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形防伪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11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隐形防伪标签,浅色层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深色层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第一镭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下方,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形成光栅阵列使得防伪码层中的条形码隐形于所述防伪标签中,光发射器一体成型在防伪标签上,当要观察标签主体中的隐形的条形码时,按压固定在标签主体上的所述开关使得所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光发射器发出光依次穿过第一镭射结构与第二镭射结构,使得条形码显示出来,即使得设于浅色层的一部分所述条形码,与设于深色层的另一部分条形码依次显示出来,从而解决了要借助额外仪器才能看到防伪标签中的隐形图案的问题。

Invisible anti fake lab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ealth anti-counterfeit labels, the first laser laser light structure molding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nti-counterfeiting laser grating formation, second laser laser structure molded dark layer are equipped with surface grating anti-counterfeit laser formed by the first laser structure is positioned on the second laser structure, first laser structure is formed with the second laser grating array structure the security code layer in contact with the bar code label, the light emitter is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label, when the observation labels in the body of the invisible bar code, press fixed on the label body on the switch so that the switch is in the closed state, light emitter emits light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laser structure and second laser structure, the bar code is displayed, even if a portion of the light in the dark with a layer of barcode. Another part of the bar code is displayed in turn, thu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sing the additional instrument to see the invisible pattern in the anti-counterfeiting t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形防伪标签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标签,尤其涉及生活日用品上的一种隐形防伪标签。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上的高档商品越来越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造假事件也急剧增加,一些造假者,以高仿真手段瞄准市场上的各种高档商品进行造假或回收高档商品的外包装,以此造假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针对市场上的造假现象,一些正规生产厂家纷纷在各种高档商品的包装和商品标签上都增加了一些必要的防伪技术措施。例如制作防伪印刷纸,即在纸张里加入防伪材料以区别于普通纸张。还有利用防伪油墨进行防伪印刷,其中防伪印刷油墨中有温变印刷油墨,又可分为“可逆温变消色油墨”和“不可逆温变显色油墨”。另外还有利用遇水变色的防伪技术,该油墨是无色的印刷油墨,利用该隐形油墨将标签图案印制在包装制品的包装上,检验时只需用水在防伪图像上一涂,标签上的防伪油墨遇到水后即可发生显色的变化,从隐形图案变为显形图案,从而在包装制品上会呈现出隐形防伪图案。但上述防伪均需要辅助设备,如热源或水测试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防伪标签,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辅助设备就能观察到隐形的图案的防伪标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隐形防伪标签,其包括:一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防伪码层设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防伪码层设有条形码;一透明的覆膜,覆盖于所述防伪码层的上表面;所述防伪层包括一浅色层及一深色层,所述浅色层设于所述深色层下表面,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小于所述深色层的颜色浓度且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大于所述基材的颜色浓度,所述浅色层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所述深色层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下方,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形成光栅阵列;一光发射器,位于所述浅色层下方,一开关与所述激光发射器连接,所述开关固定于所述透明的覆膜上,当触发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光发射器发出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覆膜是由PE树脂、聚环氧乙烷、硬脂酸锌、丙三醇、油酸及聚乙酰亚胺混合制成的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防伪层被刮花。所述深色层为厚度在20-100μm之间塑料薄膜,所述深色层为深紫色。所述基材为白色的塑料薄膜。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为一圆形光栅,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为矩形光栅,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在上下方向形成光栅阵列。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为一圆形光栅,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为圆形光栅,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在上下方向形成光栅阵列。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左右错开且前后错开设置。