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降膜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11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所述热源蛇形管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所述热源蛇形管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所述布液喷管包括纵向喷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喷嘴。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能够提高换热的均匀性,提高传热效果。

Spray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ray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shell, and a heat exchanger shell inside the heat source of the serpentine tube and liquid distribution nozzle, which comprises a heat coil arrang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upper nozzle of serpentine tube for the heat source heat medium outlet, the lower pipe of the heat source the coil tube as the heat source of the heat medium outlet, serpentine tube has a plurality of spaced horizontal tube is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pipe and the lower pipe, the liquid nozzle comprises a longitudinal nozzle is arranged in the vertical pipe and at least one transverse injection tube, upper nozzle of the longitudinal nozzle closed end the longitudinal pipe nozzl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organic medium, at least one of the lateral nozzle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the transverse nested nozzle in the heat source of the serpentine tube adjacent to the two The horizontal pipe between the lateral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nozzle. The spray falling film evaporator, can improve heat transfer uniformity,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淋降膜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发器
,尤其涉及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能源的缺乏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工业系统的中低温余热利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式使用有机介质朗肯循环做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循环中,蒸发器是实现有机介质从液态向气态转化并生产过热蒸汽的主要换热部件。其中,喷淋降膜蒸发器采用有机介质喷淋的撞击式对流换热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传热效果,在工业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喷淋降膜蒸发器的喷淋管道一般设于加热管束的上方,整个换热器区域换热不够均匀,总体的传热效果仍有改进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该喷淋降膜蒸发器换热均匀、传热效果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所述热源蛇形管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所述热源蛇形管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所述布液喷管包括纵向喷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喷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喷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中部,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热源蛇形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对应侧的每根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对应侧的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液喷管还包括连接喷管,所述纵向喷管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均与所述连接喷管连接,所述连接喷管上设有与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连通的连接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内部的上部,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的上方,所述挡板的端部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有机介质引出口,所述换热器壳体上在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蒸汽排出口,所述蒸汽排出口与所述有机介质引出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喷管为至少两根,位于最上端的所述横向喷管与所述热源蛇形管的最上端的横排管之间预设有流动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动距离为15mm~4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最外侧的所述喷嘴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侧壁之间预设有换热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横向喷管的下侧,所述喷嘴向下倾斜40°~60°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外部的输液管、连接管以及泵,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形成有蓄液池,所述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设置在所述蓄液池的上方,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蓄液池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泵的泵入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泵的泵出口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纵向喷管的有机介质引入口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还设有回液口,所述回液口与所述蓄液池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热源蛇形管用于输送热源介质,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位于换热器壳体的上部,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位于换热器壳体的下部,热源介质从热源介质引入口输入通过横排管传输放热降温后从热源介质引出口输出,在传输过程中自上而下热源介质的温度逐渐降低,布液喷管用于输送有机介质液体,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位于换热器壳体的下部,有机介质从有机介质引入口输入自下而上流动进入横向喷管中,通过喷嘴喷淋在热源蛇形管的横排管上,有机介质在流动过程中遵循伯努利方程原理,流动的动能变为静压能,越往上流动静压越大,通过喷嘴喷出的喷射流量也越大,进而,有机介质的喷射流量大小能够与热源介质的温度高低相对应,在热源介质温度高的位置处喷嘴喷射的有机介质流量对应多,在热源介质温度低的位置处喷嘴喷射的有机介质流量对应少,可以使整个换热器壳体内部的换热区域换热更加均匀,提高传热效果;此外,对于同层处的热源介质和有机介质,横排管中的热源介质朝着靠近横向喷管的方向温度逐渐降低,而横向喷管中的有机介质朝着靠近横排管的方向喷射流量逐渐增大,有机介质的喷射流量大小也能够与热源介质的温度高低相对应,换热均匀,传热效果好。所述喷淋降膜蒸发器,通过设置热源蛇形管与布液喷管的结构及布置方式,使得在换热过程中有机介质的喷射流量大小能够与热源介质的温度高低相对应,能够提高换热的均匀性,提高传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喷淋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换热器壳体,110、蒸汽排出口,120、蓄液池,130、回液口,200、热源蛇形管,210、热源介质引入口,220、热源介质引出口,230、横排管,300、布液喷管,310、纵向喷管,312、有机介质引入口,320、横向喷管,330、喷嘴,340、连接喷管,342、连接口,400、挡板,500、有机介质引出口,600、输液管,700、连接管,800、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用于区分对象,但这些对象不受这些术语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换热器壳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100内部的热源蛇形管200和布液喷管300。所述热源蛇形管200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200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210,所述热源蛇形管200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220。所述热源蛇形管200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230。所述布液喷管300包括纵向喷管310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310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320。所述纵向喷管310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310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312。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320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320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200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230之间。所述横向喷管320上设有喷嘴330。本实施例中,纵向是指喷淋降膜蒸发器位于正常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喷淋降膜蒸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所述热源蛇形管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所述热源蛇形管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所述布液喷管包括纵向喷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的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所述热源蛇形管沿纵向设置,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上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入口,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下端管口为热源介质引出口,所述热源蛇形管在其上端管口与下端管口之间形成有多根间隔设置的横排管,所述布液喷管包括纵向喷管以及设于所述纵向喷管上的至少一根横向喷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上端管口封闭,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为有机介质引入口,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所述横向喷管上设有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喷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中部,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热源蛇形管,所述纵向喷管的两侧均设有至少一根所述横向喷管,对应侧的每根所述横向喷管嵌套在对应侧的所述热源蛇形管的两相邻的所述横排管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喷管还包括连接喷管,所述纵向喷管为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均与所述连接喷管连接,所述连接喷管上设有与所述纵向喷管的下端管口连通的连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换热器壳体的内部的上部,且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热源蛇形管和布液喷管的上方,所述挡板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括杨波楼波王小聪李仕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