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7132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包括主输送带,其中,沿着所述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灌装机设备、上内塞设备和/或上外盖设备、以及脱模机,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用于设置瓶托,所述上内塞设备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的上内塞缓冲平台,所述上外盖设备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的上盖缓冲平台,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物料瓶,所述上内塞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内塞,所述上外盖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外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人工操作是在静止的缓冲平台上进行,而且操作容易,所以提升了操作速度,同时利用设备完成上内塞和上外盖的操作,从整体上提高了效率。

Flexible system of filling production 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illing production line of flexible system, including the main conveyor belt, wherein, along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conveying belt are orderly arranged on the bottle of buffer platform, filling machine, plug device and / or the outer cover device and stripping machine, wherein the bottle of Buffer Platform for setting the bottle support the plug equipment is connected with a plug on buffer platform set up bottle holder, wherein the outer cover is connected with a device for setting the bottle holder on the cover of buffer platform, wherein the bottle in the bottle tray buffer platform for placing the material bottle, the inner cork in the bottle holder buffer platform for placement plug, the outer lid buffer platform bottle holder for placing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manual 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a static buffer platform, and the operation is easy, so to enhance the speed of operation, and use of equipment to complete the plug and the outer cover of the opera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领域生产线,尤其是一种可以灵活调整的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
技术介绍
在灌装领域,当灌装带有内塞和瓶盖的物料瓶时,由于内塞和瓶盖的规格限制,不便于机械直接抓取,所以无法采用机器操作来进行上塞和上盖,只能通过人工操作。例如,在灌装花露水之类的带内塞的物料瓶时,灌装好物料的花露水瓶,经过输送带传送到上内塞工位,该工位的操作人员将内塞塞入瓶口;然后再通过上外盖工位,该工位的操作人员将外盖拧上。由于是在输送带行进中进行上塞和上盖操作,则受限于人工操作的速度,输送带的行进不能太快,从而影响了整个灌装流水线的效率。此外,现有的直线型流水线通常是针对单一的物料瓶或外形尺寸基本相同的物料瓶,无法满足对多样化物料瓶的灌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便于机械抓取瓶塞或瓶盖,从而能够提高灌装生产线的效率。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包括主输送带,其中,沿着所述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灌装机设备、上内塞设备和/或上外盖设备、以及脱模机,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用于设置瓶托,所述上内塞设备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的上内塞缓冲平台,所述上外盖设备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的上盖缓冲平台,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物料瓶,所述上内塞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内塞,所述上外盖缓冲平台中的瓶托用于放置外盖。优选地,在所述上瓶缓冲平台和所述脱模机之间设置有第一副输送带,用于回收放置物料瓶的瓶托。优选地,在所述上内塞设备和所述上内塞缓冲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副输送带,用于回收放置内塞的瓶托。优选地,在所述上外盖设备和所述上外盖缓冲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三副输送带,用于回收放置外盖的瓶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柔性系统的人工操作是在静止的缓冲平台上进行,而且操作内塞和外盖将它们放置在瓶托上要比直接在运动的输送带上把内塞和外盖上到物料瓶要容易得多,所以提升了操作速度,同时利用设备完成上内塞和上外盖的操作速度远远超出人工操作的速度,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效率。2.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上内塞设备和/或上外盖设备,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灵活组合,能够适应不同物料瓶的灌装要求。