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160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2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监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设置有:无线接收站通过导线连接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导线连接监控站;监控站包括监视台和存储器;服务器通过导线连接监控仪。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使用该监护仪,可以方便不同地方的人及时获取病人的实时病情,可以有效的对病人进行看护,更好的治疗病人,治疗效果明显,通过无线的数据传输,作用范围更广,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A monitor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care, discloses a IOT based monitor, the monitor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provided with a wireless receiving station to connect to the server through the wire connected to the server through the wire; monitoring station; monitoring station includes a monitoring station and connected to the server through the wire monitor memor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onitor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use of the monitor, real-time condition can be convenient to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timely access to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care for patients, bet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obvious, through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unction, a wider range, more conducive to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监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各大医院的监护仪设备引入,监护仪的功能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医疗监护仪可以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然而,现在的监护仪,使用范围有局限性,患者家人如果不在现场,不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综上所述,现在的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使用范围局限性,只能在医院医护人员可以获知,而远在其他地方的家人无法及时获取病人的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设置有:监控站;所述监控站包括监视台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对用户进行聚类处理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用当前的位置坐标来描述:li=(xi,yi);其中xi,yi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设置有:监控站;所述监控站包括监视台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对用户进行聚类处理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用当前的位置坐标来描述:li=(xi,yi);其中xi,yi分别表示用户i的横纵坐标值,对于用户i,构建一个内容请求频率向量:ni=(ni,1,ni,2,...,ni,c);其中ni,c表示用户i请求内容c的次数,每个用户对应一个内容请求向量,该向量反映了用户的内容请求偏好;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和内容请求偏好信息对用户进行聚类,具有相似内容请求偏好且位置相近的用户分到一个多播组,使用余弦相似度准则来计算两个用户间的相似度,用如下公式计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物联网的监护仪设置有:监控站;所述监控站包括监视台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对用户进行聚类处理包括用户的位置信息用当前的位置坐标来描述:li=(xi,yi);其中xi,yi分别表示用户i的横纵坐标值,对于用户i,构建一个内容请求频率向量:ni=(ni,1,ni,2,...,ni,c);其中ni,c表示用户i请求内容c的次数,每个用户对应一个内容请求向量,该向量反映了用户的内容请求偏好;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和内容请求偏好信息对用户进行聚类,具有相似内容请求偏好且位置相近的用户分到一个多播组,使用余弦相似度准则来计算两个用户间的相似度,用如下公式计算:其中β是一个0-1之间的权重系数;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