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门吊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77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门吊轮,移门吊轮固定于吊轨内,移门吊轮包括固定座、滚轮、导向轮、第一弹性支架、防跳轮、第二弹性支架及连接杆,滚轮有两对且设置在固定座两侧呈对称布置;第一弹性支架设置在固定座顶面且沿其宽度方向布置,导向轮可在固定座宽度方向上移动;第二弹性支架设置在固定座顶面且沿其长度方向布置,防跳轮可在垂直于固定座顶面的方向上移动;连接杆上端固定在固定座上,下端伸出吊轨外与门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门吊轮,能够消除吊轮或吊轨因生产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系统尺寸产生偏差造成的不利影响,运行平稳、无噪音。

A sliding door hanging round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oors, provides a sliding door hanging round, door hanging wheel fixed on the lifting rail, sliding door hanging wheel comprises a fixed seat, a roller, a guide wheel, a first elastic support, anti slip wheel, second elastic support and a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wo roller are set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fixing seat the first two sides; the elastic support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top surface and arranged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the guide wheel can move in the fixed seat width direction; second elastic support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base top surface and arrang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jump wheel can be perpendicular to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xing seat i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 in the fixed seat, lower end a hanging rai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outside. A sliding door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anging wheel, can eliminate the hanging wheel or hanging rail transport du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installation process, system size deviation, smooth operation, no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门吊轮
本技术涉及移门
,尤其涉及一种移门吊轮。
技术介绍
移门作为新型门结构,具有开启灵活,开启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移门的安装结构包括与门框安装固定的吊轨,吊轨内固定有吊轮结构,吊轮结构具有延伸至吊轨外部的连接件,连接件与门板固定,由于吊轮结构与吊轨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吊轮滑行时容易出现晃动,于是有人设计了一种移门吊轮,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吊轮安装座上的导向轮,导向轮与吊轨侧壁接触,以增加移动的平稳性,由于吊轨或吊轮在生产加工或运输安装时会产生形变,系统尺寸会产生偏差,吊轮在吊轨内移动时,导向轮与吊轨之间可能会卡住,导致移门滑动不顺畅,而且目前吊轮与吊轨顶壁之间还存在间隙,吊轮往往会在滑行过程中产生跳跃现象。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移门吊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门吊轮,能够消除吊轮或吊轨因生产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系统尺寸产生偏差造成的不利影响,运行平稳、无噪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门吊轮,所述移门吊轮固定于吊轨内,所述移门吊轮包括固定座、滚轮、导向轮、第一弹性支架、防跳轮、第二弹性支架及连接杆,所述滚轮有两对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两侧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顶面且沿其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导向轮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支架两端呈对称布置,所述导向轮的轴线与所述滚轮的轴线垂直,所述导向轮可在所述固定座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顶面且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跳轮至少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上,所述防跳轮的轴线与所述滚轮轴线平行,所述防跳轮可在垂直于所述固定座顶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滚轮与所述吊轨底壁相接触,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吊轨侧壁相抵连,所述防跳轮与所述吊轨顶壁相抵连,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下端伸出所述吊轨外与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顶面上的第一固定柱、对称固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两侧的第一固定杆、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的滑座、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柱及所述滑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滑座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形成滑移配合,所述导向轮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固定座顶面中间位置处沿其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弹簧均藏纳于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弹性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顶面上的一对第二固定柱、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的连接架、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及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连接架与所述第二固定柱形成滑移配合,所述防跳轮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固定座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上开设有两个盲孔,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在所述盲孔中。所述滚轮、所述导向轮及所述防跳轮均为尼龙轮。