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光耐磨的印光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33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光油,尤其是一种增光耐磨的印光油,其属于印刷油墨技术领域。印光工艺较其它上光工艺简单,速度快,效率高,价格低,经济效益显著,能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包装印刷产品上。该工艺对印光油要求条件高:通过无色透明的光亮膜层覆盖封闭于印刷产品表面来保护印刷油墨色彩。这种印光油通过优选的合理配方达到了圆标规定的耐磨性和光泽度指标。通过印光油配方中各组成分的协同综合效应,使该印光油具有较高的印刷适性,可以完成对中高档印刷产品上光增磨的质量提高的任务。(*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行业用以提高印刷产品的耐磨性和光泽度的一种印光油,其属于印刷油墨
目前可以提高印刷产品的耐磨性和光泽度的工艺有:复膜、涂料压光、刷光和印光四种工艺。其中复膜工艺需要昂贵的设备投资而且生产成本最高,因此很少厂家采用;涂料压光工艺,虽然产成品光泽度高,但生产速度慢,工艺过程繁琐,产品价格高,因此也采用较少;刷光工艺,虽然产品价格适中,光泽度也较好,可是该工艺所需主材料-珂巴胶(copal胶)需要进口,而且纸张涂光油后,必须烘烤以致可造成纸张收缩变形,不适合模切精度要求高的产品质量要求;在印光工艺中,虽然也可使用copal胶作为上光油,但该油质量不太稳定,层膜结膜后容易泛黄,因此也不宜于用于印光工艺。印光工艺对印光油的要求是传递性良好,渗透性不宜过强,干燥性能属自然干燥,使印刷产品表面形成一层光亮的膜层,起到保护封闭油墨色彩的作用,以此提高印刷产品的耐磨性和光泽度。然而达到这样要求的印光油目前并不多。在E.W.弗利克(美)著的《实用印刷油墨配方集》(以下简称:《配方集》)中披露了若干油墨配方,其中配方7-8,油类/树脂平印油墨中,若扣除颜油(料)23%,剩其余组分即可构成上光油。其组分可为:亚麻油(20泊)64%,邻苯二甲酸醇酸树脂10%,苯酚改性松香戊酯15%,聚乙烯蜡(或微晶蜡改性聚乙烯蜡)3%,石油馏出物(C12-C16初馏点279℃)5%,钴和或锰干剂3%。这种上光油,由于亚麻油量较多,氧化结膜后日久易泛黄,耐水性不强,达不到印刷上光质量要求。该《配方集》中还披-->露了几种上亮油配方。其中配方14-2,丙烯酸酯/聚乙烯上亮油的配方是:丙烯酸酯聚合物溶液,亮光载体(45%固相物)67.40%(重量),苯乙烯化丙烯酸酯分散体(48%固相物)22.50%(重量),乙二醇-乙醚溶剂4.70%(重量),聚乙烯蜡4.50%(重量),有机表面活性剂0.90%(重量)。这种上亮油的主要性能为透明的上亮清漆,其结膜干燥较慢,油墨的设备适应性差,而且其光泽度也较低,不能满足模切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的要求。如“啤酒瓶贴”“香烟盒皮”等中高档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印光油(上光油)的缺点,研制一种适应于各种印刷设备,对各种纸张有广泛的适应性,可用于平版和凸版印刷工艺以及其它版材情况的印光油。该油光泽度要高,附着力要强,耐磨性能要良好,结膜干燥良好,结成膜稳定性要好,日久不变黄,不泛粘。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由下列技术方案所实现的:首先选用的主体树脂剂是一些熔点高,结膜干燥快,结成膜光泽度高且不易泛黄,耐油、耐水性能好的树脂。这种主体树脂剂(重量比)包括有:季戊四醇松香脂50~80%,醇酸树脂10~30%,松香改性酚醛树脂5~30%。这种主体树脂剂的各组成分协同作用可使印光油达到结膜迅速,抗磨擦性能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印光油所采用的催干调整剂是由三种金属(钴、锰、铅)盐组配混合制成的。如白燥油和红燥油各为30~70%。本专利技术的印光油采用的稀释剂是由沸点为250~290℃的高沸点煤油,用以调整印光油的粘滞性。本专利技术的印光油所采用的亮光剂是由天然植物性油脂-桐油80~95%,硬脂酸铝1~15%,白蜡、蜂脂1~15%所组成。这其中主要是利用了桐油这种具有共顾双键极易聚合成二聚体和三聚体的特性,再配以具有去粘软化作用的白蜡、蜂脂协同延缓结成膜表面的干-->燥老化速度,又使硬脂酸铝的胶体作用,防沉淀、防水作用适中,以确保本印光油的粘度不致过高,同时使结成膜层具有一定厚度,以确保皮膜的耐磨性。这三种组成分协同互补作用就可以克服桐油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缺点,如:它具有极易皱皮,膜层易老化而失去应有的弹性且略带回粘性的缺点。