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7773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31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农作物长至4‑5叶期,喷施第一类除草剂和/或第二类除草剂,喷施量为1~100g/亩,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类除草剂为草甘膦异丙胺盐;第二类除草剂为2,4‑D、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烟嘧磺隆、啶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提高杂草防治效率、降低除草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的风险,有效防止抗性杂草的产生。与传统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的杂草防治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减少转基因植物的杂草防治成本,减少除草剂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weeds in crop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rop weed control method, the method is: in the crops grow to 4 5 leaf stage, spraying herbicide first and / or second herbicide spraying amount is 1 ~ 100g/ mu, weed control; the first herbicide glyphosate isopropylammonium as herbicides for second; hybrid 2,4 D, dicamba, mesotrione and atrazine, Bentazon, Nicosulfuron, flazasulfuron or five fluorine sulfonyl butachlor in one or mor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weed control herbicide phytotoxicity risk to crops, prevent resistance of weed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weed control herbicide resistant transgenic plant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osage of herbicide, reduce weed control cost of transgenic plants,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herbicide o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杂草控制领域,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多种除草剂对广谱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进行田间杂草控制。(二)
技术介绍
杂草防治是作物栽培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利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杂草防治方法。选择性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作物苗后除草,在严格控制使用条件和用量范围时,选择性除草剂能够有效防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对适用作物而言,其安全性是有比较严格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经常因为除草剂使用剂量不准确、使用条件控制不严格等问题,造成选择性除草剂对适用作物造成药害,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为了提高杂草防治效率、简化防治措施、降低防治成本和防治风险,生物技术方法被应用于培育具有高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产生和推广就大大简化了杂草防治措施,降低杂草防治成本,提高了作物苗后杂草的安全性。因此,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以来,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被大量种植,草甘膦作为单一除草剂也因此被长时间、大范围使用,从而产生了多种抗性杂草。在抗草甘膦作物种植区,抗草甘膦杂草已经成为杂草防治的新难题。使用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选择性除草剂进行轮用或混用是延缓和防止除草剂抗性杂草产生的有效方法。但是应用这种方法对现有的农作物进行苗后杂草防治时需要准确掌握除草剂使用量和使用条件,可供选择的除草剂种类非常有限,在不同作物上可使用的除草剂类型差别也很大,使用效果也各不相同,很难达到高效安全除草的目的。因此抗多种除草剂是新一代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方向。目前国际上报道和使用的抗多种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以抗2-3种除草剂为主,如抗草甘膦抗2,4-D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抗草铵膦作物、抗草甘膦草铵膦耐2,4-D作物和抗草铵膦草甘膦耐麦草畏棉花等,这类转基因作物的使用,可以提高对草甘膦抗性杂草的控制效率。但是因为可供选择用来混用或者轮用的除草剂种类有限,特别是2,4-D和麦草畏都是已经使用过几十年的除草剂,在自然界中已经有抗性杂草存在,因此发展广谱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扩大除草剂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方式,建立新型的田间杂草控制体系对有效防治田间杂草,降低除草剂抗性杂草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价值。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作物杂草控制新技术。该技术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具有广谱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这种作物除了抗灭生性除草剂外,还可以同时抗2,4-D(2,4-二氯苯氧乙酸)、麦草畏、烟嘧磺隆、磺酰脲类除草剂、硝磺草酮和苯达松等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二是提供了用于这类转基因作物杂草防治的混合除草剂,利用混合除草剂或者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可以实现对该类转基因作物进行高效的杂草防治。(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有效控制田间杂草,防止抗性杂草产生的杂草防治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农作物长至4-5叶期,喷施第一类除草剂和/或第二类除草剂,喷施量为1~100g/亩,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类除草剂为草甘膦异丙胺盐;第二类除草剂为2,4-D、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烟嘧磺隆、啶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进一步,所述第一类除草剂和第二类除草剂共同使用,更优选所述除草剂按下列方法之一喷施:(1)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混合,进行一次或多次喷施;(2)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交替使用进行喷施;(3)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在不同种植季节间混合或交替使用。