小区内所有的用户D进行聚类,ui={li,ni}表示用户i的聚类信息,聚类的目的是将原始用户分成C类D={D1,…,DC},数学模型上是对下式求最小值:其中γk为用户群的中心;所述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当前时间段内统计到的视频请求信息,对用户进行聚类处理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从D中随机取C个用户,作为C个用户群的中心;步骤二,根据相似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剩下的用户到C个用户群中心的相似度,将用户划分到相似度最高的用户群;步骤三,根据聚类结果,更新C个用户群的中心γk={lk,nk},用如下公式:其中mi是一个0-1之间的权重系数,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所述根据用户聚类结果,根据每个用户群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每个用户群中心位置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仰角具体包括:采用有源天线波束赋形模型,基站对每个用户群有一个特定波束,即对每个用户群设置一个特定的电子下倾角和垂直半功率带宽的波束,基站坐标为原点O(0,0,HBS),用户群k的质心为γk,位置坐标为(xk,yk,zk),垂直仰角和水平方位角为基于聚类后的用户群位置信息,用户群中心的水平方向角和垂直仰角通过下面的公式求出:显然,垂直仰角和水平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θ1∈(0,π),所述基站天线波束实现对用户群的精确对准具体包括:步骤一,将调整波束的电子下倾角、电子水平角和半功率带宽,使波束的辐射方向对准用户群的中心位置,使半功率带宽范围覆盖用户群中的所有用户,基站到用户的下倾角和水平角将调整为:其中,和θk为基站基于用户聚类结果,利用用户群的中心位置计算出来的用户群中心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仰角;步骤二,确定波束宽度,用户群的覆盖区域为一个圆点在用户群中心的圆形,则该圆形区域的半径为该用户群中离中心位置最远的用户与中心的距离,即:其中(xk,yk)为用户群k的中心γk的坐标,则第k个波束的垂直半功率带宽为:所述采用有源天线阵列的天线模型,并确定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增益模型具体包括:步骤一,根据每个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所属的用户群波束,计算出每个用户位置的实际水平方位角和垂直仰角,计算出用户i相对于基站的水平方位角和垂直仰角θ′i,若用户i属于多播组k,则用户i的实际水平方位角和垂直仰角等于:步骤二,有源天线阵列的天线模型:3D天线增益模型采用3GPP标准中提出的有源天线阵列辐射模型,天线增益模型表示如下:其中,为下倾角为0时的有源天线单阵元的天线增益模型,和θ为用户实际位置上的方位角和垂直仰角,ρ为阵列天线的相关系数,wm,n和vm,n分别为权值因子和用户偏移相位,分别表示如下:其中,θetilt表示天线波束的下倾角,表示天线的水平转向角,针对不同的用户群,天线的θetilt和的配置不同;步骤三,基站到用户的信道增益模型,采用多播信道增益模型,在一个多播组中的用户以相同的速率接受数据,基站的传输速率超过了该群中的某个用户的最大承受速率,则这个用户将不能正常解码该数据,基站以用户群中最小的速率传输数据,因此用户群k中基站到用户的等效信道增益等于该用户群中用户的最差信道增益,即:其中表示用户i(i∈Dk)在载波n上的信道增益,由3部分组成:快衰落、基站到用户的路径损耗和用户的3D天线增益,如下表达式:其中,F和PL分别表示快衰落和路径损耗,表示第k个波束到用户i的3D天线增益;所述提出用户群分簇算法,根据用户群的位置信息,对用户群进行分簇处理具体包括:基于图论的知识对用户群进行分簇,定义波束间的干扰图G=(V,E),其中V表示波束的集合,作为干扰图的顶点,E表示波束间的干扰系数,作为干扰图的边,定义指示函数e(vk,vm)(k≠m)指示波束k和波束m间的干扰:其中Ok和Om分别表示用户群k和用户群m的半径,rth表示两个波束间干扰忽悠不计的门限距离,另外,定义e(vk,vk)=0,表示波束自身不存在干扰,根据指示函数,构建一个二值干扰矩阵:定义波束的干扰度:当dG(vk)=0时,称vk为零度节点;分簇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用顶点集合V构建干扰矩阵AG,初始化迭代因子h=1,孤立节点集合分簇集合节点集合步骤二,找到所有的零度节点vk,更新S=S∪vk;剩余节点集合记为Φ1=V-S;步骤三,分簇:a)找节点k=argmax(dG(vk)),令干扰矩阵的第k行、第k列为0,更新节点集合Bh=Bh∩vk;b)循环执行a)直到AG=0;c)更新Φh=Φh-Bh,则Φh为第h个簇;步骤四,用节点集合Bh重新构建AG≠0,更新节点集合Φh+1=Bh,更新迭代因子h=h+1,执行步骤(3);如果AG=0或者|Bh|=1,如果|Bh|=1,则Φh+1=Bh;步骤五,将孤立节点集合S分配到最少节点的一簇中;经过用户群的分簇处理后,用户群D={D1,…,Dk,…,DC}经过分簇算法被划分为Φ={Φ1,…,Φh,…},Φh表示第h个用户群簇,每个簇中的总的用户传输速率为:系统总的吞吐量为所有用户群簇的传输速率之和:其中为用户群簇Φh使用载波n的指示因子,相应的,满足的条件为:条件(2)表示一个载波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群簇,同一簇中的用户群共享一个载波资源,不同簇中的用户群不可以复用;所述基于最大化吞吐量的载波分配算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公式:计算每个簇中的用户在载波n上的总传输速率;步骤二,为了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找到获得最大速率的载波和用户群簇,首先分配该载波给该用户群簇,根据公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李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