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动开关和具有该门动开关的冷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6790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8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动开关,以及具有该门动开关的冷藏车,该门动开关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器件和通过连接器件与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的厢内顶灯;其中,接近开关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第一感应器固定于厢体的后门上,第二感应器通过螺钉固定于厢内顶板上且与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及当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时,第二感应器,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门动开关,可自动控制厢内顶灯的开启和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动开关和具有该门动开关的冷藏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门动开关和具有该门动开关的冷藏车。技术背景城市商品物流车车厢内一般会布置厢内顶灯,在光线不好时用于照明。目前市面上应用的是手动开关,一般布置在靠近后门的侧壁上。当需要开启厢内顶灯时,驾驶员需手动开启开关,作业完成后再手动关闭开关,给驾驶员的操作带来不便,有时会忘记关闭顶灯开关,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方便、实用、可靠的门动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自动控制冷藏车厢内顶灯开启和关闭的门动开关。根据本技术的隔热厢体门动开关,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器件和通过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的厢内顶灯;其中,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厢体的后门上,所述第二感应器通过螺钉固定于与厢内顶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及当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时,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所述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以及当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断开。优选的,所述门动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箱体的后门上的支架,所述第一感应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优选的,所述门动开关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支架之间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器为永久磁铁。优选的,所述第二感应器为常开式干簧管优选的,所述连接器件包括门动开关线束和底盘线束。根据本技术的门动开关,以第二感应器作为电路开关,第二感应器、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将第一感应器固定于门体上,第二感应器固定于与门体相对的厢体侧边上且与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当门开启或关闭时,可改变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实现对厢内顶灯的开启和关闭的自动控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冷藏车,其包括上述的门动开关。所述冷藏车还包括CAN通信系统、车身控制器、电子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电源转换器、变频器和制冷机组,所述电源转换器和所述变频器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CAN通信系统分别与所述门动开关与所述车身控制器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所述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与所述电子控制器和所述制冷机组连接。所述冷藏车还包括顶板风扇,所述电子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器、所述变频器和所述顶板风扇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冷藏车,其门动开关以第二感应器作为电路开关,第二感应器、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将第一感应器固定于门体上,第二感应器固定于与门体相对的厢体侧边上且与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当门开启或关闭时,可改变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实现对厢内顶灯的开启和关闭的自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门动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门动开关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门动开关。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门动开关,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器件和通过连接器件与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的厢内顶灯。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接近开关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第一感应器1固定于厢体的后门上,第二感应器2通过螺钉固定于厢内顶板上且与第一感应器1间隔设置,第二感应器2用于根据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二感应器2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及当第二感应器2自身闭合时,第二感应器2、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图中未示出)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感应器1固定于厢体的后门上,第二感应器2固定于厢内顶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当后门闭合时,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之间的距离最小,当后门完全打开时,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之间的距离最大。在具体实施中,第二感应器2还用于当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第二感应器2自身闭合,此时第二感应器2自身闭合,第二感应器2、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第二感应器2还用于当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第二感应器2自身断开以控制厢内顶灯的关闭,此时第二感应器2自身断开,第二感应器2、连接器件和厢内顶灯无法构成闭合回路,那么也就无法产生感应信号。由此,通过将第一感应器固定于后门上,将第二感应器固定于厢体的内侧,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间隔设置,当后门开启或关闭时,可改变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当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可控制电路开关导通,当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的距离等于或小于预设距离时,可控制电路开关断开,最终实现对厢内顶灯的开启和关闭的自动控制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各类传感器中,有一种对接近它的物件有“感知”能力的元件——位移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不需要接触到被检测物体,当有物体移向位移传感器,并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位移传感器就有“感知”,通常把这个距离叫“检出距离”。利用位移传感器对接近物体的敏感特性制作的开关,就是接近开关。第一感应器作为被检测物体,第二感应器为利用位移传感器对接近物体的敏感特性制作的开关,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共同构成可依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距离控制开关通断的接近开关传感器。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通过注塑封装而成,可防水抗震,防护等级达IP67,耐低温,耐温区间为-40℃~75℃,由此,门动开关防水、抗低温、抗振动。优选地,第一感应器1为永久磁铁,第二感应器2为常开式干簧管。可以理解的是,干簧管即磁黄开关,是一个通过所施加的磁场操作的电开关,基本型式是将两片磁簧片密封在玻璃管内,两片虽重叠,但中间间隔有一小空隙。外来磁场将使两片磁簧片接触,进而导通。一旦磁体被拉到远离开关,磁簧开关将返回到其原来的位置。簧片的作用相当与一个磁通导体。在尚未操作时,两片簧片并未接触;在通过永久磁铁或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时,外加的磁场使两片簧片端点位置附近产生不同的极性,当磁力超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动开关和具有该门动开关的冷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厢体的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动开关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器件和通过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的厢内顶灯;其中,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通过注塑封装而成,所述第一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厢体的后门上,所述第二感应器通过螺钉固定于与厢内顶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及当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时,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所述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厢体的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动开关包括: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器件和通过所述连接器件与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连接的厢内顶灯;其中,所述接近开关传感器包括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通过注塑封装而成,所述第一感应器固定于所述厢体的后门上,所述第二感应器通过螺钉固定于与厢内顶板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或断开,以及当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时,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连接器件和所述厢内顶灯构成闭合回路以控制所述厢内顶灯的开启和产生感应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当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闭合;以及当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小于距离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二感应器自身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动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厢体的后门上的支架,所述第一感应器固定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存贺刘明胡飞吴威王树龙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