进一步,草甘膦异丙胺盐用量为40-80g/亩,2,4-二氯苯氧乙酸用量为10-20g/亩,麦草畏用量为5-15g/亩,硝磺草酮用量为2-10g/亩,莠去津用量为30-100g/亩,苯达松用量为50-100g/亩,烟嘧磺隆用量为4g/亩,啶嘧磺隆用量为1-6g/亩,五氟磺草胺用量为1-2g/亩。进一步,所述除草剂喷施方法为下列之一:1)草甘膦异丙胺盐(40-80g/亩)+2,4-D18g/亩;2)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烟嘧磺隆(1.2-2.4g/亩);3)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硝磺草酮(2.5-10g/亩);4)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啶嘧磺隆(1.5g/亩);5)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麦草畏(5g/亩);6)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苯达松(75g/亩);7)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五氟磺草胺(1.5g/亩);8)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烟嘧磺隆(1.2-1.5g/亩)+硝磺草酮(2-2.5g/亩);9)草甘膦异丙胺盐(40-80g/亩)施用30天后喷施麦草畏(5g/亩)+硝磺草酮(2.5-5g/亩);10)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施用30天后喷施2,4-D(18g/亩)+苯达松(75g/亩);11)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施用30天后喷施五氟磺草胺(1.5g/亩)+麦草畏(5g/亩);12)莠去津(30g/亩)+硝磺草酮(2.5-5g/亩)施用30天后喷施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13)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14)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施用30天后喷施硝磺草酮(10g/亩);15)草甘膦异丙胺盐(80g/亩)施用30天后喷施2,4-D(18g/亩)。进一步,所述农作物含抗草甘膦基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进一步,所述抗草甘膦基因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进一步,所述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3、SEQIDNO.5或SEQIDNO.7之一所示。进一步,所述农作物为玉米、大豆、棉花、水稻、油菜或小麦。本专利技术使用一种灭生性除草剂抗性基因(如草甘膦或草铵膦)表达框叠加具有代谢多种除草剂功能的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基因表达框,将叠加后的基因表达框转入植物,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具有抗两类除草剂。其中灭生性除草剂抗性基因赋予转基因植物具有抗第一类除草剂的能力,所述第一类除草剂为草甘膦或者草铵膦。细胞色素氧化酶赋予转基因植物能够同时抗所有第二类除草剂,所述第二类除草剂为2,4-D、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如烟嘧磺隆、啶嘧磺隆、五氟磺草胺)等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具有特别广谱的抗除草剂能力,这是目前转基因植物中所没有的。可以使用多种除草剂分开或混合使用对本专利技术所述转基因植物进行杂草防治。本专利技术所述广谱抗除草剂转基因植物外源T-DNA包含两个抗除草剂表达框,一个是灭生性除草剂抗性基因表达框,包括但不限于草甘膦或草铵膦抗性基因表达框,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是草甘膦抗性基因,赋予转基因植物具有草甘膦抗性,其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所示。另一个抗除草剂表达框是一类具有代谢除草剂化合物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该类基因赋予转基因植物同时对2,4-D、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如烟嘧磺隆、啶嘧磺隆、五氟磺草胺)等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产生抗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除草剂代谢基因为SEQIDNO.3、SEQIDNO.5或SEQIDNO.7。本专利技术所述杂草防治方法可以是通过分开、混合或者轮流使用多种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农作物长至4‑5叶期,喷施第一类除草剂和/或第二类除草剂,喷施量为1~100g/亩,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类除草剂为草甘膦异丙胺盐;第二类除草剂为2,4‑二氯苯氧乙酸、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烟嘧磺隆、啶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农作物长至4-5叶期,喷施第一类除草剂和/或第二类除草剂,喷施量为1~100g/亩,进行杂草防治;所述第一类除草剂为草甘膦异丙胺盐;第二类除草剂为2,4-二氯苯氧乙酸、麦草畏、硝磺草酮、莠去津、苯达松、烟嘧磺隆、啶嘧磺隆或五氟磺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除草剂和第二类除草剂共同使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按下列方法之一喷施:(1)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混合,进行一次或多次喷施;(2)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交替使用进行一次或多次喷施;(3)第一类除草剂与第二类除草剂在不同种植季节间混合或交替使用。4.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甘膦异丙胺盐用量为40-80g/亩,2,4-二氯苯氧乙酸用量为10-20g/亩,麦草畏用量为5-15g/亩,硝磺草酮用量为2-10g/亩,莠去津用量为30-100g/亩,苯达松用量为50-100g/亩,烟嘧磺隆用量为4g/亩,啶嘧磺隆用量为1-6g/亩,五氟磺草胺用量为1-2g/亩。5.如权利要求1所述农作物杂草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剂喷施方法为下列之一:1)草甘膦异丙胺盐40-80g/亩+2,4-二氯苯氧乙酸18g/亩;2)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烟嘧磺隆1.2-2.4g/亩;3)草甘膦异丙胺盐40g/亩+硝磺草酮2.5-10g/亩;4)草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志成林朝阳张先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