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移门吊轮,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架及第二弹性支架,导向轮与固定座之间通过第一弹性支架实现弹性连接,防跳轮与固定座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支架实现弹性连接,即使吊轮或吊轨在生产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系统尺寸产生偏差,也能保证导向轮始终保持与吊轨侧壁正常接触,防跳轮始终保持与吊轨顶壁正常接触,不会卡死或晃动,也不会出现跳跃现象,运行平稳。2、本技术的一种移门吊轮,其固定座顶面设置有凹槽及盲孔,第一固定柱、第一固定杆、第一弹簧均藏纳于凹槽中,第二固定柱设置在盲孔中,采用此种技术方案,装置结构更加紧凑。3、本技术的一种移门吊轮,其导向轮及防跳轮均为尼龙轮。采用此种技术方案,移门开闭时噪音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其中,吊轨1,固定座2,凹槽21,盲孔22,滚轮3,导向轮4,第一弹性支架5,第一固定柱51,第一固定杆52,滑座53,第一弹簧54,防跳轮6,第二弹性支架7,第二固定柱71,连接架72,第二弹簧73,连接杆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移门吊轮,移门吊轮固定于吊轨1内,作为本技术的改进,移门吊轮包括固定座2、滚轮3、导向轮4、第一弹性支架5、防跳轮6、第二弹性支架7及连接杆8,滚轮3有两对且设置在固定座2两侧呈对称布置;第一弹性支架5设置在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宽度方向布置,导向轮4有一对且设置在第一弹性支架5两端呈对称布置,导向轮4的轴线与滚轮3的轴线垂直,导向轮4可在固定座2宽度方向上移动;第二弹性支架7设置在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长度方向布置,防跳轮6至少有一对且设置在第二弹性支架7上,防跳轮6的轴线与滚轮3轴线平行,防跳轮6可在垂直于固定座2顶面的方向上移动;滚轮3与吊轨1底壁相接触,导向轮4与吊轨1侧壁相抵连,防跳轮6与吊轨1顶壁相抵连,连接杆8上端固定在固定座2上,下端伸出吊轨1外与门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第一弹性支架5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顶面上的第一固定柱51、对称固设在第一固定柱51两侧的第一固定杆52、套设在第一固定杆52上的滑座53、套设在第一固定杆52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柱51及滑座53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54,滑座53与第一固定杆52形成滑移配合,导向轮4安装在滑座53上。固定座2顶面中间位置处沿其宽度方向上开设有凹槽21,第一固定柱51固定设置在凹槽21中间位置处,第一固定柱51、第一固定杆52、第一弹簧54均藏纳于凹槽21中,装置结构更加紧凑。第二弹性支架7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顶面上的一对第二固定柱71、下端套设在第二固定柱71上的连接架72、套设在第二固定柱71上且两端分别与固定座2及连接架72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73,连接架72与第二固定柱71形成滑移配合,防跳轮6设置在连接架72上。固定座2顶面上沿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上开设有两个盲孔22,第二固定柱71设置在盲孔22中,装置结构更加紧凑。滚轮3、导向轮4及防跳轮6均为尼龙轮,移门开闭时噪音小。设置有第一弹性支架5及第二弹性支架7,导向轮4与固定座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支架5实现弹性连接,防跳轮6与固定座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支架7实现弹性连接,即使吊轮或吊轨1在生产加工、运输安装过程中系统尺寸产生偏差,也能保证导向轮4始终保持与吊轨1侧壁正常接触,防跳轮6始终保持与吊轨1顶壁正常接触,不会卡死或晃动,也不会出现跳跃现象,运行平稳。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移门吊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门吊轮,所述移门吊轮固定于吊轨(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门吊轮包括固定座(2)、滚轮(3)、导向轮(4)、第一弹性支架(5)、防跳轮(6)、第二弹性支架(7)及连接杆(8),所述滚轮(3)有两对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两侧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架(5)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导向轮(4)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支架(5)两端呈对称布置,所述导向轮(4)的轴线与所述滚轮(3)的轴线垂直,所述导向轮(4)可在所述固定座(2)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7)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跳轮(6)至少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7)上,所述防跳轮(6)的轴线与所述滚轮(3)轴线平行,所述防跳轮(6)可在垂直于所述固定座(2)顶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滚轮(3)与所述吊轨(1)底壁相接触,所述导向轮(4)与所述吊轨(1)侧壁相抵连,所述防跳轮(6)与所述吊轨(1)顶壁相抵连,所述连接杆(8)上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上,下端伸出所述吊轨(1)外与门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门吊轮,所述移门吊轮固定于吊轨(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门吊轮包括固定座(2)、滚轮(3)、导向轮(4)、第一弹性支架(5)、防跳轮(6)、第二弹性支架(7)及连接杆(8),所述滚轮(3)有两对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两侧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弹性支架(5)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导向轮(4)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支架(5)两端呈对称布置,所述导向轮(4)的轴线与所述滚轮(3)的轴线垂直,所述导向轮(4)可在所述固定座(2)宽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7)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顶面且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跳轮(6)至少有一对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架(7)上,所述防跳轮(6)的轴线与所述滚轮(3)轴线平行,所述防跳轮(6)可在垂直于所述固定座(2)顶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滚轮(3)与所述吊轨(1)底壁相接触,所述导向轮(4)与所述吊轨(1)侧壁相抵连,所述防跳轮(6)与所述吊轨(1)顶壁相抵连,所述连接杆(8)上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座(2)上,下端伸出所述吊轨(1)外与门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门吊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架(5)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2)顶面上的第一固定柱(51)、对称固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柱(51)两侧的第一固定杆(52)、套设在所述第一固定杆(52)上的滑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川岛自动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