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306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2 0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源取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倍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储能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倍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顺次连接,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和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共同与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与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源取电电路在线路小电流时取电效率偏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线路小电流时,可以大幅提升电源取电电路的取电效率。

Power supply uni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supply electricity taking device. The device comprises a voltage doubling circuit, drive circuit, storage circuit, voltage output circuit and boost output circuit, a voltage doubler circuit, driving circuit and boost output circuit, the input end of the drive control circuit second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voltage output circuit, output end and end voltage output circuit the boost output circ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mmon drive control input of the second circuit, charge and discharge end storage circuit and the drive control circuit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double voltage circuit and the output end of the drive control circui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put, the input end of the boost output circuit and drive control circuit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existing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in electric circuit technology problems of the low efficiency of electric circuit in small current, to achieve a line in small current, power efficiency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power supply electric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取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源取电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从国外学习到了配电线路故障的自动复位指示器装置技术后,结合我国配电线路线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我国的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应用研究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如今我国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的使用已经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贡献。配电线路系统的故障指示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通过安装在架空的配电线路之上、安装在配电线路系统的电力柜以及电力开关上的一种故障电流检测流通装置。有了电力线路的故障指示装置就能够在配电线路出现故障以后迅速的自动报警,让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线路故障的区域排查出故障的具体位置,一般来说都还具有短路识别以及接地故障识别的功能。但是,电力系统配电线路系统的故障指示器的供电电源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传统的指示器电源取电技术,一种是采用降压方式,这需要外配额定电压在5.5V以上的超级电容储能,在指示器取电CT电压较低时,不能可靠工作,同时储能电容利用效率不足50%;另外一种是采用升压模式,可以在取电CT电压较低时输出所需要的工作电压,但其电源转换效率只有70-80%,这两张方案均不能满足需要在较低线路电流和取电CT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指示器需求,不能提供可靠的工作电源,且这两种方案工作效率不高,成本高,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取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源取电电路在线路小电流时取电效率偏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取电装置,包括:倍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储能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倍压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和所述升压输出电路顺次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共同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倍压电路用于产生电压值为输入电源的电压值的整数倍的电压;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储能电路充电,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倍压电路中的电容放电;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储存电能,为所述升压输出电路提供输入电压;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升压后输出;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变为固定电压输出。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输入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倍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输入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电容C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2的负极接地,且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均为肖特基二极管。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P型EMOS管Q1、二极管D3、电容C4、N型EMOS管Q2、三极管Q3、电阻R1至电阻R10、第一比较器U1、第二比较器U2和基准电压芯片U3;所述P型EMOS管Q1的源极接地,并与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P型EMOS管Q1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型EMOS管Q1的漏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N型EMOS管Q2的源极以及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N型EMOS管Q2的漏极同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N型EMOS管Q2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U3的阴极、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正电源端同时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反向输入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基准电压芯片U3的参考极与阴极相连,所述基准电压芯片U3的阳极接地。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二极管D3为肖特基二极管。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储能电路包括储能电容;所述储能电容的正极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储能电容的负极接地。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升压输出电路包括:升压芯片U4和与所述升压芯片U4对应的外围电路。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升压芯片U4为TPS61021A;所述与所述升压芯片U4对应的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11至电阻R13、电感L1、电容C5和二极管D4;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1脚和第9脚相连且接地,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5脚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8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6脚同时与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7脚和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3脚同时与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4脚、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5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升压芯片U4的第2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相连且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二极管D4为肖特基二极管。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5和与所述稳压芯片U5对应的外围电路。在上述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稳压芯片U5为HT7136;所述与所述稳压芯片U5对应的外围电路包括:电容C6、电容C7和二极管D5;所述稳压芯片U5的第1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7的第一端相连且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5的第2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6的第二端和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稳压芯片U5的第3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7的第二端和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源取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倍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储能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倍压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和所述升压输出电路顺次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共同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倍压电路用于产生电压值为输入电源的电压值的整数倍的电压;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储能电路充电,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倍压电路中的电容放电;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储存电能,为所述升压输出电路提供输入电压;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升压后输出;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变为固定电压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28 CN 20171050561001.一种电源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倍压电路、驱动控制电路、储能电路、稳压输出电路和升压输出电路;所述倍压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和所述升压输出电路顺次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共同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其中,所述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倍压电路用于产生电压值为输入电源的电压值的整数倍的电压;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储能电路充电,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控制对所述倍压电路中的电容放电;所述储能电路用于储存电能,为所述升压输出电路提供输入电压;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储能电路的充放电端的电压升压后输出;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用于将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变为固定电压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倍压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同时与所述输入电源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所述倍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负极同时与所述输入电源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电容C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2的负极接地,且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3;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1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均为肖特基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P型EMOS管Q1、二极管D3、电容C4、N型EMOS管Q2、三极管Q3、电阻R1至电阻R10、第一比较器U1、第二比较器U2和基准电压芯片U3;所述P型EMOS管Q1的源极接地,并与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P型EMOS管Q1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相连,所述P型EMOS管Q1的漏极同时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所述N型EMOS管Q2的源极以及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所述N型EMOS管Q2的漏极同时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所述N型EMOS管Q2的栅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和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正电源端与所述升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负电源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盈拓润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