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工专利>正文

升降桌及其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890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和升降桌,支撑结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梁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动力件;支撑组件的前梁的上端铰接于第一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第一下连接部,支撑组件的后梁的上端铰接于第二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第二下连接部,前梁、底梁组件、后梁和顶梁组件整体形成平行四边形;辅助动力件的固定端铰接于后梁上且靠近第二下连接部,辅助动力件的伸缩端连接于顶梁组件上,且伸缩端与顶梁组件的连接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升降桌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后,收放更加自如,占地面积小,节省材料。

Lifting table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pport structure and a lifting table, the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es about two oppositely arranged supporting components, about relative set of two beam components, about relative set of two bottom beam assembly and about relative set of two auxiliary power; the front beam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assembly to the first connection in the first part, while the lower end is hinged connection and support assembly is hing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beam on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and lower hinged on the second lower connecting part, a front beam, bottom beam, beam and beam assembly component integrally formed parallelogram; fixed end hinged on the rear parts of the auxiliary power on and near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 the auxiliary power, the expansion end connected to the top beam components, and the upper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expansion end point and the canopy component located on the parallelogram. The lifting table adopts the support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which is more convenient to carry out and take up, occupies small area and saves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桌及其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降桌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升降桌的支撑结构,和具有该支撑结构的升降桌。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许多人必须维持长时间坐姿进行专注性劳动;根据医学研究,长时间的坐姿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等;对于单日维持长时间坐姿的人来说,将会增加其百分之五十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机率;由于维持坐姿会减缓人体中脂肪酶的循环,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而站立时肌肉会促进脂肪酶作用,促使人体处理脂肪与胆固醇,这就应运而生了站立时使用的相对较高的工作台,但是高工作台的使用也产生了占用空间、成本增加的弊端,这就亟需既能用于坐姿又能用于站姿的升降桌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工作桌或者工作台中存在的占用空间,成本增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桌的支撑结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梁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动力件;每一所述顶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每一所述底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梁和后梁;每一所述辅助动力件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其中,所述前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所述后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前梁、所述底梁组件、所述后梁和所述顶梁组件整体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辅助动力件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后梁上且靠近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辅助动力件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顶梁组件上,且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顶梁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优选地,还包括有上横梁,所述两个顶梁组件之间通过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顶梁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有下横梁,所述两个底梁组件之间通过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与所述底梁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的后方。优选地,所述下横梁为至少两根,所述至少两根下横梁前、后布置。优选地,每一所述顶梁组件包括固定板、侧板和侧板保护板,两个所述顶梁组件的固定板对称设置,用以固定在升降桌的一第一桌板下侧的左右两端;所述侧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上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保护板设置于所述侧板外侧以封盖住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优选地,每一所述顶梁组件还包括悬架;两个悬架对称设置在两个固定板的前端,所述悬架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桌板下侧、下端用于固定一第二桌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桌板为“凹”形,第一桌板“凹”形的缺口处向前放置,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延伸到所述第一桌板“凹”形的突出位置。优选地,所述悬架下端为钩状结构,两个悬架的钩状结构相对设置,第二桌板两端固定在两个悬架的钩状结构上。优选地,每一所述底梁组件包括底梁、底梁护板和保护片,两个所述底梁组件的底梁对称设置;所述底梁护板安装在底梁前端外侧以封盖住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底梁后端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升降桌,包括上述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结构整体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其不仅能解决现有工作桌或者工作台中存在的占用空间,成本增加的问题;且由于支撑组件通过辅助动力件形成辅助张力作用,同时,该辅助动力件支撑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支撑缓冲效果极好,收放自如。由于垂直下降重力极大容易造成夹伤风险,升降桌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后,不但能防止夹伤风险,同时收起时不会产生噪音,给用户使用带来了方便;对于用户来说久坐之后将升降桌撑起,通过站立状态进行工作能够有效缓解身体不适,达到身体放松的技术效果。在
技术实现思路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桌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图2中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桌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桌处于收纳状态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桌的上部爆炸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桌的下部爆炸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升降桌200—支撑组件210—前梁220—后梁300—底梁组件310—底梁护板320—底梁330—保护片340—第一下连接部350—第二下连接部400—下横梁500—辅助动力件510—辅助动力件伸缩端520—辅助动力件固定端600—顶梁组件610—第一上连接部620—侧板630—侧板保护板640—悬架650—钩状结构660—第二上连接部670—上横梁680—固定板700—第一桌板800—第二桌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桌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为平行四边形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平行四边形支撑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之处的优势在于:当使用者久坐之后感到疲劳,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将升降桌抬升,使用者通过站立状态进行案头工作,缓解腰部酸痛,其中的辅助动力件能够将桌板匀速顶起,而且该支撑结构收放自如,外形美观、富于时代感,而且占用空间小。图1-6从各个角度示出了一实施例支撑结构的整体以及支撑结构所包含的各个部件或部分。为了了解这些部件或者部分在支撑结构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对支撑结构进行整体性描述,以便彻底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升降桌10的支撑结构,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200、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组件600、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梁组件300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动力件500。每一顶梁组件600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610和第二上连接部660。每一底梁组件300上设置有第一下连接部340和第二下连接部350。每一支撑组件200包括前梁210和后梁220。每一辅助动力件500具有固定端520和伸缩端510。辅助动力件500可以采用常见的气弹簧。其中,前梁210的上端铰接于第一上连接部610、前梁210下端铰接于第一下连接部340,后梁220的上端铰接于第二上连接部660、后梁220下端铰接于第二下连接部350,前梁210、底梁组件300、后梁220和顶梁组件600整体形成平行四边形;辅助动力件500的固定端520铰接于后梁220上且靠近第二下连接部350,辅助动力件500的伸缩端连接于顶梁组件600上,且辅助动力件500的伸缩端510与顶梁组件200的连接点位于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前梁210、后梁220两端分别与第一上连接部610、第二上连接部660、第一下连接部340和第二下连接部350通过通销连接。优选地,还包括有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升降桌及其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升降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梁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动力件;每一所述顶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每一所述底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梁和后梁;每一所述辅助动力件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其中,所述前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所述后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前梁、所述底梁组件、所述后梁和所述顶梁组件整体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辅助动力件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后梁上且靠近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辅助动力件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顶梁组件上,且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顶梁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升降桌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顶梁组件、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底梁组件和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辅助动力件;每一所述顶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每一所述底梁组件上设置有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每一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前梁和后梁;每一所述辅助动力件具有固定端和伸缩端;其中,所述前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所述后梁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上连接部、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前梁、所述底梁组件、所述后梁和所述顶梁组件整体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辅助动力件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后梁上且靠近所述第二下连接部,所述辅助动力件的伸缩端连接于所述顶梁组件上,且所述伸缩端与所述顶梁组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的中点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横梁,所述两个顶梁组件之间通过所述上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与所述顶梁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上连接部和第二上连接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下横梁,所述两个底梁组件之间通过所述下横梁连接,所述下横梁与所述底梁组件之间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下连接部和第二下连接部的后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为至少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工
申请(专利权)人:陈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