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o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ooler; condensation water flow path, which in turn flows through the water cooler; cooling water flow path, which in turn flows through the water cooler, and has the opposite and condensed water road water medium flow direction; a plurality of current sensors for current detection the cooler; temperature sensor for detecting the cooling water inlet temperature and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road; setting at least one virtual temperature sensor between the cooler, which is used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cooling unit; the controller is used for setting the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etting and / or water temperature setting value and refrigeration control cooler, the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close to or equal to the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etting value; and / or the water temperature near the Or equal to the setting value of outlet water temperature. The controller can adjust the refrigerating capacity of the chiller units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s obtained by the virtual sensors, thus meeting the demand of refrig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器系统、其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领域,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器系统、其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医院、商场等多种商用场合,通常会采用多台冷却器机组串联的方式来满足其对较高制冷量的需求。在此种多台冷却器机组串联的情形中,为控制各台冷却器机组稳定运行、平衡其各自的运转负荷,通常需要对多台冷却器机组之间的中间水温进行监测,通过不断调节机器的运转负荷来使中间水温满足其设定值,进而达成各台机组能够分别按照期望的负荷运行。在此种冷却器系统中,监测冷却器机组之间的中间水温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用于监测中间水温的最常见方式即为设置水温传感器。这一方面将增加物料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困难的一点,即此类冷却器系统布置中通常并未预留足够的水温传感器布置空间。若设置水温传感器,则很有可能带来进一步地冷却器系统整体布置的改型或者对待布置空间提出了更大的空间要求,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改变将会十分复杂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取其中间水温、并基于该中间水温来控制机组运行的冷却器系统。本专利技术目的又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冷却器机组;冷凝水流路,其中的水介质依次流过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冷却水流路,其中的水介质依次流过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并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流路中的水介质相反的流向;以及多个电流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水温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水流路的进水温度Tenter及出水温度Tleave;设置在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之间的至少一个虚拟温度传感器,其用于获得各个冷却器机组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上的中间水温;控制器,其用于设定中间水温设定值和/或出水温度设定值,并能够调控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使中间水温靠近或等于所述中间水温设定值;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冷却器机组;冷凝水流路,其中的水介质依次流过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冷却水流路,其中的水介质依次流过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并具有与所述冷凝水流路中的水介质相反的流向;以及多个电流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水温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冷却水流路的进水温度Tenter及出水温度Tleave;设置在各个所述冷却器机组之间的至少一个虚拟温度传感器,其用于获得各个冷却器机组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上的中间水温;控制器,其用于设定中间水温设定值和/或出水温度设定值,并能够调控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使中间水温靠近或等于所述中间水温设定值;且/或使得出水温度靠近或等于所述出水温度设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压缩机进口导叶控制模块;所述压缩机进口导叶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进口导叶来调控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变频器控制模块和/或热气旁通支路控制模块;所述变频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运转频率来调控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和/或所述热气旁通支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热气旁通支路的通断来调控所述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机组的数目为两组,其包括上游冷却器机组及下游冷却器机组;所述虚拟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得所述上游冷却器机组及所述下游冷却器机组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上的中间水温。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机组的数目为三组,其包括第一上游冷却器机组、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及下游冷却器机组;所述虚拟温度传感器包括用于获得所述第一上游冷却器机组及所述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上的中间水温的第一虚拟温度传感器及用于获得所述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及所述下游冷却器机组之间的冷却水流路上的中间水温的第二虚拟温度传感器。6.一种用于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10,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的冷却水流路的进水温度Tenter及出水温度Tleave;S120,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各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I1,I2,...,In;S130,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各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C2,...,Cn;S140,基于各个冷却器机组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的温差比、各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比、各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比及修正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获取中间水温Tmid1,Tmid2,...,Tmid(n-1);其中,n为冷却器机组的个数,且n大于或等于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当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冷却器机组为两个时,其特征在于,S140包括:基于两个冷却器机组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的温差比Tenter-Tmid1/Tmid1-Tleave、各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比C1/C2、各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比I1/I2及修正系数R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获取中间水温Tmid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两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相等时,C1/C2=1;或当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大于下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时,C1/C2>1;或当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小于下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时,C1/C2<1。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S140还包括:所述比例关系为:(Tenter-Tmid1)/(Tmid1-Tleave)=R*(C1/C2)*(I1/I2)。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当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冷却器机组为三个时,其特征在于,S140包括:S140,基于三个冷却器机组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的温差比(Tenter-Tmid1)/(Tmid1-Tmid2)、(Tmid1-Tmid2)/(Tmid2-Tleave)、三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比C1/C2、C2/C3、三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比I1/I2、I2/I3及修正系数R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获取第一中间水温Tmid1以及第二中间水温Tmid2。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三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相等时,C1/C2=C2/C3=1;或当第一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大于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时,C1/C2>1;或当第一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小于下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时,C1/C2<1;和/或当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大于下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3时,C2/C3>1;或当第二上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2小于下游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3时,C2/C3<1。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冷却器系统的中间水温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S140还包括:所述比例关系为:基于(Tenter-Tmid1)/(Tmid1-Tmid2)=R*(C1/C2)*(I1/I2)以及(Tmid1-Tmid2)/(Tmid2-Tleave)=R*(C2/C3)*(I2/I3)来获取第一中间水温Tmid1以及第二中间水温Tmid2。13.一种用于冷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210,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的冷却水流路的进水温度Tenter及出水温度Tleave;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各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I1,I2,...,In;获取所述冷却器系统中各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C1,C2...,Cn;基于各个冷却器机组的进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的温差比、各个冷却器机组的额定制冷能力比、各个冷却器机组的工作电流比及修正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获取中间水温Tmid1,Tmid2,...,Tmid(n-1);S220,获取各个冷却器机组之间的中间水温设定值Tmid1_set,Tmid1_set,Tmid2_set,...,Tmid(n-1)_set及出水温度设定值Tleave_set;S230,调控各个上游冷却器机组的制冷量,使得各个冷却器机组之间的中间水温Tmid1,Tmid2,...,Tmid(n-1)接近或等于所述中间水温设定值Tmid1_set,Tmid2_set...,Tmid(n-1)_set;和/或调控下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星,李忠建,袁渊明,吕宗涛,范军强,丁书福,张泓,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