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和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7463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9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还涉及一种采用这种浮床单元构成的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所述浮床单元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单元框架,所述单元框架的顶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浮筒,中部设有种植填料包,底部设有多孔托盘,所述多孔托盘内设置有颗粒状填料,所述种植填料包上种植有川蔓藻或其他适宜的沉水植物,所述浮床主体主要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浮床单元构成,浮床主体下面设有用于固定的坠物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应于滨海水体的环境,且能够为沉水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可用于滨海地区盐碱水体修复等。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units and floating beds for the coastal saline alkali waters in northern Chin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uppiamaritima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unit suitable for northern coastal saline water,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floating bed unit is suitable for northern coastal saline water ruppiamaritima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and the floating bed unit comprises a cuboid frame unit, the top of the unit frame. A buoy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a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planting packing package, at the bottom of a porous tray, the tra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porous granular packing, the packing bag planting plants of ruppiamaritima or other suitable submerged plants, the main body of the main floating bed floating bed units connected by a number of floating. The bed body is arranged below the fixed system for falling objects.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astal water body, and can provide the growth space for the submerged plants,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restoration of saline alkali water in the coastal are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和浮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滨海特别是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还涉及采用这种浮床单元构成的浮床,属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是一种通过浮体将植物水培于水中的水生态修复装置。目前,公知的生态浮床大都飘于水面之上,无法为沉水植物提供适生生境,且大多数浮床所适应的植物仅适用于淡水水体,无法直接应用到滨海盐碱水体的生态修复工程中,而床体的机械架构也不适于滨海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这种生态浮床适应于滨海水体的环境,且能够为沉水植物提供生长空间,可用于修复滨海地区盐碱水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单元框架,所述单元框架的顶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浮筒,中部设有种植填料包,底部设有多孔托盘,所述多孔托盘内设置有颗粒状填料。所述种植填料包可以为采用无纺布包裹的种植填料。所述种植填料包优选呈长方体状,顶部的四角捆绑在所述单元框架的四条竖边上。所述种植填料包上可以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优选为川蔓藻,也可以为其他适宜的沉水植物。所述颗粒状填料可以为砾石填料。所述浮筒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左右对称地固定安装在单元框架顶部的两条对边上。所述单元框架的底边和/或侧边的下部可以设有悬挂的人工水草。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安装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包括浮床主体以及设置在浮床主体下面的坠物系统,所述浮床主体主要由若干相互连接的浮床单元构成,相邻的浮床单元面面相对(即一个浮床单元的一侧面与该侧相邻的浮床单元的相应侧面相互贴近或连接),所述浮床主体设有坠物固定系统,所述坠物固定系统的坠物位于所述浮床主体的下方且通过坠物连接件与所述浮床主体连接,所述浮床单元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任意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所述坠物连接件可以为柔性的连接绳索,也可以为刚性的连接杆,以适应于不同的场合要求。所述坠物至少可以包括4个,分别通过坠物连接件连接在所述浮床主体的四角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浮筒的浮力,为浮床单元或浮床提供了所需的浮力,使浮床单元能够漂浮在水体中,并通过浮床支架底部的坠物,能够以重量式或锚固式进行水下固定,由此适应于滨海水体环境状态,保证了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由于将种植填料包设置在单元框架的中部,使用时沉浸在水体中,适用于沉水植物的生长,而现有技术下,川蔓藻等沉水植物能够耐受较高的盐度,适应于滨海盐碱水体生长,能够用于滨海盐碱水体的净化,由此解决了现有生态浮床不适于滨海盐碱水的问题,将生态浮床的应用领域推广到滨海盐碱水体,有助于控制滨海盐碱水体污染,降低盐碱水体的污染治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浮床单元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浮床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生态浮床单元包括川蔓藻浮床主体和水质净化强化系统,所述川蔓藻浮床主体包括单元框架1、浮筒2、无纺布包裹的种植填料3和川蔓藻,单元框架为优选正方体状或长方体状的框架,例如,正方体框架的边长40cm,底面有多孔托盘,托盘边高10cm,浮筒安装于框架顶面的两条对边上,种植填料采用无纺布包裹成边长为40cm、高10cm的长方体,四角用绳子捆绑在单元框架的竖边的中部5,以实现安装固定,川蔓藻种植于无纺布包裹的种植填料上,所述的水质净化强化系统包括砾石填料6和人工水草7,砾石填料放置于单元框架的多孔托盘上,人工水草悬挂于单元框架的下端。将若干单元框架组合呈一体,形成生态浮床的主体部分,各单元框架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任意适宜的现有技术。通过在浮床主体(主体框架)的四角处分别连接水下固定装置(坠物)8,可以采用重量式或锚固式进行水下固定,坠物的连接件可以是刚性的,例如,可以为浮床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将坠物固定安装在浮床整体框架的底部四角处,也可以是柔性的,例如,适宜材质的柔性绳索,以允许浮床主体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保持种植填料包及川蔓藻距水面的深度。本技术的主要特点为:(1)浮床床体种植植物一层浸没于水面以下,为沉水植物川蔓藻的生长提供生境。(2)在川蔓藻浮床主体下方添加砾石填料和人工水草,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3)适合应用与水体深度较大或者水体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系中。(4)采用川蔓藻沉水耐盐植物,解决了滨海盐碱水体中淡水浮床植物无法生存的问题。(5)在川蔓藻浮床下端添加砾石填料和人工水草,有利于盐碱水体的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6)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坚固耐用,使用寿命长。采用本技术可以在水生态修复中,特别是在水体深度较大或者水体底部浆砌或无软底泥发育的水系中,设计沉水式浮床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提供生境;同时,选用能耐受一定盐碱度的沉水植物川蔓藻作为浮床植物,解决了滨海盐碱水体中淡水浮床植物无法生存的问题;浮床中添加砾石填料和人工水草来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有利于盐碱水体的生态修复。本技术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和浮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单元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框架的顶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浮筒,中部设有种植填料包,底部设有多孔托盘,所述多孔托盘内设置有颗粒状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北方滨海盐碱水体的川蔓藻生态浮床单元,包括呈长方体形的单元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框架的顶部设有对称分布的浮筒,中部设有种植填料包,底部设有多孔托盘,所述多孔托盘内设置有颗粒状填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填料包为采用无纺布包裹的种植填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填料包呈长方体状,顶部的四角捆绑在所述单元框架的四条竖边上。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填料包上种植有沉水植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为川蔓藻。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状填料为砾石填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浮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地固定安装在单元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琳李小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