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家欢专利>正文

浮力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6846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力能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架下的三角轨上装有槽滑板,槽滑板上连接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载瓶桶,其构成往复运输机构,设置在底架上方连接着水体机构和重力机构,水体机构下端连接着闸框,闸框中间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水闸板,水体机构内左侧装有第一副链条,第一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齿轮转,第一链轮上、第二链轮下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一齿轮联动着逆输出轴,内右侧装有一条从上到下的第一轨槽,其构成水体机构,底架上连接水体机构,重力机构上方为往复吊运机构,往复吊运机构的吊架连接吊轨,吊轨装有轨轮,轨轮下的结合架固定第五气缸和第四气缸,第四气缸下装有磁铁,底架上连接的重力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不污染环境、实施方便的特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Buoyancy energy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uoyancy device, comprises a triangle rail arranged on the under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groove under the slide slot slide connects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second cylinder, second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le carrying barrels, the reciprocating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set connected institutions and agencies in the water gravity frame above the water body, the low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ate frame and the gate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ird cylinder, third cylinder connecting plate mechanism in water sluice, left with the first side chain, the first side chain from top to bottom around the first sprocket, second wheel and the first gear, the first sprocket, second chain wheel is arranged under the first baffle, the first gear linkage with the inverse output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in the on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groove, the water body, chassis water connection mechanism, lifting mechanism for gravity mechanism above the reciprocating reciprocating lifting mechanism The suspension r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ging rail, and the hanging rail is provided with a rail wheel. The binding frame of the rail wheel is fixed to the fifth cylinder and the fourth cylinder, and the fourth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magnet, and the gravity mechanism is connected on the underfram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nd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浮力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浮力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动力设备通常为内燃机、电机等设备,此类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燃料或电能的损耗,有的内燃机会向自然界排放大量废气。并且,石化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亟需动力设备进行能量供给。近年来,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提供动力的设备非常普遍,然而,上述新设备的能效比较低,有一些设备的一次投入成本还比较昂贵,因此,在推广应用方面存在了瓶颈。如何更好地利用势能转化为动能是目前科研人员比较着重研究的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浮力能装置,它利用水体机构内部水下气瓶在上浮过程中所产生的浮力能与在重力机构上方的气瓶自由落体产生重力能转化为供给外部设备使用的动能,起到充分利用清洁能源的效果,减少环境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力能装置,它由全电脑控制,包括设置在底架下的三角轨上装有槽滑板,槽滑板上连接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载瓶桶,载瓶桶下连接放水口,其构成往复运输机构,设置在底架上方连接着水体机构和重力机构,水体机构下端连接着闸框,闸框中间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水闸板,水体机构左上方装有补水口,水体机构内左侧装有第一副链条,第一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齿轮转,第一链轮上、第二链轮下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一齿轮联动着逆输出轴,水体机构内右侧装有一条从上到下的第一轨槽,底架上连接水体机构,重力机构上方为往复吊运机构,往复吊运机构的吊架连接吊轨,吊轨装有轨轮,轨轮下的结合架固定第五气缸和第四气缸,第四气缸下装有磁铁,底架上连接的重力机构,重力机构左侧装有第二副链条,第二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二齿轮转,第三链轮上,第四链轮下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二齿轮联动顺输出轴,右侧从上到下安装有第二轨槽,另与吊架连接,其构成重力机构,其往复运输机构、水体机构、往复吊运机构、重力机构四者构成一个使气瓶循环运动产生动力的结构。所述气瓶左连接有瓶齿,右连接有瓶轨。所述载瓶桶可装载气瓶。所述气瓶通过第二气缸缩开水闸板,可以进入水体机构内上浮,上浮过程气瓶的瓶齿扣住第一副链条,瓶轨与第一轨槽配合,向上浮产生动力。所述往复吊运机构下的磁铁可磁住气瓶可往复吊运到重力机构上,重力机构左安装第二副链条可和气瓶的瓶齿扣合,右安装第二轨槽,可和瓶轨配合下坠产生动力。所述水体机构内装有指定水量。