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107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并以一个整的调整时间段作为工作对象,进行整体调控,有利于保证发车调控的整体可行性,从而有效降低上下班高峰期的乘车压力。

An intelligent method for bus ticket purcha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bus ticket, the passenger flow is higher than the preset threshold continuous statistical time segment merging as the adjustment period, and as a whole to adjust the time period as working object, overall control, to ensure the overall control of the grid,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ush hour the bus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交售票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公交事业的大力发展,公交成为了人们出行的最多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便利与优点比比皆是;但是,人们的“多选择”意味着“多使用”。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在早晚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人满为患,引发盗窃,挤伤,空气的不流通会引起的病菌感染等,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现象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每天,投入的公交车不在少数,但是人总是希望用最少的功夫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同一个时间段的人谁也不愿多等一会来坐下一辆,总是认为挤一挤就是了,早点去公司或早点回去多好。这极大的引起了公交车客流营运的扭曲发展:人多的时候看不见脚。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上限阈值大于下限阈值;S2、客户通过随身终端订购公交车票,订购时间与对应的公交车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下限阈值且小于上限阈值;S3、根据客户订购信息绘制当日售票统计表;S4、获取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统计时间段为预设的客流量统计周期;S5、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并根据客流量总和和公交车容量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S6、根据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和发车数量,计算发车间隔时间;S7、根据发车间隔时间和调整时间段时长,预设各次公交车发车时间和到达沿途公交车站的时间;S8、根据客户订票信息和公交车发车时间,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并将分配到的公交车的预计到达客户上车站的时间通知客户;S9、在公交车上设置销票终端,通过销票终端与随身终端对接消除随身终端上的订票信息;S10、当客户连续错过分配到的公交车以及该公交车的后N次公交车,则取消客户订票信息。优选地,上限阈值为24小时,下限阈值为3小时。优选地,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公交车内座位数。优选地,步骤S6中,发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为:发车间隔时间=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发车数量,调整时间段时长以分钟为单位计算。优选地,步骤S7中,调整时间段的最早一辆公交车的发车时间为调整时间段的起点减去发车间隔时间;步骤S8中,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的具体方式为:将相邻两个发车时间的间隔时间内的订票客户优先分配到先发车的车次上,然后将未分配完的订票客户分配到后发车的车次上。优选地,步骤S10中,N=10分钟/发车间隔时间。本专利技术中,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并以一个整的调整时间段作为工作对象,进行整体调控,有利于保证发车调控的整体可行性,从而有效降低上下班高峰期的乘车压力。本专利技术中,,以预设阈值为参考,仅对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时间段上的车次进行调整,缩短了公交车发车时间调整范围,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中,不限制客户提前乘坐公交车,但是限制客户迟到时间,从而,有利于解决客户拖延问题,防止,早发车车次乘客不足,后发车车次乘客拥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极大的提高车辆的效率,与乘客的安全性。此外,本专利技术中,以公交车座位作为智能售票的标准,从而,在公交车营运中,还可以容纳部分站票,缓解没有提前智能订票的客户的需求,以便通过在公交车上提供少量站票进一步控制人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当日售票统计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上限阈值大于下限阈值。S2、客户通过随身终端订购公交车票,订购时间与对应的公交车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下限阈值且小于上限阈值。本实施方式中,上限阈值为24小时,下限阈值为3小时。下限阈值的设置,为订票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缓冲时间,上限阈值的设置,符合公交车车次多车程短的特点,可避免订票信息累积,增加信息处理负担。S3、根据客户订购信息绘制当日售票统计表。本步骤中,绘制的统计表,可以时间为横轴,以订票量为纵轴。