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1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叶片式压缩机,能够确保转子与侧板之间的润滑性。在底壁部(13p)的端面(13s),在旋转轴(16)的周围形成有能够供润滑油流通的凹部(13b)。在后侧板(15)的端面(15s),在旋转轴(16)的周围形成有能够供润滑油流通的凹部(15b)。在凹部(13b、15b)内形成台阶,从而深度形成为多段。在凹部(13b、15b)利用台阶设置有位于最外周侧的环状的第1台阶部、以及位于相比第1台阶部靠内周侧的位置且比第1台阶部深的第2台阶部。第2台阶部在其间经由非连续部分具备多个圆弧部。凹部(13b)的外缘位于相比转子(18)的外缘靠内周侧的位置。

Vane compressor

The vane compressor is provided to ensure the lubricity between the rotor and the side plate. At the end face (13s) of the bottom wall (13P), a concave part (13b) is formed a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16) for lubricating oil circulation. In the rear end plate (15) end face (15s), a concave (15b) is formed around the rotating shaft (16) for lubricating oil circulation. The step is formed in the concave (13b, 15b), so that the depth is formed into many segments. In the recess (13b, 15b), a stepped first stepped portion at the most peripheral side is located on the step, and a second stepped part is position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first stepped part and is deeper than the first step part. The second step section has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arcs through the discontinuous part. The outer edge of the recess (13b) is locat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outer edge of the rotor (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叶片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关于叶片式压缩机,公开了以下的结构:在气缸体的内部空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转子,在形成于转子的外周面的叶片槽收纳叶片(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4-194177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缩机中,利用叶片的底面与叶片槽的底面形成背压室,朝背压室供给润滑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4177号公报在背压室周围的区域、即转子的中心侧的区域,借助从背压室泄漏的润滑油进行叶片与叶片槽之间的滑动部的润滑。但是,在叶片式压缩机中,滑动部不仅存在于叶片与叶片槽之间,而且在旋转的转子以及叶片与侧板之间也存在滑动部位,为了防止产生烧伤,需要确保润滑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确保转子与侧板之间的润滑性的叶片式压缩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叶片式压缩机具备壳体、旋转轴、转子、叶片以及压缩室。壳体具有筒状的缸体部、结合于缸体部的两端且与缸体部一起划分形成缸体室的第1划分壁以及第2划分壁。旋转轴支承于壳体,并且能够旋转地设置于缸体室。转子固定于旋转轴。在转子的外周形成有叶片槽。叶片被插入到叶片槽中。利用缸体部的内周面、第1划分壁的端面、第2划分壁的端面、转子的外周面以及叶片在缸体室内划分而形成压缩室。在第1划分壁的端面与第2划分壁的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围绕旋转轴形成有能够供润滑油流通的凹部。在凹部内形成台阶,从而形成多段深度。在凹部利用台阶设置有位于最外周侧的环状的第1台阶部、以及位于相比第1台阶部靠内周侧的位置且比第1台阶部深的第2台阶部。第2台阶部以具有与所述叶片槽对置的对置状态和不与所述叶片槽对置的非对置状态的方式具备多个圆弧部,在多个圆弧部之间隔着非连续部分。非连续部分具有与第1台阶部相等的深度。凹部的外缘位于相比转子的外缘靠内周侧的位置。在上述的叶片式压缩机中,缸体部与第1划分壁形成为一体。在上述的叶片式压缩机中,圆弧部由一对圆弧状部分形成。或者,圆弧部由一对扇形形状部分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转子与侧板之间的润滑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截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压缩机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压缩机的截面图。图4是放大示出后侧板的凹部附近的截面图。图5是放大示出底壁部的凹部附近的截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压缩机;11:壳体;12:后壳体;12a:周壁;13:前壳体;13a、15a:排油槽;13ac、15ac:非连续部分;13b、14a、14b、15b:凹部;13p:底壁部;13s、15s:端面;14:缸体部;14c:内周面;14d:缸体室;15:后侧板;15aa:近似扇形形状部分;15ab:小径圆弧形状部分;15d:油供给通路;15e:背压供给孔;16:旋转轴;17a:轴封装置;18:转子;18a:叶片槽;18c:外周面;19:叶片;20:吸入空间;21:压缩室;22:吸入口;23:吸入孔;30:排出室;31:排出口;32:排出阀;34:排出口;41:背压室;131、151:第1台阶部;132、152:第2台阶部;133:第3台阶部;141b:延伸设置面;142b:安装面;O:轴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存在对相同的部件以及相当部件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不再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图中,并未以实际的尺寸比例记载,为了容易理解构造而使一部分比例不同地记载。