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564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金属吸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设置金属吸附层,第二电极层紧密粘附于金属吸附层上;第二电极层蒸镀时可采用普通金属掩膜,避免了采用精细金属掩膜,克服了掩膜开口易封堵且无法清洗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器件与现有技术器件的效率和性能相当,出光波长未受到增设金属吸附层的影响。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es: a substrate; a first electrode layer disposed on the substrate;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 light-emitting layer disposed between the first electrode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the metal adsorption layer between and located in the hair the optical layer and the second electrode layer.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y setting metal adsorption layer,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is closely attached to the metal adsorption layer; a second electrode layer deposition can be used when the ordinary metal mask, avoid using fine metal mask, overcome the mask opening easy plugging and not cleaning the shortcomings;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device the invention of the existing devices and technology, optical wavelength was not affected by adding metal adsorption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相较于其他平板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高亮度、广视角、高对比度、能耗低、轻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位于上层的第一电极层10和位于下层的第二电极60之间设置有多个有机薄层,有机薄层至少包括一发光层40,第一电极层10与发光层40之间还设置有空穴注入层20和空穴传输层30,第二电极60与发光层40之间还设置有电子传输层50。第一电极层10为阳极,第二电极60为阴极。阴极材料要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功函数,常选用碱金属、碱土类金属、过渡金属等金属材料,以金属镁(Mg)为例,由于镁具有良好的薄膜反射性,常用作OLED的阴极材料,但其蒸镀在有机材料上时粘附性很差,目前采用Mg/Ag共蒸来解决镁的粘附性问题。金属银(Ag)价格相对比较高,如果可以解决金属Mg的粘附性问题,便可以节省材料Ag。此外,OLED的现行制备方法是:先后蒸镀空穴注入层20、空穴传输层30、发光层40、电子传输层50、第二电极60,第二电极60采用精细金属掩膜(FineMetalMask,简称FMM)蒸镀,第二电极60的材料大多为金属,在蒸镀过程中掩膜开口极易封堵,且存在无法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金属吸附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镁;所述金属吸附层的材料选自C60、NPB、PS或前述物质的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吸附层的厚度为0.4nm~1.0n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一层或多层。进一步地,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金属吸附层、和阴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于一基板上制备第一电极层;S2: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制备发光层;S3:于所述发光层上制备金属吸附层;及S4:于所述金属吸附层上制备第二电极层。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吸附层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所述金属吸附层于真空蒸镀时采用精细金属掩膜。进一步地,制备所述金属吸附层的真空蒸镀温度为450℃~50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层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制备,所述第二电极层真空蒸镀时采用普通金属掩膜。进一步地,制备金属吸附层的步骤中,所述金属吸附层的材料选自C60、NPB、PS或前述物质的任意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吸附层的制备厚度为0.4nm~1.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金属吸附层,第二电极层能够紧密粘附于金属吸附层上,特别是,当第二电极层采用价格比较低的金属Mg材料时,能够实现Mg的蒸镀,替代了Mg/Ag材料,不仅省去了价格较贵的Ag材料,而且由于Mg蒸镀温度约为300℃,Ag蒸镀温度约为1000℃,还降低了工艺温度;2、第二电极层蒸镀时可采用普通金属掩膜,避免了采用精细金属掩膜,克服了掩膜开口易封堵且无法清洗的缺点;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现有技术中第二电极层采用Mg/Ag共蒸的器件的效率和性能相当,出光波长未受到增设金属吸附层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对比例器件的电流密度与电压曲线;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对比例器件的电流效率与亮度曲线;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对比例器件的亮度与电压曲线;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对比例器件的出射光(绿光)曲线;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第一电极层20:空穴注入层201:第一空穴注入层202:第二空穴注入层30:空穴传输层40:发光层50:电子传输层60:第二电极层70:金属吸附层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专利技术内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中所述的“形成于/位于/…之间”应当理解为包括直接接触的“形成于/位于/…之间”和不直接接触的“形成于/位于/…之间”。请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未示出);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60,第一电极层10设置于基板上;位于第一电极层10和第二电极层60之间的发光层40;为增强第二电极层60的粘附性,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层40与第二电极层60之间的金属吸附层7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层60为阴极,阴极材料可采用碱金属、碱土类金属、过渡金属和周期表的13族金属及上述金属的合金等,作为示例包括:锂、钠、钾、铷、铯、铍、镁、钙或锶等。作为优选方案,第二电极层60的材料为金属镁;且金属吸附层70的材料选自C60(富勒烯)、NPB(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PS(聚苯乙烯)或前述物质的任意组合。由于C60具有一定的电子注入性能,因此,金属吸附层70的材料优选为C60。金属吸附层70的厚度可在0.4nm~1.0nm范围内,作为优选方案,金属吸附层70的厚度小于0.8nm,进一步优选为0.4nm~0.8nm,厚度小于0.8nm的金属吸附层70对器件的电子传输性能基本无影响,厚度大于0.4nm的金属吸附层70能够保证对第二电极层60具有足够的粘附作用。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部分有机材料对作为阴极材料的金属具有选择性蒸镀特性,以金属Mg为例,Mg蒸镀到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低的有机材料(如聚乙烯醇)上时,几乎无粘附性,也就是说蒸镀无法进行;但Mg蒸镀到Tg高的有机材料(如聚苯乙烯、NPB、硝基苯酚丁酸酯)上时,粘附性却表现良好。上述现象表明Mg蒸镀时的粘附性与有机材料的Tg温度有关系,部分原因在于,基板温度相同情况下,Mg原子与Tg低的有机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斥力大于Mg原子与Tg高的有机材料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斥力。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研究提出,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40与第二电极层60之间增设一金属吸附层70。金属吸附层70的材料选自高Tg温度材料,高Tg温度材料可选自C60、NPB、PS或前述物质的任意组合。以金属Mg为例,由上述高Tg温度材料制成的金属吸附层70可增强Mg在有机材料上的粘附性,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金属吸附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第二电极层,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层;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金属吸附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金属镁;所述金属吸附层的材料选自C60、NPB、PS或前述物质的任意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吸附层的厚度为0.4nm~1.0n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阳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阴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在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一层或多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空穴注入层、第二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金属吸附层、和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磊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