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绘制了一趟发车时间为6:00,末班次为23:00的公交车的售票统计表。本实施例中,为了绘图方便,在最高峰期的7:00到9:00的时间段,将统计时间间隔为半小时,其他时间段1小时统计一次。S4、获取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统计时间段为预设的客流量统计周期。本实施方式中,没间隔一小时,统计一次订票信息,故而,统计时间段为1小时。本实施方式中,预设阈值可根据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发车车次和公交站座位数进行设置。例如,公交车座位数为20,正常情况下,每间隔15分钟发一趟车,则每小时发车4次,预设阈值=20×4=80。本实施方式中,以预设阈值为参考,仅对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时间段上的车次进行调整,缩短了公交车发车时间调整范围,有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例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7点到8点,8点到9点,这2个统计时间段上的客流量均高于预设阈值,则将7点到9点作为一个整的调整时间段作为工作对象,进行整体调控。S5、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并根据客流量总和和公交车容量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本步骤中,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公交车内座位数。图2所示实施例中,7点到9点,这个调整时间段内的发车数量为:(200+300+300+300+200)/20=65。S6、根据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和发车数量,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发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为:发车间隔时间=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发车数量,调整时间段时长以分钟为单位计算。图2所示实施例中,发车间隔时间=(9-7)×60/65≈2分钟。S7、根据发车间隔时间和调整时间段时长,预设各次公交车发车时间和到达沿途公交车站的时间。本步骤中,调整时间段的最早一辆公交车的发车时间为调整时间段的起点减去发车间隔时间,公交车到达沿途公交车站的时间为发车时间加上到达站至发车站的行驶耗时的和值。S8、根据客户订票信息和公交车发车时间,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并将分配到的公交车的预计到达客户上车站的时间通知客户。本步骤中,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的具体方式为:将相邻两个发车时间的间隔时间内的订票客户优先分配到先发车的车次上,然后将未分配完的订票客户分配到后发车的车次上。参照图2所示实施例,调整时间段7点到9点的各次公交车发车时间为6:58、7:00、7:02、7:04、7:06……8:56、8:58、9:00。本实施例中,实际发车车次为:调整时间段时长120分钟/发车间隔时间2分钟+2=62。故而,由于发车间隔时间的计算遵循四舍五入,故而,实际发车车次在获得发车间隔时间后需要进行调整。S9、在公交车上设置销票终端,通过销票终端与随身终端对接消除随身终端上的订票信息。如此,可在乘客乘坐公交车后,通过销票终端与随身终端的对接消除随身终端的订票信息,还可通过对接收取票价。具体的,随身终端可采用手机。S10、当客户连续错过分配到的公交车以及该公交车的后N次公交车,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上限阈值大于下限阈值;S2、客户通过随身终端订购公交车票,订购时间与对应的公交车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下限阈值且小于上限阈值;S3、根据客户订购信息绘制当日售票统计表;S4、获取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统计时间段为预设的客流量统计周期;S5、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并根据客流量总和和公交车容量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S6、根据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和发车数量,计算发车间隔时间;S7、根据发车间隔时间和调整时间段时长,预设各次公交车发车时间和到达沿途公交车站的时间;S8、根据客户订票信息和公交车发车时间,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并将分配到的公交车的预计到达客户上车站的时间通知客户;S9、在公交车上设置销票终端,通过销票终端与随身终端对接消除随身终端上的订票信息;S10、当客户连续错过分配到的公交车以及该公交车的后N次公交车,则取消客户订票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公交购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上限阈值和下限阈值,上限阈值大于下限阈值;S2、客户通过随身终端订购公交车票,订购时间与对应的公交车发车时间的差值大于下限阈值且小于上限阈值;S3、根据客户订购信息绘制当日售票统计表;S4、获取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将连续的客流量高于预设阈值的统计时间段合并作为调整时间段,统计时间段为预设的客流量统计周期;S5、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的客流量总和,并根据客流量总和和公交车容量计算各调整时间段内发车数量;S6、根据调整时间段的时长和发车数量,计算发车间隔时间;S7、根据发车间隔时间和调整时间段时长,预设各次公交车发车时间和到达沿途公交车站的时间;S8、根据客户订票信息和公交车发车时间,将客户分配到各车次公交车上,并将分配到的公交车的预计到达客户上车站的时间通知客户;S9、在公交车上设置销票终端,通过销票终端与随身终端对接消除随身终端上的订票信息;S10、当客户连续错过分配到的公交车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李健夏银生黄俊李伟王晓娟罗静何瑞峰李扬李康汉程永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