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6804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的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挡墙基础,设置于河道的土体中;挡墙支撑体包括挡墙体和挡墙底块,挡墙底块设置于挡墙体的下端且向挡墙支撑体的一侧延伸;生态砌块包括挡墙部回填土和设置于挡墙部回填土上的若干个砌块本体;挡墙支撑体上设有若干条水土连接通道,挡墙部回填土通过水土连接通道延伸至岸壁部回填土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河道的岸边打设挡墙基础,并在挡墙基础上部设置挡墙支撑体,组合形成生态挡墙结构,生态挡墙结构所受到的水平力等荷载由挡墙支撑体和挡墙基础共同承担,达到结构安全稳定、可靠的作用,生态挡墙结构能够满足施工空间相对狭小、生态环保、美化景观等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的理念,城区河道整治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要求建设生态挡墙。由于传统的城市河道整治主要为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挡墙一般采用传统的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与混凝土挡土墙,它们砌筑成型后,把河水与土人为的分割开,不能形成水土自由交换,日积月累,河水不能自净,到最后成为一条臭水河,为了使河道生态化及换水,各地方政府每年要耗费数亿甚至数十亿资金,而且吃力不讨好;由于石块与混凝土就一种颜色,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不能与周边环境相适应;另外,由于城区的道路、房屋等已有构筑物常常与河道紧挨,施工空间相对狭小,所以,难以施工传统的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与混凝土挡土墙结构。目前,在施工空间相对狭小的区域尚未有一种既能满足城市防洪的需要,又能达到生态环保、美化城市景观功能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挡墙结构,所述岸边的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态挡墙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挡墙结构,设置于河道的岸边,所述岸边的岸壁上设有岸壁部回填土(100),其特征在于,生态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基础(200),设置于河道的土体中;挡墙支撑体(300),包括挡墙体(310)和设置于所述挡墙基础(200)上的挡墙底块(320),所述挡墙底块(320)设置于所述挡墙体(310)的下端且向所述挡墙支撑体(300)的远离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的一侧延伸;生态砌块(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挡墙支撑体(300)的远离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的一侧的挡墙部回填土(410)和设置于所述挡墙部回填土(410)上的若干个砌块本体(420);所述挡墙支撑体(300)上设有若干条水土连接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挡墙结构,设置于河道的岸边,所述岸边的岸壁上设有岸壁部回填土(100),其特征在于,生态挡墙结构包括:挡墙基础(200),设置于河道的土体中;挡墙支撑体(300),包括挡墙体(310)和设置于所述挡墙基础(200)上的挡墙底块(320),所述挡墙底块(320)设置于所述挡墙体(310)的下端且向所述挡墙支撑体(300)的远离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的一侧延伸;生态砌块(400),包括设置于所述挡墙支撑体(300)的远离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的一侧的挡墙部回填土(410)和设置于所述挡墙部回填土(410)上的若干个砌块本体(420);所述挡墙支撑体(300)上设有若干条水土连接通道(500),所述挡墙部回填土(410)通过所述水土连接通道(500)延伸至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体(310)的顶端设有挡墙顶块(3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根均布于所述生态砌块(400)上的加强筋(600),每根所述加强筋(600)通过所述生态砌块(400),插入于所述挡墙体(310)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600)相对于水平面为向下倾斜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部回填土(410)覆盖所述挡墙体(310)的远离所述岸壁部回填土(100)的侧面,若干个所述砌块本体(420)布置于所述挡墙部回填土(410)的侧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挡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土连接通道(500)为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宽海叶上扬汤丽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