压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角频率为ω;所述第一初级线圈L1与所述第一次级线圈L2在无偏移情况下的互感值为M0;所述第二初级线圈L3与所述第二次级线圈L4在无偏移情况下的互感值也为M0;所述第一补偿电容C0的电容值由式(1)确定:所述第二补偿电容C1的电容值由式(2)确定:所述第三补偿电容C2的电容值由式(3)确定:所述第四补偿电容C3的电容值由式(4)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麦瑞坤,陈阳,陈熙,李绍辉,徐海波,何思模,
申请(专利权)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