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志纯专利>正文

油性上光树脂浆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8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油性上光树脂浆料,它涉及醇酸消化或其释料。鉴于丙烯酸系或丙烯酸酯系树脂涂料、缩醛树脂涂料、醋酸乙烯共聚物涂料等光泽欠佳,需作上光处理。本上光浆料是用醇酸消化65-69%、工业酒精31-35%配制而成的,其光亮度与原料醇酸消化相同,而成膜固化时间仅为醇酸消化固化时间的1/8,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装饰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镀铁和氮化工艺相结合的快速氮化表面处理技术。镀铁工艺,目前广泛用在船舶、车辆、工程机械等修造业和其他行业,可用低廉的费用修复轴类、盘类、气缸等昂贵的磨损件。但镀铁层的耐磨性和耐热性远不如氮化层。常规氮化工艺,可使机件获得表面性能良好的氮化层,但费用昂贵。它对工件材质要求高,通常需用40Cr、38CrMoAl、18CrNiW等合金钢,而且氮化时间长、温度高、耗能多。如40Cr合金钢在510℃下氮化55小时,才能生成0.55~0.6mm厚的氮化层;由于温度高,工件易变形。而一般低碳钢因氮化后表面硬度只能达到HV220以下,不能用于磨损件。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利用镀铁层的结构,在<480℃的条件下对镀铁层进行氮化,只需3~6小时,便可使0.7mm左右厚的整个镀层氮化。工件变形小。它可使原是非合金钢材质的机件的表面获得类似合金钢氮化层的性能,硬度在HV500以上,最高可达HV1000。氮化后的镀层,克服了原先镀铁层的缺点,具有特殊的显微组织,无脆性,有抗咬合性、高耐磨性和高耐热性。它比现行氮化工艺节省费用8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在于:1)利用镀铁层的超细晶结构和非晶态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的微晶结构所提供的晶界扩散通道。如低温电镀铁层的晶粒直径为20~200,假设以200计算,通常合金钢为8级晶粒度时晶粒平均直径为1.2×105左右,则镀铁层的晶界面积比合金钢大0.4×106倍,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氮化扩散能力。2)利用镀铁层在加热析氢时形成的贯穿网状显微裂纹的新鲜表面所形成的扩散通道,使氮化的扩散路径不再象常规氮化那样仅垂直于工件表面,而是沿着显微裂纹渗入再垂直于裂纹表面向内扩散。氮化后的镀层形成一种特殊的显微组织。所有裂纹表面均形成ε相而膨胀,部分裂纹得到愈合。3)利用镀铁层呈超细晶粒状态,氮化物的弥散度极大,硬度高而无脆性。由于上述因素综合,促使氮化温度降低而速度加快。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过程是:1)将工件按常规镀铁工艺(低温电镀铁、电刷镀铁或化学镀铁工艺)处理,形成具有超细晶结构和非晶态或贯穿-->将酒精酸加入醇酸清漆即成上光树脂浆料,切忌酒精加入过快形成絮状物。本上光树脂浆料特别适用于普通及改性丙烯酸类树脂类或丙烯酸酯树脂类涂料、缩醛树脂涂料、醋酸乙烯共聚物涂料等涂层表层的上光。其膜层亮度与原料醇酸清漆相同;而其成膜固化时间小于3小时,仅为原醇酸清漆24小时成膜固化时间的1/8,该膜层与底层涂料结合力强,具有很大的实用和装饰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铁和氮化工艺相结合的快速氮化表面处理技术,其主要特征是对具有超细晶结构和非晶态或者具有贯穿显微裂纹的镀铁层或镀铁基合金层进行快速氮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镀铁和氮化工艺相结合的快速氮化表面处理技术,其主要特征是对具有超细晶结构和非晶态或者具有贯穿显微裂纹的镀铁层或镀铁基合金层进行快速氮化。2、第1项所指的镀铁层或镀铁基合金层是指用低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志纯
申请(专利权)人:薛志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