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属于城市生态领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我国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我国新城区和居住小区建设的重要纲领,由于混凝土和沥青路面的大量使用,地面不透水性急剧增加,从而导致的城市内涝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为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近几年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规定,大力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对于径流雨水的收集和深度处理尤为重要,而在雨水花园系统中,对于雨水起到收集和处理作用的关键设施就是生物滞留设施。对于传统生物滞留池而言,传统的滞留池结构因为底部在长期干旱下孔隙水的大量蒸发,导致底部厌氧环境遭到了破坏,反硝化作用受到了抑制,在此之后研究出了改进工艺——底部集水管设置淹没区,使问题得到了阶段性解决,但是该淹没区也只是在单次降雨的雨水下渗过程中才能存在,一次降雨结束,雨水全部处理排放完之后,淹没区又处于静止状态,长期干旱下同样会出现水分大量蒸发的问题,无法长期保持底部的厌氧环境,这又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池,前置池包含沉降区、过渡区,所述沉降区与和市政雨水管网相连接的进水管连接,沉降区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与压力排泥管道连接,沉降区通过滤料区与过渡区连接,过渡区通过前置池排出管与雨水滞留区连接,在雨水滞留区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砾石层和复合反渗层,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雨水滞留区外设有外部池体,外部池体设有第二蓄水区,第一蓄水区设有第四溢流管,雨水通过第四溢流管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内,在外部池体设有第二溢流管,将溢流的雨水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池,前置池包含沉降区、过渡区,所述沉降区与和市政雨水管网相连接的进水管连接,沉降区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与压力排泥管道连接,沉降区通过滤料区与过渡区连接,过渡区通过前置池排出管与雨水滞留区连接,在雨水滞留区内依次设有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砾石层和复合反渗层,砾石层中设有集水管,雨水滞留区外设有外部池体,外部池体设有第二蓄水区,第一蓄水区设有第四溢流管,雨水通过第四溢流管溢流进入到外部池体内,在外部池体设有第二溢流管,将溢流的雨水排入到市政污水管网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池体为圆形,雨水滞留区包含四个滞留单元,分别为两个前滞留单元和两个后滞留单元,每个滞留单元为扇形,每个滞留单元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蓄水区、土壤层、沙砾层、砾石层和复合反渗层,每个砾石层中均设有集水管,前置池排出管与两个前滞留单元的第一蓄水区连接,两个后滞留单元通过第三溢流管与前滞留单元连通,第四溢流管位于后滞留单元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底部反硝化厌氧区的雨水花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设有第一溢流管,第一溢流管的管底标高要高出前置池排出管管顶标高至少100mm;前置池的底部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莉,吴健祎,华祖林,赵欣欣,韩爱秋,朱翔,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