[压缩机10的结构]图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截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压缩机10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III-III线的压缩机10的截面图。压缩机10是叶片式压缩机。压缩机10搭载于车辆,用于车辆的空调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所示的压缩机10的图中左方向称作前方,将图1所示的压缩机10的图中右方向称作后方。以下的说明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表示旋转体亦即旋转轴16以及转子18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如图1所示,压缩机10的壳体11由有底圆筒状的后壳体12(shell)、以及与后壳体12的前端面结合的前壳体13形成。后壳体12具有周壁12a(也参照图2、图3)。前壳体13具有筒状的缸体部14、以及堵塞缸体部14的内部空间的底壁部13p。前壳体13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底壁部13p构成第1划分壁。缸体部14收纳在后壳体12内。底壁部13p与缸体部14形成为一体。后壳体12以及前壳体13的材质例如为金属。筒状的缸体部14从底壁部13p延伸。缸体部14具有在与底壁部13p相反侧敞开的端部亦即敞开端部。与缸体部14的敞开端部对置地配置后侧板15。后侧板15使用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缸体部14的敞开端部。后侧板15构成第2划分壁。前壳体13以及后侧板15将旋转轴16支承为能够旋转。旋转轴16贯通缸体部14内。在旋转轴16与前壳体13之间设置有唇形密封型的轴封装置17a。轴封装置17a防止沿着旋转轴16的周面的制冷剂气体的泄漏。底壁部13p具有划分缸体室14d的一方的端面13s。端面13s朝向后方。后侧板15具有划分缸体室14d的另一方的端面15s。端面15s朝向前方。一方的端面13s与另一方的端面15s隔开间隔平行地设置且相互对置。筒状的缸体部14利用底壁部13p以及后侧板15划分出缸体室14d。在缸体室14d设置具有圆筒状的形状的转子18。转子18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于旋转轴16。转子18的前端面与底壁部13p的端面13s对置。转子18的后端面与后侧板15的端面15s对置。如图2以及图3所示,缸体部14的内周面14c形成为椭圆状。在缸体室14d设置有转子18。多个叶片槽18a以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式形成于转子18的外周面18c。在多个叶片槽18a分别能够出没地收纳有叶片19。朝多个叶片槽18a分别供给后述的排出区域35内的润滑油。伴随着旋转轴16的旋转,转子18旋转,多个叶片19中的几个叶片被朝叶片槽18a的外部压出。当叶片19的前端面与缸体部14的内周面14c接触时,在转子18的外周面18c、缸体部14的内周面14c、相邻的一对叶片19、底壁部13p的端面13s(图1)与后侧板15的端面15s(图1)之间划分出多个压缩室21。在转子18的旋转方向上,压缩室21扩大容积的行程为吸入行程,压缩室21减少容积的行程为压缩行程。转子18的外周面18c形成压缩室21的内周侧的壁面。缸体部14的内周面14c形成压缩室21的外周侧的壁面。底壁部13p的端面13s形成压缩室21的前方侧的壁面。后侧板15的端面15s形成压缩室21的后方侧的壁面。压缩室21形成于缸体室14d。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后壳体12形成有贯通周壁12a的吸入口22。在吸入口22的外周部分连接有接头部24。在接头部24连接有吸入配管25。制冷剂气体经由吸入配管25流入吸入口22内。吸入口22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的制冷剂通路。在吸入口22内设置有防止制冷剂的倒流的未图示的单向阀。在缸体部14的外周面遍及缸体部14的周向上的整周形成有凹部14a。利用凹部14a以及后壳体12的内周面划分出吸入空间20。吸入空间20与吸入口22连通。缸体部14与后壳体12的内周面协作,在后壳体12(shell)内划分出吸入空间20。吸入空间20形成于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叶片式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式压缩机,其中,所述叶片式压缩机具备:壳体,其具有筒状的缸体部、以及结合于所述缸体部的两端且与所述缸体部一起划分形成缸体室的第1划分壁以及第2划分壁;旋转轴,其支承于所述壳体,并且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缸体室;转子,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在外周形成有叶片槽;叶片,其插入到所述叶片槽中;以及压缩室,其在所述缸体室内,利用所述缸体部的内周面、所述第1划分壁的端面、所述第2划分壁的端面、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叶片划分而成,在所述第1划分壁的端面与所述第2划分壁的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围绕所述旋转轴形成能够供润滑油流通的凹部,在所述凹部内形成台阶,从而形成多段深度,在所述凹部利用所述台阶设置有位于最外周侧的环状的第1台阶部、以及位于相比所述第1台阶部靠内周侧的位置且比所述第1台阶部深的第2台阶部,所述第2台阶部以具有与所述叶片槽对置的对置状态和不与所述叶片槽对置的非对置状态的方式具备多个圆弧部,在多个圆弧部之间隔着非连续部分,非连续部分具有与所述第1台阶部相等的深度,所述凹部的外缘位于相比所述转子的外缘靠内周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3.31 JP 2016-0723161.一种叶片式压缩机,其中,所述叶片式压缩机具备:壳体,其具有筒状的缸体部、以及结合于所述缸体部的两端且与所述缸体部一起划分形成缸体室的第1划分壁以及第2划分壁;旋转轴,其支承于所述壳体,并且能够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缸体室;转子,其固定于所述旋转轴,在外周形成有叶片槽;叶片,其插入到所述叶片槽中;以及压缩室,其在所述缸体室内,利用所述缸体部的内周面、所述第1划分壁的端面、所述第2划分壁的端面、所述转子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叶片划分而成,在所述第1划分壁的端面与所述第2划分壁的端面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围绕所述旋转轴形成能够供润滑油流通的凹部,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健太稻垣雅洋出户纪一佐藤真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