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绍艳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600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枕体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吸水布环绕枕体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且吸水布在连接处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凹槽为向枕体内部凹陷的圆弧形结构,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凸点,枕体内部的上端位置固定有缓冲加热块,通过添加凹槽来解决传统枕头无法满足重症患者头部位置固定的问题,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另外凸点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按摩,该设计解决了传统枕头对于患者来说感觉单一,无法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另外缓冲加热块以及电加热管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加热,而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则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A severe nursing pillow for neurology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urology intensive care pillow, the pillow body is wrapped outside the absorbent cloth, outer surface of absorbent cloth around the pillow body are arranged and absorbent cloth in the joint through the Velcro fixation groove to the pillow body inside the concave arc structure, the intern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vex groove, the upper end the position of the inner of the pillow body is fixed with a heating block buffer, by adding groove to solve traditional pillow can not satisfy the patients head position fixed, the desig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fixation of the head, another design bump is used for patients with head massage, the design solves the traditional pillow for patients feel single and can not play a role in alleviating fatigue, in addition, the electric heating tube heating block buffer design is to realize the heating of the patient's head, and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The design real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n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a certain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
本技术是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便是脑部神经和颈部神经的病患,在对该类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以后,康复护理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大多为理疗枕,但是当前的理疗枕只能针对颈部进行震动按摩,而脑部并不可以采用行护理,这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需要一种新的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包括主体部分以及温度控制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枕体、凹槽、凸点、充气阀、吸水布、气囊、魔术贴以及缓冲加热块,所述枕体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所述吸水布环绕枕体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且吸水布在连接处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所述吸水布的连接处位于枕体的下端面,所述枕体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向枕体内部凹陷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凹槽的内部分布有凸点,所述枕体内部的上端位置固定有缓冲加热块,所述缓冲加热块的下侧安装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充气阀连接在一起,所述充气阀安装在枕体的右侧端面上。所述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继电器、电加热管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枕体外侧凹槽的中间位置,所述电加热管位于缓冲加热块的内部,所述单片机、继电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枕体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加热管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凸点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凸点的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管在缓冲加热块的内部呈螺旋状进行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单片机为51单片机。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4G通信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通过添加凹槽来解决传统枕头无法满足重症患者头部位置固定的问题,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另外凸点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按摩,该设计解决了传统枕头对于患者来说感觉单一,无法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另外缓冲加热块以及电加热管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加热,进而保障了患者头部时刻处于恒温状态,解决了传统枕头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无法满足加热需要的问题,配合温度传感器实现负反馈调节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调节温度的目的,而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则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通过充气阀向气囊内部进行充气便于根据患者身体的不同进行枕体高度的调节。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中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枕体、2-凹槽、3-凸点、4-充气阀、5-吸水布、6-气囊、7-魔术贴、8-缓冲加热块、9-温度传感器、10-单片机、11-继电器、12-电加热管、13-无线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包括主体部分以及温度控制结构,主体部分包括枕体1、凹槽2、凸点3、充气阀4、吸水布5、气囊6、魔术贴7以及缓冲加热块8,枕体1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5,吸水布5环绕枕体1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且吸水布5在连接处通过魔术贴7进行固定,吸水布5的连接处位于枕体1的下端面,枕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2,通过添加凹槽2来解决传统枕头无法满足重症患者头部位置固定的问题,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固定患者头部的稳定性,凹槽2为向枕体1内部凹陷的圆弧形结构,凹槽2的内部分布有凸点3,凸点3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按摩,该设计解决了传统枕头对于患者来说感觉单一,无法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枕体1内部的上端位置固定有缓冲加热块8,缓冲加热块8的下侧安装有气囊6,气囊6与充气阀4连接在一起,充气阀4安装在枕体1的右侧端面上。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9、单片机10、继电器11、电加热管12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枕体1外侧凹槽2的中间位置,缓冲加热块8以及电加热管12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的加热,进而保障了患者头部时刻处于恒温状态,解决了传统枕头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无法满足加热需要的问题,配合温度传感器9实现负反馈调节的目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调节温度的目的,电加热管12位于缓冲加热块8的内部,单片机10、继电器11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位于枕体1的内部,温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0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单片机10的输出端与继电器11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继电器1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管12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单片机10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无线通信模块13的设计则实现了物联网发展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凸点3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凸点3的规格相同,电加热管12在缓冲加热块8的内部呈螺旋状进行排列,单片机10为51单片机10,无线通信模块13为4G通信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在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将患者的头部固定在枕体1上端面的凹槽2内部,此时,凹槽2内部的凸点3与患者的头部接触在一起,进而达到了按摩的效果,另外凹槽2的设计则实现对患者头部位置的固定,该设计防止患者无意识的挪动头部,进而防止由于头部位置不正确造成患者头部损伤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电加热管12对缓冲加热块8进行加热,进而热量透过吸水布5散发出去,进而到达对患者头部加热的目的,而温度传感器9对吸水布5上的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10中,在单片机10中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后确定此时的温度是否过高,一旦确定此时的温度过高,单片机10通过继电器11控制电加热管12停止加热,进而保证患者的头部处于一个恒温状态,另外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传输到外界的接收设备中,进而医护人员可以远距离的进行检测,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该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另外恒温的枕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包括主体部分以及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枕体(1)、凹槽(2)、凸点(3)、充气阀(4)、吸水布(5)、气囊(6)、魔术贴(7)以及缓冲加热块(8),所述枕体(1)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5),所述吸水布(5)环绕枕体(1)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且吸水布(5)在连接处通过魔术贴(7)进行固定,所述吸水布(5)的连接处位于枕体(1)的下端面,所述枕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为向枕体(1)内部凹陷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凹槽(2)的内部分布有凸点(3),所述枕体(1)内部的上端位置固定有缓冲加热块(8),所述缓冲加热块(8)的下侧安装有气囊(6),所述气囊(6)与充气阀(4)连接在一起,所述充气阀(4)安装在枕体(1)的右侧端面上;所述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9)、单片机(10)、继电器(11)、电加热管(12)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枕体(1)外侧凹槽(2)的中间位置,所述电加热管(12)位于缓冲加热块(8)的内部,所述单片机(10)、继电器(11)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位于枕体(1)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0)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10)的输出端与继电器(11)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继电器(11)的输出端与电加热管(12)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单片机(10)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重症护理枕,包括主体部分以及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枕体(1)、凹槽(2)、凸点(3)、充气阀(4)、吸水布(5)、气囊(6)、魔术贴(7)以及缓冲加热块(8),所述枕体(1)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5),所述吸水布(5)环绕枕体(1)的外侧端面进行布置且吸水布(5)在连接处通过魔术贴(7)进行固定,所述吸水布(5)的连接处位于枕体(1)的下端面,所述枕体(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为向枕体(1)内部凹陷的圆弧形结构,所述凹槽(2)的内部分布有凸点(3),所述枕体(1)内部的上端位置固定有缓冲加热块(8),所述缓冲加热块(8)的下侧安装有气囊(6),所述气囊(6)与充气阀(4)连接在一起,所述充气阀(4)安装在枕体(1)的右侧端面上;所述温度控制结构包括温度传感器(9)、单片机(10)、继电器(11)、电加热管(12)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3),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在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绍艳
申请(专利权)人:付绍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