本印光油的亮光剂中三组成分单独混合后,再与其它主体树脂剂,催干调整剂,稀释剂的协同综合作用,扬长避短使本印光油氧化聚合成膜后,层膜组织严密、坚固,同时日久不变黄不回粘。这就发挥了本印光油的高度光泽度和耐磨性。本印光油的配制过程如下:首先按上述各组份剂的各自配方单独混匀上述各组份剂,再按下列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无色透明的印光油。组份剂  配比(重量)主体树脂剂:45~75%;亮光剂:10~25%;催干调整剂:5~15%;稀释剂:10~15%。本印光油在上述范围内,可根据印刷工艺不同,随机调节具体配方,不仅可以适应平印、凸印工艺而且还适应于胶印工艺,同时对版材(PVA版、金属版)、纸张渗透性等不同情况,达到了良好印刷适应性的印光效果,其光泽度、耐磨性都超过国标水平(见附件1、2)比其它上光工艺提高12.16%至36.8%。经测定:本印光油的印刷适性技术指标为:粘度(按QB574-83标准测)125~135泊。粘着性(按QB564-83标准测)9.40~10.40。经试验和用户反映,本印光油具有良好的印刷适性,干燥结膜好,日久不泛黄,不回粘,提高了印刷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了产品的耐磨性和光泽度,满足了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下:实例11989年5月按下列配方配制了350公斤印光油。其中:主体树脂剂:由季戊四醇松香脂60%,醇酸树脂15%,松香改性酚醛树脂25%混匀制成。亮光剂:由桐油85%,硬脂酸铝10%,白蜡、蜂脂5%混匀制成。催干调整剂:由白燥油60%,红燥油40%混匀制成。再用稀释剂(选用280℃)高沸点煤油12%;主体树脂剂65%;亮光剂18%;催干调整剂5%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无色透明的印光油。该批次印光油用于7个品种18批次102万印数的产品使用印光工艺,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印光产品。(见附件1、2)实例21990年7月按下列配方配制500公斤印光油。其中:由季戊四醇松香脂75%,醇酸树脂10%,松香改性酚醛树脂15%制成的主体树脂剂55%。由桐油92%,硬脂酸铝6%,白蜡、蜂脂2%制成的亮光剂24%。由白燥油50%,红燥油50%制成的催干调整剂11%。270℃的高沸点煤油10%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无色透明的印光油,测得其粘度127泊,粘着性9.50。使用效果:据彩印车间主任反映,该印光油粘度适中,干燥结膜好,具有良好印刷适性,能顺利地适于凸版、平版印刷,且印光产品光泽度高、耐磨性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光耐磨的印光油,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份重量配比如下:由季戊四醇松香脂,醇酸树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组成的主体树脂剂:45~75%;由桐油、白蜡、蜂脂、硬脂酸铝组成的亮光剂:10~25%;由白燥油和红燥油组成的催干调整剂:5~15%;由沸点250~290℃的高沸点煤油作为稀释剂:10~15%;上列各组成份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无色透明的印光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光耐磨的印光油,其特征在于:其组成份重量配比如下:由季戊四醇松香脂,醇酸树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组成的主体树脂剂:45~75%;由桐油、白蜡、蜂脂、硬脂酸铝组成的亮光剂:10~25%;由白燥油和红燥油组成的催干调整剂:5~15%;由沸点250~290℃的高沸点煤油作为稀释剂:10~15%;上列各组成份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无色透明的印光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光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树脂剂,亮光剂,催干调整剂的各自重量配比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春轩刘大成徐公义于宁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青岛印刷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