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换热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471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平行流换热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其中,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若干间隔排列的换热管,每一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二冷媒输入管,一冷媒输入管连通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另一冷媒输入管连通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冷媒输出管连通于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冷媒输出管设于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冷媒输出管与每一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缩短冷媒流路,降低冷媒流通阻力,提升换热效率及能效,使得内胆中上下水体的温差减小。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water tank and air energy water hea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a water tank, and air heater, the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the first manifold and the second pressure manifold; the heat exchange tube several intervals, both ends of each heat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set of flow pipe manifold connectivity; tube input two refrigerant, a cooling medium inpu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manifold or second manifold, a cooling medium inpu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manifold manifold with parallel flow along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 tubes arranged at both ends arrang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two ends of the input pipe are respectively in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the two refrigerant; a refrigerant output tube, refrigerant output tub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manifold or second manifold, central cooling medium output tube is arranged between both ends of the parallel flow heat exchanger, cooling medium output tube and the refrigerant tube between each input form One refrigerant flow path. The invention can shorten the refrigerant flow path, reduce the circulation resistance of the refrigerant, enhance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and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water bodies in the inner l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行流换热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能热水器
,特别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应用该平行流换热器的水箱、及应用该水箱的空气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市场上的空气能热水器而言,其水箱大多采用在内胆的外表面绕制平行流换热器的方式实现加热。但是,当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冷媒流路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由上至下的单一流通方式。显然,这样的方式存在冷媒流路过长、流通阻力较大的缺陷,从而易导致内胆中水体上下温差大、空气能热水器能耗高的情形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行流换热器,旨在缩短冷媒流路,降低冷媒流通阻力,提升换热效率及能效,同时使得内胆中上下水体的温差减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管间隔排列;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二冷媒输入管,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另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所述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冷媒输出管设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所述冷媒输出管与每一所述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可选地,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至少一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分隔成多段管段,所述冷媒输入管、所述管段、所述换热管、及所述冷媒输出管共同形成二所述冷媒流路,每一冷媒输入管连通对应的集流管位于其端部的管段。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相同,二冷媒输入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比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多,二冷媒输入管分别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位于其两端的二管段。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比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多一,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可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比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挡板数量多二,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位于其两端之间的管段。可选地,二所述冷媒流路相对于若干所述换热管的排列方向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水箱,该水箱包括内胆和平行流换热器,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管间隔排列;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二冷媒输入管,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另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所述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冷媒输出管设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所述冷媒输出管与每一所述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管与所述内胆相抵接。可选地,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沿所述内胆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空气能热水器,该空气能热水器包括水箱,该水箱包括内胆和平行流换热器,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管间隔排列;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二冷媒输入管,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另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所述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冷媒输出管设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所述冷媒输出管与每一所述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管与所述内胆相抵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于平行流换热器中设置二冷媒输入管,并使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该平行流换热器沿若干换热管排列方向的两端,且将冷媒输出管设置于该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可在该平行流换热器内形成两条冷媒流路,使得冷媒可分别由该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进入、后流通至中部而排出,从而缩短了冷媒流路,降低了冷媒流通阻力,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运行功率及能耗,提高了能效,同时,两段式换热还可有效提升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并且,由于两条冷媒流路的存在,还可使得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的温差得以减小,从而使得内胆中上下水体的温差得以减小,使得内胆中可用热水量得以增加,进而提升了内胆的一次供水量,提升了内胆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平行流换热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平行流换热器30换热管10a第一集流管50冷媒输入管10b第二集流管70冷媒输出管11挡板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平行流换热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空气能热水器的水箱,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管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二冷媒输入管,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另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所述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冷媒输出管设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所述冷媒输出管与每一所述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应用于空气能热水器的水箱,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对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若干所述换热管间隔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二冷媒输入管,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另一所述冷媒输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沿若干所述换热管排列方向布置的两端,二冷媒输入管分别位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一冷媒输出管,所述冷媒输出管连通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所述第二集流管,且所述冷媒输出管设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的两端之间的中部,所述冷媒输出管与每一所述冷媒输入管之间均形成一冷媒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至少一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内,将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所述第二集流管分隔成多段管段,所述冷媒输入管、所述管段、所述换热管、及所述冷媒输出管共同形成二所述冷媒流路,每一冷媒输入管连通对应的集流管位于其端部的管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有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