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搁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221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搁置结构,包括:用于搁置软管的软管搁置板;底座立管,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搁置立管,包括插嵌管体和搁置管体;所述插嵌管体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也不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的内径;所述搁置管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嵌管体的外径,也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的内径;所述插嵌管体和搁置管体同轴设置并一端端部相连接;所述插嵌管体的长度大于软管搁置板的高度。这种设计,可将软管搁置板放置在底座立管的上端,并使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对准第一通槽,然后将搁置立管的插嵌管体穿过旋转通孔后插入第一通槽内,如此,软管搁置板就能以插嵌管体为轴进行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搁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软管搁置结构。
技术介绍
软管搁置结构需防止静电的产生,并且不能割伤软管,故而一般选用塑胶材料制作,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搁置架有两种,其中一种的搁置架均为塑胶材料,由于形状特异,必须开模制作,这就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种搁置架均为实心零件,成本大,重量重;组装拆卸非常麻烦,无法单独拆卸中间的零件。另外,现有的立管与搁置架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不便于放入软管。为解决上述弊端,本专利技术特设计了一种能使搁置架相对于立管旋转的软管搁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管搁置结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软管搁置结构,包括:软管搁置板,用于搁置软管,其端部设有旋转通孔;底座立管,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搁置立管,包括插嵌管体和搁置管体;所述插嵌管体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也不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的内径;所述搁置管体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嵌管体的外径,也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的内径;所述插嵌管体和搁置管体同轴设置并一端端部相连接;所述插嵌管体的长度大于软管搁置板的高度。这种设计,可将软管搁置板放置在底座立管的上端,并使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对准第一通槽,然后将搁置立管的插嵌管体穿过旋转通孔后插入第一通槽内,如此,软管搁置板就能以插嵌管体为轴进行旋转。当需要放入软管时,将软管搁置板转出,方便软管的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搁置管体未连有所述插嵌管体的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径不小于插嵌管体的外径。如此设计下,可以在搁置管体上端再放置一个软管搁置板,然后用另一个搁置立管的插嵌管体穿过软管搁置板上的旋转通孔后插入第二通槽内,实现该软管搁置板的可旋转。同理,还可一次向上插接多个搁置立管,从而实现软管搁置板的多层可旋转设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立管下端设有底座板,还有三角形固定肋板;所述三角形固定肋板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立管的侧边固定,与之相邻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板固定。这种设计下,立管本体能够稳定地立于地面或其他设备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立管和/或搁置立管的外部包裹有尼龙管套。这种设计能防止静电,也能防止钢管割伤软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管搁置板,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搁置板和第二搁置板;所述第一搁置板和第二搁置板之间夹持有间隔块;所述旋转通孔开设于所述间隔块上。这种设计加宽了搁置架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与软管侧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割伤软管侧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管搁置板,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搁置板和第二搁置板;所述第一搁置板和第二搁置板之间夹持有间隔块;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通孔开设于所述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于所述第一搁置板或第二搁置板。这种设计单独设计旋转座,便于进一步拆卸,当旋转通孔发生磨损时也便于更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管搁置板,上口开设有若干容置软管的弧形槽口;还包括辅助块,设置于所述软管搁置板的两侧,且沿所述弧形槽口边缘分布。这种设计加宽了搁置架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与软管侧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割伤软管侧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软管搁置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软管搁置板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软管搁置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软管搁置板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软管搁置结构,包括:软管搁置板200,用于搁置软管,其端部设有旋转通孔240;立管本体100,立管本体包括底座立管110和搁置立管120。其中,底座立管110,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搁置立管120,包括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也不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搁置管体121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也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同轴设置并一端端部相连接;所述插嵌管体122的长度大于软管搁置板的高度。这种设计,可将软管搁置板放置在底座立管的上端,并使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对准第一通槽,然后将搁置立管的插嵌管体穿过旋转通孔后插入第一通槽内,如此,软管搁置板就能以插嵌管体为轴进行旋转。当需要放入软管时,将软管搁置板转出,方便软管的放置。所述搁置管体121未连有所述插嵌管体122的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径不小于插嵌管体122的外径。如此设计下,可以在搁置管体上端再放置一个软管搁置板,然后用另一个搁置立管的插嵌管体穿过软管搁置板上的旋转通孔后插入第二通槽内,实现该软管搁置板的可旋转。同理,还可一次向上插接多个搁置立管,从而实现软管搁置板的多层可旋转设计。所述底座立管110下端设有底座板400,还有三角形固定肋板600;所述三角形固定肋板600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立管110的侧边固定,与之相邻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板400固定。这种设计下,立管本体能够稳定地立于地面或其他设备上。所述底座立管110和/或搁置立管120的外部包裹有尼龙管套900。这种设计能防止静电,也能防止钢管割伤软管。所述软管搁置板200,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搁置板210和第二搁置板220;所述第一搁置板210和第二搁置板220之间夹持有间隔块230;所述旋转通孔240开设于所述间隔块230上。这种设计加宽了搁置架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与软管侧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割伤软管侧壁。所述软管搁置板200,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搁置板210和第二搁置板220;所述第一搁置板210和第二搁置板220之间夹持有间隔块230;还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通孔240开设于所述旋转座,所述旋转座设于所述第一搁置板210或第二搁置板220。这种设计单独设计旋转座,便于进一步拆卸,当旋转通孔发生磨损时也便于更换。所述软管搁置板200,上口开设有若干容置软管的弧形槽口211;还包括辅助块250,设置于所述软管搁置板200的两侧,且沿所述弧形槽口211边缘分布。这种设计加宽了搁置架的厚度,从而增加了与软管侧壁的接触面积,避免割伤软管侧壁。以上表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软管搁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软管搁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搁置板(200),用于搁置软管,其端部设有旋转通孔(240);底座立管(110),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搁置立管(120),包括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也不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搁置管体(121)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也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同轴设置并一端端部相连接;所述插嵌管体(122)的长度大于软管搁置板(200)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软管搁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搁置板(200),用于搁置软管,其端部设有旋转通孔(240);底座立管(110),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一通槽;搁置立管(120),包括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不大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径,也不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搁置管体(121)的外径大于所述插嵌管体(122)的外径,也大于软管搁置板上旋转通孔(240)的内径;所述插嵌管体(122)和搁置管体(121)同轴设置并一端端部相连接;所述插嵌管体(122)的长度大于软管搁置板(200)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搁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管体(121)未连有所述插嵌管体(122)的一端向内径向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径不小于插嵌管体(122)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搁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立管(110)下端设有底座板(400),还有三角形固定肋板(600);所述三角形固定肋板(600)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立管(110)的侧边固定,与之相邻的一条边与所述底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建丁庆勇吴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硕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