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709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光学成像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组后焦长,以达到小型化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光学成像系统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Optical imaging system group, image tak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group, an image tak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onsists of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the fourth lens, the fifth lens and the sixth lens sequentially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The first lens has a positive inflection force. The second lens has positive refraction. The third lens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Both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ourth lens are aspherical. Both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ifth lens are aspherical.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and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sixth lens are all aspheric surfaces, wherein at least one surface of the sixth side surfaces of the lens and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lens contains at least one inflection point. When the specific condition is satisfied, the focal length of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iniaturiza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n image taking device with the optical imaging system group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image t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光学成像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光学镜头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光学镜头装置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车用装置、辨识系统、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具备更广泛的使用经验,搭载一颗、两颗、甚至三颗光学镜头以上的智能装置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而为了因应不同的应用需求,更发展出不同特性的透镜系统。传统的微型镜头多着重小型化的追求,其成像效果与影像品质相对受限,难以达成更多样性的影像应用。而目前市面上高品质成像系统多采用多片式结构并搭载球面玻璃透镜,此类配置不仅造成镜头体积过大而不易携带,同时,产品单价过高也不利各种装置及产品的应用,因此已知的光学系统已无法满足目前科技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其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提供光学成像系统组主要的光线汇聚能力,以有效控制摄像范围,避免光学成像系统组总长度过长,配合第六透镜表面反曲点的配置,可有效修正离轴像差,使得大光圈下的品质得以获得良好修正。依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10.0<(f/R5)-(f/R6)+(f×CT3/(R5×R6))<-1.7;0<BL/TD<0.45;以及0.10<ImgH/f<0.50。依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成像面。依据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光学成像系统组中任二相邻的透镜间于光轴上皆具有一空气间隔,且所述透镜中至少三透镜为塑胶材质。光学成像系统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N1,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3,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为N4,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5,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其中N1、N2、N3、N4、N5及N6中最大者为Nmax,其满足下列条件:1.25<EPD/ImgH<2.0;0<BL/TD<0.45;以及1.60<Nmax<1.72。依据本专利技术再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成像面。依据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当|f1|与|f2|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强化物侧方向的光线汇聚能力,以利于望远功能的使用。当(f/R5)-(f/R6)+(f×CT3/(R5×R6))满足上述条件时,可平衡光学成像系统组物端与像端的像差,以提升影像的锐利度与清晰度。当BL/TD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组后焦长,以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当ImgH/f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达成望远结构,并有效减缓畸变形成,进而使光学成像系统组适用于更多样的应用范围。当EPD/ImgH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有效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组的进光量,以具备足够的影像亮度。当Nmax满足上述条件时,借此,有利于整体光学成像系统组的透镜匹配与调和,以提供较佳地像差平衡能力。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1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2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一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一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23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二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二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25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三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图2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十三实施例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图27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8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29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第十六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20、30取像装置:11、21、31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1110、1210、1310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1011、1111、1211、1311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成像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一第五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一第六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10.0<(f/R5)‑(f/R6)+(f×CT3/(R5×R6))<‑1.7;0<BL/TD<0.45;以及0.10<ImgH/f<0.50。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15 TW 105111883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一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一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一第五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以及一第六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其中,该光学成像系统组中透镜总数为六片,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10.0<(f/R5)-(f/R6)+(f×CT3/(R5×R6))<-1.7;0<BL/TD<0.45;以及0.10<ImgH/f<0.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的近光轴处为凹面且离轴处包含至少一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1.0<CT1/CT2<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光圈,其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光圈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0.78<SL/TL<1.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圈于光轴上的位置介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中心于光轴上的位置与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最大有效半径位置投影于光轴上的位置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其满足下列条件:V3<25.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0.20<tan(2×HFOV)<0.85。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1.25<EPD/ImgH<2.0。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1.35<EPD/ImgH<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0<R6/f<0.4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1,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其满足下列条件:|R11/R12|<1.3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其满足下列条件:0.50<(R5+R6)/(R5-R6)<2.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该第五透镜以及该第六透镜中至少三透镜满足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包含至少一反曲点,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4.0<f/f3<-1.5;以及1.0<f/f1<3.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最大像高为ImgH,该光学成像系统组的焦距为f,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该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其满足下列条件:0<BL/TD<0.25;0.10<ImgH/f<0.40;以及-6.0<(f/R5)-(f/R6)+(f×CT3/(R5×R6))<-2.3。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诚黄歆璇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