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昭宏专利>正文

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331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它包括置于烧伤翻身床头部框架内的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形卡槽,所述横向支杆的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下巴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支撑效果好。将横向支杆两端的U形卡槽直接卡入翻身床床头部框架两侧的边框上,中部的纵向支杆上端的下巴托板可对患者头部形成有力支撑,避免了患者因休克造成颈椎错位或受到其他伤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pecial chin bracket for burn over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rn bed special chin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bed head burn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ing rod,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outward U shaped slot, the middle of the transverse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longitudinal supporting rod, wherein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the supporting rod is fixed jaw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and good supporting effect. The border will be U shaped ends of the horizontal rod slot directly into bed frame on both sides of the bed head, jaw plate longitudinal rods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formation of a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atient's head, to avoid the shock caused by patients with cervical dislocation or other dam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烧伤翻身床,尤其是涉及一种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
技术介绍
烧伤翻身床是针对烧伤病人设计的专用病床,当烧伤处位于患者头部患者需要俯卧时,需将头部从床板前端伸出至头部框架内,下巴悬空,额头用托头带进行支撑。但是如果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由于下巴部位没有支托,容易造成患者颈椎错位,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患者颈椎受伤害的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它包括置于烧伤翻身床头部框架内的横向支杆,所述横向支杆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形卡槽,所述横向支杆的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下巴托板。所述纵向支杆由固定在横向支杆上的外套管及插装在所述外套管内的内支杆组成,所述下巴托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支杆的上端部;在所述外套管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母,旋拧在所述调整螺母上的调整螺栓与置于外套管内的内支杆的底部相固连,在所述调整螺栓的下端设置有调整手轮。所述U形卡槽的下卡板上开设有通孔,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应的下卡板底面上固定有紧固螺母,旋拧进紧固螺母的固定螺栓自所述通孔中延伸进U形卡槽内。所述下巴托板的中部低、两侧高,上部的支撑面呈弧形结构;所述下巴托板的上表面包覆有柔性衬垫。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支撑效果好。将横向支杆两端的U形卡槽直接卡入翻身床床头部框架两侧的边框上,中部的纵向支杆上端的下巴托板可对患者头部形成有力支撑,避免了患者因休克造成颈椎错位或受到其他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床体上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它包括置于烧伤翻身床头部框架内的横向支杆1,横向支杆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形卡槽2,横向支杆1的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杆,纵向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下巴托板3。为便于调节下巴托板3的高度,使下巴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纵向支杆由固定在横向支杆1上的外套管4及插装在外套管4内的内支杆5组成,下巴托板3固定设置在内支杆5的上端部;在外套管4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母6,旋拧在调整螺母6上的调整螺栓7与置于外套管4内的内支杆5的底部相固连,在调整螺栓7的下端设置有调整手轮8。为防止下巴托架滑脱,U形卡槽2的下卡板上开设有通孔,与通孔位置相对应的下卡板底面上固定有紧固螺母9,旋拧进紧固螺母9的固定螺栓10自通孔中延伸进U形卡槽2内,这样即可将该下巴托架牢固的卡装在翻身床头部框架上。为使下巴放上去更加舒适,下巴托板3的中部低、两侧高,上部的支撑面呈弧形结构;并在下巴托板3的上表面包覆有柔性衬垫11。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本技术下巴托架的横向支杆1两端的U形卡槽2卡在头部框架12的两边框上,旋拧固定螺栓10进行固定,松开固定螺栓10,即可进行前后位置调整或取下该托架;下巴托板3的高度可依据个人体位进行调整,使其与额头处的托头带一起对患者头部进行有力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置于烧伤翻身床头部框架内的横向支杆(1),所述横向支杆(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形卡槽(2),所述横向支杆(1)的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下巴托板(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置于烧伤翻身床头部框架内的横向支杆(1),所述横向支杆(1)的两端设置有开口向外的U形卡槽(2),所述横向支杆(1)的中部设置有纵向支杆,所述纵向支杆的上端部固定有下巴托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翻身床专用下巴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杆由固定在横向支杆(1)上的外套管(4)及插装在所述外套管(4)内的内支杆(5)组成,所述下巴托板(3)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支杆(5)的上端部;在所述外套管(4)的底部设置有调整螺母(6),旋拧在所述调整螺母(6)上的调整螺栓(7)与置于外套管(4)内的内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昭宏
申请(专利权)人:陈昭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