所述光发射器为一LED灯,所述LED灯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所述条形码一部分设于所述浅色层,另一部分设于所述深色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隐形防伪标签,所述浅色层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所述深色层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下方,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形成光栅阵列使得防伪码层中的所述条形码隐形于所述标签主体中;所述光发射器一体成型在所述防伪标签上,当要观察所述标签主体中的隐形的条形码时,按压固定在所述标签主体上的所述开关使得所述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光发射器发出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即使得设于所述浅色层的一部分所述条形码,与设于所述深色层的另一部分条形码依次显示出来,从而解决了要借助额外仪器才能看到防伪标签中的隐形图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隐形防伪标签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镭射结构与第二镭射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镭射结构与第二镭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标签本体1防伪层2、2’基材3深色层22浅色层21覆膜4第二镭射结构221、221’第一镭射结构211、211’光发射器5开关6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隐形防伪标签,其包括:一标签本体1,所述标签本体1包括防伪层2和基材3,所述防伪层2设于基材3的上表面;一透明的覆膜4,覆盖于所述防伪层2的上表面;所述防伪层2包括一浅色层21及一深色层22,所述浅色层21设于所述深色层22下表面,所述浅色层21的颜色浓度小于所述深色层22的颜色浓度且所述浅色层21的颜色浓度大于所述基材3的颜色浓度,所述浅色层21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211,所述深色层22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221,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221下方,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221形成光栅阵列使得当光照射在所述标签本体1上时,从不同角度观看所述标签本体1,所述标签本体1上的所述浅色层21及所述深色层22不断在发生变化。一光发射器5,位于所述浅色层21下方,一开关6与所述激光发射器5连接,所述开关6固定于所述透明的覆膜4上,当触发开关6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光发射器5发出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镭射221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所述光发射器5为一LED灯,所述LED灯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分别是第一波长光及第二波长光,所述第一波长光的波长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光的波长。所述条形码一部分设于所述浅色层21,另一部分设于所述深色层22。所述光发射器5是一体成型在所述标签主体1上,当要观察防伪标签中的隐形的条形码时,按压固定在所述标签主体1上的所述开关6,所述光发射器5发出所述第一波长光及所述第二波长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镭射221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从而使得设于所述浅色层21的一部分所述条形码,与设于所述深色层22的另一部分条形码依次显示出来,从而解决了要借助额外仪器才能看到防伪标签中的隐形图案的问题。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所述覆膜4是由PE树脂、聚环氧乙烷、硬脂酸锌、丙三醇、油酸及聚乙酰亚胺混合制成的保护层,用于保护所述防伪层2被刮花。所述基材3为白色的塑料薄膜。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所述深色层22为厚度在20-100μm之间塑料薄膜,所述深色层22为深紫色,本实施例中所述深色层22为50μm。所述浅色层21为浅紫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为一圆形光栅,所述第二镭射结构221为矩形光栅,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221在上下方向形成光栅阵列,所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221左右错开且前后错开设置,使得使得当光照射在所述标签本体1上时,从不同角度观看所述标签本体1,所述标签本体1上的所述浅色层21及所述深色层22不断在发生变化,即是使得所述条形码的信息呈先后呈现而不是同时呈现,以此增加了隐形防伪标签的防伪的难度。如图1及图3所示,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述第一镭射结构211’为一圆形光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隐形防伪标签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防伪码层设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防伪码层设有条形码;一透明的覆膜,覆盖于所述防伪码层的上表面;所述防伪码层包括一浅色层及一深色层,所述浅色层设于所述深色层下表面,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小于所述深色层的颜色浓度且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大于所述基材的颜色浓度,所述浅色层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所述深色层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下方,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形成光栅阵列;一光发射器,位于所述浅色层下方,一开关与所述光发射器连接,所述开关固定于所述透明的覆膜上,当触发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光发射器发出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防伪码层和基材,所述防伪码层设于基材的上表面,所述防伪码层设有条形码;一透明的覆膜,覆盖于所述防伪码层的上表面;所述防伪码层包括一浅色层及一深色层,所述浅色层设于所述深色层下表面,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小于所述深色层的颜色浓度且所述浅色层的颜色浓度大于所述基材的颜色浓度,所述浅色层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一镭射结构,所述深色层表面均设有防伪镭射光栅的激光模压形成的第二镭射结构,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下方,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形成光栅阵列;一光发射器,位于所述浅色层下方,一开关与所述光发射器连接,所述开关固定于所述透明的覆膜上,当触发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光发射器发出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镭射结构与所述第二镭射结构,使得所述条形码显示出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形防伪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广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顺德锦美智能识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