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振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261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还包括球顶及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围成一安装通孔,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顶部,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胶合于所述凹陷部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新型振动系统,通过设有所述凹陷部,使得能够将所述音圈的部分嵌入到所述球顶当中,显然降低了所述振动系统的总高,同时,也增加了所述音圈与所述球顶的胶合面积,进而增大了两者连接的强度,能够较好的避免出现所述音圈与所述球顶脱离的现象,提高了所述新型振动系统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振动系统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振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越做越薄的趋势下,在同样性能下高度较低的电子元器件往往受到了许多厂商的青睐,扬声器也是如此,扬声器的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是构成其发声结构的主要部分,而磁路系统是扬声器驱动力之源,其高度当然不能随便减薄,因此为了降低扬声器的高度,振动系统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扬声器的振动系统虽然在高度上取到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其高度仍然较高,进而使得整个扬声器的高度无法进一步的降低,无法满足要求。不仅如此,目前使用的扬声器的振动系统,其音圈与球顶直接采用面与面胶合连接,粘合面积小,容易导致音圈与球顶的脱离,降低了振动系统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低的新型振动系统。一种新型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还包括球顶及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围成一安装通孔,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顶部,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胶合于所述凹陷部内。上述新型振动系统,通过在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上设有所述凹陷部,并将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陷部内,使得将所述音圈的部分嵌入到所述球顶当中,显然降低了所述振动系统的总高。同时,由于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陷部内,增加了所述音圈与所述球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两者连接的强度,能够较好的避免出现所述音圈与所述球顶脱离的现象,提高了所述新型振动系统的质量。进一步地,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及与所述振膜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振膜及所述支架均为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振膜包括中间平板部、环绕于所述中间平板部外围的弯曲部及环绕于所述弯曲部的外围的边缘平板部,所述边缘平板部固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中间平板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球顶的边缘,所述凹陷部为呈台阶状的环形结构,所述中间平板部固设于所述凹陷部内,且与所述音圈的顶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为一环形的凹槽,所述球顶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收容槽,所述中间平板部固设于所述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音圈及所述球顶均为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的形状为圆拱形或波浪形当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球顶通过胶水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容胶槽。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光滑过渡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新型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球顶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新型振动系统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3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球顶的截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新型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10、球顶20及音圈30。所述振膜组件10包括支架11及与所述支架11固定连接的振膜12,所述振膜组件10围成一安装通孔13。所述支架11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支架11由质量轻、密度小、塑形高的塑料材质制成。所述振膜12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振膜12包括中间平板部121、环绕于所述中间平板部121外围的弯曲部122及环绕于所述弯曲部122的外围的边缘平板部123,所述边缘平板部123固设于所述支架11的顶部,所述中间平板部121、所述弯曲部122及所述边缘平板部123均为环形跑道状结构,且所述弯曲部122的形状呈圆拱形。所述球顶20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球顶20通过胶水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10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13的顶部。具体地,所述球顶20的底部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位于所述球顶20的边缘,所述凹陷部21呈台阶状,且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中间平板部121通过胶水固设于所述凹陷部21内,以使所述球顶20能够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10上。所述凹陷部21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容胶槽211。所述音圈30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音圈30设于所述安装通孔13内,所述音圈30的顶部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陷部21内。所述音圈30为环形跑道状结构,所述音圈30的顶部通过胶水固设于所述凹陷部21内,且与所述中间平板部121连接,即所述音圈30的顶部通过胶水与所述中间平板部121的底部连接。当进行所述振膜12、所述音圈30及所述球顶20的组装时,预先在所述凹陷部21的底部布置胶水,然后将所述中间平板部121和所述音圈30的顶部依次嵌入到所述凹陷部21内,嵌入过程当中将挤压胶水,胶水将往所述凹陷部21的侧壁溢,由于所述凹陷部21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容胶槽211,多余的胶水在挤压作用下将溢到所述容胶槽211内,而不会从所述凹陷部21内溢出,一方面可以较好的防止胶水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的防止胶水滴入到磁路系统当中,影响磁路系统的正常,同时通过设置的所述容胶槽211,增大了胶水与所述球顶20的粘着面积,进而提高了粘结强度,增大了所述音圈30与所述球顶20的连接强度。综上,本技术上述实施例当中的新型振动系统,通过在所述球顶20的底部表面上设有所述凹陷部21,并将所述音圈30的顶部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陷部21内,使得将所述音圈30的部分嵌入到所述球顶20当中,显然降低了所述振动系统的总高。同时,由于所述音圈30的顶部收容且固定于所述凹陷部21内,增加了所述音圈30与所述球顶20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两者连接的强度。不仅如此,由于在所述凹陷部21的内壁上设置了多个所述容胶槽211,能够防止胶水从所述容胶槽211内溢出,一方面可以较好的防止胶水影响美观,另一方面也可以较好的防止胶水滴入到磁路系统当中,影响磁路系统的正常,同时还增大了胶水与所述球顶20的粘着面积,增大了所述音圈30与所述球顶20的连接强度,能够较好的避免出现所述音圈30与所述球顶20脱离的现象,提高了所述新型振动系统的质量。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新型振动系统,本实施例当中的新型振动系统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新型振动系统大抵相同,本实施例当中的新型振动系统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包括以下不同之处:所述支架11、所述振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新型振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顶及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围成一安装通孔,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顶部,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胶合于所述凹陷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振动系统,包括振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球顶及音圈,所述振膜组件围成一安装通孔,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振膜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通孔的顶部,所述球顶的底部表面上设有一凹陷部,所述音圈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内,所述音圈的顶部收容且胶合于所述凹陷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组件包括振膜及与所述振膜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振膜及所述支架均为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中间平板部、环绕于所述中间平板部外围的弯曲部及环绕于所述弯曲部的外围的边缘平板部,所述边缘平板部固设于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球顶固设于所述中间平板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球顶的边缘,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明邓旭东邱诚朱孟吴德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