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43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4 23:26
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饲粮与河蟹一年多收的种养方法有效解决了河蟹养殖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蟹养殖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鳖蟹,属名贵淡水产品,又称毛蟹、螃蟹,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在我国500多种淡水蟹中经济价值最高,是我国特产,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河蟹的生产形式开始有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成为我国淡水养殖中的支柱产业。河蟹的养殖成本河蟹饵料占70%左右,是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北方养殖河蟹因技术低生长期短每年养殖都难以保证效益,极大的影响河蟹养殖积极性和稳定,同时增加了粮食的消耗影响了我国粮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该生态养殖方法通过饲粮与河蟹一年多收的种养方法有效解决了河蟹养殖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小茨藻,并及时在水中添加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保证水草生长,同时定期将密集位置的水草进行打捞;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养殖塘内部设置水质酸碱度测量装置,养殖塘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站,检测站内部设置有水质的实时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酸碱度、水质含氧量、水温度和水位高度,将河蟹饲粮发酵后晾干粉碎后定时定量撒入养殖塘内,进行喂养;暂养池暂养:在9-10月将100克以上的成蟹进行打捞后,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1-2个月后在进行出售。作为优化,所述的养殖塘在外界四周设置有围栏。作为优化,所述的河蟹饲粮收割后,进行浇水,水高度在5厘米-10厘米,然后均匀撒上生石灰,每600平方米用生石灰在15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底泥。作为优化,所述的水质要求指标:透明度35—40cm,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0.5mg/L,以上水质指标在临床上可通过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从而采取一些措施对水环境进行必要的、有益的、及时的调控。作为优化,所述的养殖塘内部水深控制:2月底3月初蟹种放养初期,水深控制在0.6—0.8m,5—7月份水深在0.8—1.0m,8—10月份水深掌握在1.0—1.2m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深30—40cm,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每亩用新鲜生石灰7.5—15kg,化成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可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作为优化,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等到蟹苗基本长到Ⅱ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一天投喂1~2次豆腐,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00%左右,仍日投饵4次,在这期间逐渐加水,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通过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在第一年种植河蟹饲粮,用于河蟹养殖的饲粮,第二年进行河蟹的养殖,在河蟹放养前期或稻田养蟹种稻前种一季饵料可种耐湿的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春天可种的小麦大麦油菜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通过饲粮种植为河蟹的养殖提供营养型饲粮,通过饲粮的发酵、晒干然后进行粉碎最后洒在养殖塘实现河蟹的养殖,本养殖方式生态环保,有效解决了河蟹饲粮带来的经济投入,同时经过发酵的饲粮更加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减少投入,提高产出,增加了经济收入。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小茨藻,并及时在水中添加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保证水草生长,同时定期将密集位置的水草进行打捞;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养殖塘内部设置水质酸碱度测量装置,养殖塘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站,检测站内部设置有水质的实时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酸碱度、水质含氧量、水温度和水位高度,将河蟹饲粮发酵后晾干粉碎后定时定量撒入养殖塘内,进行喂养;暂养池暂养:在9‑10月将100克以上的成蟹进行打捞后,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1‑2个月后在进行出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河蟹饲粮种植和河蟹的养殖,其中在农田内先进性河蟹饲粮的种植,然后再将农田改造成养殖池塘进行河蟹的养殖,实现一年两丰收的生态养殖方式,河蟹饲粮种植的植物品种包括冬小麦、冬大麦、紫云英、油菜以及越冬各种牧草蔬菜中药作物,河蟹饲粮种植季节在第一年的11月份,进行饲粮植物的种植,到第二年春天进行收割,收割后将饲粮进行打包发酵,用于河蟹喂养的饲料;河蟹养殖包括养殖塘建造、放养河蟹、水草栽培、饲养管理、暂养池暂养;养殖塘建造:采用半地上式且四面环沟中间平地,中间设一十字型30厘米见方的沟渠,用于排水和河蟹活动,在沟渠挖好后在养殖塘表面进行用茶粕消毒,使用方法将茶粕50千克和食盐1千克放在200千克水中浸泡5-8小时,将浸泡好的上述茶粕浆按规定用量在全养殖塘泼洒,然后养殖塘在阳光下暴晒,经过4天的暴晒,在养殖塘四面环沟和中间十字型沟渠底部设置间隔分布的底层曝气增氧装置;放养河蟹: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活动灵活,手抓松开后立即四散逃逸的河蟹进行放养,放养密度应控制在600-700只/亩;水草栽培:种植不同种类的水草,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和小茨藻,并及时在水中添加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保证水草生长,同时定期将密集位置的水草进行打捞;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养殖塘内部设置水质酸碱度测量装置,养殖塘的外侧设置有检测站,检测站内部设置有水质的实时监测,检测内容包括水质酸碱度、水质含氧量、水温度和水位高度,将河蟹饲粮发酵后晾干粉碎后定时定量撒入养殖塘内,进行喂养;暂养池暂养:在9-10月将100克以上的成蟹进行打捞后,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暂养1-2个月后在进行出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塘在外界四周设置有围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蟹生态养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吉存徐德芳李正柱范庆明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