所述水体机构内的第一副链条,第一挡板、第一轨槽和重力机构的第二副链条,第二挡板、第二轨槽结构是一样的。所述三角轨、第一轨槽、吊轨及第二轨槽起导向作用。所述气瓶具有若干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气瓶经过水闸到水体机构下,其在上浮过程中带动第一副链条转动,为外部设备供给动能,实现将浮力能转化为动能的目的,另一方面,位于重力机构上方,气瓶可以自由落体,气瓶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产生动力带动第二副链条,从而也可以为外部设备提供动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污染环境、实施方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透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三角轨;2、槽滑板;3、筋板;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载瓶桶;7、放水口;8、气瓶;9、瓶齿;10、瓶轨;11、磁铁;12、第四气缸;13、消磁开关;14、结合架;15、第五气缸;16、轨轮;17、吊轨;18、吊架;19、第三气缸;20、水闸板;21、逆输出轴;22、闸框;23、第一链轮;24、第一齿轮;25、第一挡板;26、第一副链条;27、第二链轮;28、补水口;29、水体机构;30、第一轨槽;31、第二副链条;32、第四链轮;33、第二挡板;34、往复运输机构;35、第三链轮;36、第二齿轮;37、第二轨槽;38、重力机构;39、顺输出轴;40、底架;41、往复吊运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一种浮力能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架40下的三角轨1上装有槽滑板2,槽滑板2上连接第一气缸4与第二气缸5,第二气缸5连接载瓶桶6,载瓶桶6下连接放水口7,其构成往复运输机构34,设置在底架40上方连接着水体机构29和重力机构38,水体机构29下端连接着闸框22,闸框22中间装有第三气缸19,第三气缸19连接水闸板20,水体机构29左上方装有补水口28,水体机构29内左侧装有第一副链条26,第一副链条26从上到下围着第一链轮23、第二链轮27和第一齿轮24转,第一链轮23上、第二链轮27下安装有第一挡板25,第一齿轮24联动着逆输出轴21,内右侧装有一条从上到下的第一轨槽30,其构成水体机构29,底架40上连接水体机构29,重力机构38上方为往复吊运机构41,往复吊运机构41的吊架18连接吊轨17,吊轨17装有轨轮16,轨轮16下的结合架14固定第五气缸15和第四气缸12,第四气缸12下装有磁铁11,底架40上连接的重力机构38,重力机构38左侧装有第二副链条31,第二副链条31从上到下围着第三链轮35,第四链轮32和第二齿轮36转,第三链轮35上,第四链轮32下安装有第二挡板33,第二齿轮36联动顺输出轴39,右侧从上到下安装有第二轨槽37,另与吊架18连接,其构成重力机构38,其往复运输机构34、水体机构29、往复吊运机构41、重力机构38四者构成一个使气瓶8循环运动产生动力的结构。实施例1:一种浮力能装置,本专利技术全由电脑控制,首先是:往复运输机构34的第一气缸4推动装在三角轨1上的槽滑板2从重力机构38下方到水体机构29下方,再由装在槽滑板2上的第二气缸5把载瓶桶6里的气瓶8一起推上与水体机构29下端的闸框22密封对接,此时载瓶桶6下端的放水口7是关闭的,再由水体机构29下端的第三气缸19把水闸板20缩开,水体机构29里的水自动下沉,此时水体机构29上方的补水口28自动把水补到指定水位,气瓶8浮起,第三气缸19自动推动水闸板20将其关闭,而下方的往复运输机构34自动复位到重力机构38下方,待命运输下一个气瓶8,复位过程中放水口7自动把水放干,气瓶8在水体机构29内浮起,气瓶8瓶齿9自动扣住水体机构29内的第一副链条26,瓶轨10自动与水体机构29内的第一轨槽30配合,浮起来带动第一副链条26,第一副链条26围着第一链轮23、第二链轮27和第一齿轮24转,第一齿轮24与逆输出轴21联动输出动力的,当气瓶8浮到中间时第一副链条26会挨着第一挡板25向上浮,使第一副链条26不易脱链,浮到水面上,瓶齿9会与第一副链条26自动分离,此时往复吊运机构41的第四气缸12带着磁铁11自动伸下去将气瓶8磁住,由第四气缸12缩起,再由第五气缸15将气瓶8从水体机构29上方吊运到重力机构38上方,再由第四气缸12自动伸下去自动把消磁开关13打开,气瓶8落到重力机构38上部,瓶齿9自动扣住第二副链条31,瓶轨10自动与第二轨槽37配合气瓶8本身重量下坠产生动力,顺时针带动第二副链条31,第二副链条31围着第三链轮35、第四链轮32和第二齿轮36转,第二齿轮36联动着顺输出轴39转动输出动力,气瓶8坠下过程中,第二副链条31会挨着第二挡板33滑下,使第二副链条31不易脱链,直到气瓶8坠到重力机构38下端时瓶齿9会与第二副链条31自动分离,坠到往复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浮力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力能装置,它由全电脑控制,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底架下的三角轨上装有槽滑板,槽滑板上连接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载瓶桶,载瓶桶下连接放水口,其构成往复运输机构,设置在底架上方连接着水体机构和重力机构,水体机构下端连接着闸框,闸框中间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水闸板,水体机构左上方装有补水口,水体机构内左侧装有第一副链条,第一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齿轮转,第一链轮上、第二链轮下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一齿轮联动着逆输出轴,水体机构的内右侧装有一条从上到下的第一轨槽,底架上连接水体机构,重力机构上方为往复吊运机构,往复吊运机构的吊架连接吊轨,吊轨装有轨轮,轨轮下的结合架固定第五气缸和第四气缸,第四气缸下装有磁铁,底架上连接的重力机构,重力机构左侧装有第二副链条,第二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二齿轮转,第三链轮上,第四链轮下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二齿轮联动顺输出轴,右侧从上到下安装有第二轨槽,另与吊架连接,构成重力机构,其往复运输机构、水体机构、往复吊运机构、重力机构四者构成一个使气瓶循环运动产生动力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力能装置,它由全电脑控制,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在底架下的三角轨上装有槽滑板,槽滑板上连接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连接载瓶桶,载瓶桶下连接放水口,其构成往复运输机构,设置在底架上方连接着水体机构和重力机构,水体机构下端连接着闸框,闸框中间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连接水闸板,水体机构左上方装有补水口,水体机构内左侧装有第一副链条,第一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一链轮、第二链轮和第一齿轮转,第一链轮上、第二链轮下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一齿轮联动着逆输出轴,水体机构的内右侧装有一条从上到下的第一轨槽,底架上连接水体机构,重力机构上方为往复吊运机构,往复吊运机构的吊架连接吊轨,吊轨装有轨轮,轨轮下的结合架固定第五气缸和第四气缸,第四气缸下装有磁铁,底架上连接的重力机构,重力机构左侧装有第二副链条,第二副链条从上到下围着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二齿轮转,第三链轮上,第四链轮下安装有第二挡板,第二齿轮联动顺输出轴,右侧从上到下安装有第二轨槽,另与吊架连接,构成重力机构,其往复运输机构、水体机构、往复吊运机构、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家欢
申请(专利权)人:陆家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