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纤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42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纤维带,包括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和塑料层,周边纤维布网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中,中间连接纤维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上,所述塑料层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之间的空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纤维带强度高,不易变形,打包后不会松动。

A kind of composite fiber bel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site fiber tape, fiber network, including the surrounding middle connecting fiber and plastic layer surrounding the fiber network with fiber woven, the middle connecting fiber was \V\ shaped arrangement in the surrounding fiber network, connecting fiber connection in the surrounding fabric online, the plastic layer wrapped around fiber network and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bers in the space. The composite fiber belt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trength and is not easy to deform, and can not be loosened after being packa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纤维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包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纤维打包带。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于产品外包装的打包带是塑料打包带(包括聚丙烯和聚乙烯打包带),这种打包带经多年使用来说,显然存在较多的缺点。一般存在着拉力强度不高、易变形、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当包装箱使用这种打包带打好包后,打包带因本身的伸缩变松动,出现散包损坏商品的现象,给商品运输和搬运带来不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打包带存在的受外力变形,出现松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纤维带,该复合纤维带强度高,不易变形,打包后不会松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和塑料层,周边纤维布网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中,中间连接纤维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上,所述塑料层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周边纤维布网的经线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为金属纤维。所述周边纤维网的网孔的面积为2~15mm。所述中间连接纤维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和两根碳纤维,两根碳纤维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上。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1~3份聚丙烯10~25份碳纤维2~4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包括型材本体,包括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和塑料层,周边纤维布网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中,中间连接纤维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上,所述塑料层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之间的空间中。本专利技术通过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的作用,对塑料层起到了保护作用,在受力时,主要由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受力,减小了对塑料层的外力,增大了复合纤维带的强度,通过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的作用,保证了复合纤维带在打包物品后,不会由于受力而发生松动,同时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使得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呈一个整体,中间连接纤维对周边纤维布网起到了一个加固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周边纤维布网受力变形。2、本专利技术周边纤维布网的经线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为金属纤维。周边纤维通过连续玄武岩纤维和金属纤维编织而成,保证了其强度,同时还具有防火,防油污的作用。3、本专利技术周边纤维网的网孔的面积为2~15mm。本专利技术的网孔面积的限制,保证塑料层能够被挤压在周边纤维网中的同时,还保证了周边纤维网对塑料层的强度强化作用。4、本专利技术中间连接纤维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和两根碳纤维,两根碳纤维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上。中间纤维这样的结构主要的作用在于提高其强度。5、本专利技术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1~3份聚丙烯10~25份;碳纤维2~4份。通过这样材料偶的复合,能够提高塑料层的强度,不易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周边纤维布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间连接纤维结构示意图。1、周边纤维布网,2、中间连接纤维,3、塑料层,4、经线,5、纬线,6、网孔,7、连续玄武岩纤维,8、碳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专利技术形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1、中间连接纤维2和塑料层3,周边纤维布网1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2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1中,中间连接纤维1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1上,所述塑料层3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1与中间连接纤维2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周边纤维布网1的经线4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5为金属纤维。所述周边纤维网1的网孔6的面积为2mm。所述中间连接纤维2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7和两根碳纤维8,两根碳纤维8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7上。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1份聚丙烯25份碳纤维2份。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1、中间连接纤维2和塑料层3,周边纤维布网1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2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1中,中间连接纤维1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1上,所述塑料层3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1与中间连接纤维2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周边纤维布网1的经线4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5为金属纤维。所述周边纤维网1的网孔6的面积为5mm。所述中间连接纤维2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7和两根碳纤维8,两根碳纤维8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7上。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2份聚丙烯15份碳纤维3份。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1、中间连接纤维2和塑料层3,周边纤维布网1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2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1中,中间连接纤维1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1上,所述塑料层3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1与中间连接纤维2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周边纤维布网1的经线4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5为金属纤维。所述周边纤维网1的网孔6的面积为10mm。所述中间连接纤维2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7和两根碳纤维8,两根碳纤维8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7上。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3份聚丙烯10份碳纤维4份。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1、中间连接纤维2和塑料层3,周边纤维布网1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2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1中,中间连接纤维1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1上,所述塑料层3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1与中间连接纤维2之间的空间中。所述周边纤维布网1的经线4为连续玄武岩纤维,纬线5为金属纤维。所述周边纤维网1的网孔6的面积为15mm。所述中间连接纤维2包括一根连续玄武岩纤维7和两根碳纤维8,两根碳纤维8缠绕在连续玄武岩纤维7上。所述塑料层是由以下以重量份数计的材料制成的:玻璃纤维3份聚丙烯22份碳纤维3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纤维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和塑料层,周边纤维布网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中,中间连接纤维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上,所述塑料层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之间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周边纤维布网、中间连接纤维和塑料层,周边纤维布网是用纤维编织而成,中间连接纤维呈“V”字形布置在周边纤维布网中,中间连接纤维连接在周边纤维布网上,所述塑料层包裹在周边纤维布网与中间连接纤维之间的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纤维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贝斯特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