3.所有的物料瓶全程通过瓶托进行运送,只需要针对瓶托外形进行相应设计输送带,无需专门为物料瓶改装输送带或加装特殊的适配机构,因此通用性强,也降低了设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主输送带8。沿着主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2、灌装机设备9、上内塞设备10、上外盖设备11、以及脱模机12。上瓶缓冲平台2用于设置瓶托1,该瓶托1用于放置物料瓶。在本技术中的瓶托1,可采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210505931.8中所披露的可调式灌装机瓶托,其可根据物料瓶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可靠地将物料瓶夹持在瓶托1中。将放置好空物料瓶的瓶托1排放在该上瓶缓冲平台2上,进而由人控机械结构的方式将瓶托1送至主输送带8。随着主输送带8的输送,将空物料瓶送入灌装机设备9的工位区域进行灌装。在上瓶缓冲平台2和柔性线末端的脱模机12工位之间设置有第一副输送带3,用于回收物料瓶被取下的瓶托1。上内塞设备10连接有上内塞缓冲平台4,上内塞缓冲平台4也用于设置瓶托1,该瓶托1用于放置内塞。与上述的调整方式类似,该瓶托1可调整到适合夹持内塞的直径大小。在上内塞设备10和上内塞缓冲平台4之间设置有第二副输送带5,将放置好内塞的瓶托1由人控机械结构的方式送至第二副输送带5,并到达上内塞设备10,上内塞设备10从瓶托1上抓取内塞完成上内塞操作。继而上好内塞的物料瓶继续沿主输送带8行进,被取下内塞的空瓶托1则沿着第二副输送带5回运至上内塞缓冲平台4。上外盖设备11连接有上盖缓冲平台6,上盖缓冲平台6也用于设置瓶托1,该瓶托1用于放置外盖。与上述的调整方式类似,可调整该瓶托1到适合夹持外盖的直径大小。在上外盖设备11和上盖缓冲平台6之间设置有第三副输送带7,将放置好外盖的瓶托1由人控机械结构的方式送至第三副输送带7,上外盖设备11从瓶托1上抓取外盖完成上外盖操作。继而上好外盖的物料瓶继续沿主输送带8行进,被取下外盖的瓶托1沿着第三副输送带7回运至上盖缓冲平台6。柔性线末端设有脱模机12,其将物料瓶与瓶托1脱离,物料瓶沿着主输送带8进行下一步工位。被取下物料瓶的瓶托1则沿着第一副输送带3回运至上瓶缓冲平台2。根据上述实施例,利用本技术的柔性系统在各个工位设置相应的缓冲平台,在各缓冲平台上放置瓶托,利用人工操作将物料瓶、内塞、外盖分别放置到对应的瓶托上。由于缓冲平台是静止的,而且把内塞和外盖放在瓶托上容易操作,相比直接在运动的输送带上把内塞和外盖上到物料瓶要容易得多,所以这样的操作速度会更快。然后通过瓶托送到设备上完成上内塞和上外盖,由于内塞和外盖被夹持在瓶托1上,设备十分容易抓取,完成上内塞和上外盖的操作速度远远超出人工操作的速度,从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效率。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其适用于无内塞的物料瓶,因此,去除了上内塞设备,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雷同。具体地,该灌装生产线包括主输送带8。沿着主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2、灌装机设备9、上外盖设备11、以及脱模机12。上瓶缓冲平台2用于设置放置物料瓶的瓶托1,该瓶托可根据物料瓶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可靠地将物料瓶夹持在瓶托1中。将放置好空物料瓶的瓶托1排放在该上瓶缓冲平台2上,进而由人控机械结构的方式将瓶托1送至主输送带8。随着主输送带8的输送,将空物料瓶送入灌装机设备9的工位区域进行灌装。在上瓶缓冲平台2和柔性线末端的脱模机12工位之间设置有第一副输送带3,用于回收物料瓶被取下的瓶托1。上外盖设备11连接有上盖缓冲平台6,上盖缓冲平台6也用于设置瓶托1,该瓶托1用于放置外盖。与上述的调整方式类似,可调整该瓶托1到适合夹持外盖的直径大小。在上外盖设备11和上盖缓冲平台6之间设置有第三副输送带7,将放置好外盖的瓶托1由人控机械结构的方式送至第三副输送带7,上外盖设备11从瓶托1上抓取外盖完成上外盖操作,继而上好外盖的物料瓶继续沿主输送带8行进,被取下外盖的瓶托1沿着第三副输送带7回运至上盖缓冲平台6。柔性线末端设有脱模机12,其将物料瓶与瓶托1脱离,物料瓶沿着主输送带8进行下一步工位。被取下物料瓶的瓶托1则沿着第一副输送带3回运至上瓶缓冲平台2。上述两个实施例人工均在专用的瓶托上操作,且设有缓冲平台,避免了因产量过高而导致的人员混乱,进而提高产量。在设备工位能够通用的情况下,由第一实施例转至第二实施例,只需移除上瓶上内塞缓冲平台4及副输送带5。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包括主输送带(8),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主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2)、灌装机设备(9)、上内塞设备(10)和/或上外盖设备(11)、以及脱模机(12),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2)用于设置瓶托(1),所述上内塞设备(10)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1)的上内塞缓冲平台(4),所述上外盖设备(11)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1)的上盖缓冲平台(6),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2)中的瓶托(1)用于放置物料瓶,所述上内塞缓冲平台(4)中的瓶托(1)用于放置内塞,所述上外盖缓冲平台(6)中的瓶托(1)用于放置外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生产线柔性系统,包括主输送带(8),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主输送带(8)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上瓶缓冲平台(2)、灌装机设备(9)、上内塞设备(10)和/或上外盖设备(11)、以及脱模机(12),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2)用于设置瓶托(1),所述上内塞设备(10)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1)的上内塞缓冲平台(4),所述上外盖设备(11)连接有用于设置瓶托(1)的上盖缓冲平台(6),其中所述上瓶缓冲平台(2)中的瓶托(1)用于放置物料瓶,所述上内塞缓冲平台(4)中的瓶托(1)用于放置内塞,所述上外盖缓冲平台(6)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满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