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下水器的立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687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立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侧壁开设有开口,第二段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外螺纹呈连续凸起状,具有复数圈相应连接的凸环,第二段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至少铣设有一条具有隔断作用的浅沟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于第二段铣设浅沟槽,对原本连续性的外螺纹的引流具有隔断作用,防止漏出的水汇集滴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漏效果好。

Standpipe of leak proof drain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kproof sewer riser, riser comprises a first section, the second section and the third section, the first s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pening second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rnal thread matched with the external thread nut, a continuous convex, convex ring has a plurality of corresponding links. Second, the vertical section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artition with at least the milling effect of shallow trench. After the structure is adop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unction of blocking the original continuous thread drainage by milling the shallow groove in the second section, so as to prevent the leaking water from flowing into the groove. Therefore, the leakage proof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下水器的立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
技术介绍
目前,下水器作为一种用于面盆或者浴缸等处安放的排水装置,常用于日常废水的排放。当面盆具有溢出口时,通常选择带有开口的下水器。下水器为包括立管、密封垫和螺母等的下水器套件。立管的安装部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在安装时,将下水器套件中立管的侧面有开口的地方对准面盆溢水的下水出口,然后将密封垫及螺母拧紧即可,密封垫装设于紧邻螺母之上。这样,即使设有密封垫防止漏水,但是密封垫与凸起状的外螺纹之间仍然具有缝隙,且在螺母拧紧后由于螺母顶压密封垫,可能导致密封垫因产生不规则形变而与外螺纹之间的缝隙更大。当面盆的水从溢出口流出后,容易于下水套管中立管的开口处漏出。立管和螺母通常为金属材质,即外螺纹和螺母通常均为金属材质,二者拧紧后其密封性仍较差。且立管的外螺纹为连续凸起状,具有引流作用,从而导致具有溢出口的面盆的下水器容易发生漏水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溢出口的面盆的防漏下水器的立管。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所述立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敞口处装配有堵头,且所述第一段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段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三段为排水管,所述外螺纹呈连续凸起状,具有复数圈相应连接的凸环,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至少铣设有一条具有隔断作用的浅沟槽。所述浅沟槽的深度由所述凸环的外周沿延伸至所述第二段的外侧壁。所述浅沟槽贯穿于所述外螺纹的各凸环。所述第二段开设有两条或三条均匀分布的所述浅沟槽。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通过于第二段铣设浅沟槽,进而阻断原本连续性的外螺纹,即对原本外螺纹的引流具有隔断作用,防止漏出的水汇集滴漏。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密封垫装设于紧邻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螺母之上,当密封垫和螺母拧紧后,螺母顶压密封垫,密封垫产生形变,而浅沟槽可为密封垫提供形变空间,最后使得立管的浅沟槽相对于密封垫的部位填充有受挤压变形成团的密封垫的部分,从而增加密封垫与立管的第二段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漏水。因此,本技术的防漏效果好。进一步地,立管设置两条或者三条的浅沟槽,可进一步加强密封垫和立管之间的密封性,以及加强隔离作用,使得外螺纹的各圈的凸环均被分隔成复数段,大大削弱其外螺纹的持续性凸起的引流作用,进而即使立管在上述密封性加强后还存在轻微漏水时,也可防止所漏的微量水在外螺纹的引流作用下汇集成滴而产生“滴水”的漏水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防漏下水器的套件的剖视图。图中:立管-1;第一段-11;开口-111;第二段-12;凸环-121;浅沟槽-122;第三段-13;堵头-2;垫圈-3;密封垫-4;螺母-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一种防漏下水器的套件,包括相应装配在一起的立管1、堵头2、垫圈3、密封垫4和螺母5。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参考方位,立管1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段11、第二段12和第三段13,第一段11的自由端,即上端为敞口状,其敞口处装配有堵头2。第一段11的上端沿呈帽沿状,第一段11的帽沿与第一段11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安装位,垫圈3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一段11的外径相匹配。垫圈3从立管1的第三段13往第一段11的方向套入,并限位于该安装位。加强下水器与面盆之间安装的密封性。第一段11的侧壁开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开口111,方便面盆水满溢出后排到下水管。第二段12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螺母5设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外螺纹呈连续凸起状,具有复数圈相应连接的凸环121,第二段12沿立管1的轴向方向铣设有两条相对设置的浅沟槽122,浅沟槽122具有隔断作用,破坏外螺纹的连续性,由于连续性的外螺纹具有持续引流的作用,浅沟槽122可削弱外螺纹的引流作用,防止漏水。浅沟槽122的深度由凸环121的外周沿延伸至第二段12的外侧壁,浅沟槽122贯穿于外螺纹的各凸环121,即各凸环121均被两条相对设置的浅沟槽122阻断。各凸环121分别形成三相间分布的弧形凸条。需要说明的是浅沟槽122的数量,深度和宽度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以防止下水器的漏水。第三段13的自由端与排水管相套接。密封垫4的形状和大小与第三段13的外径相匹配,并与第二段12的外螺纹相匹配。密封垫4从第三段13的自由端即下端套入,并穿行至第二段12。螺母5从第三段13的自由端即下端套入,并旋拧至第二段12相应的外螺纹处,顶在密封垫4的下方,即密封垫4装设于紧邻螺母5之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通过于第二段12铣设浅沟槽122,进而阻断原本连续性的外螺纹,即对原本外螺纹的引流具有隔断作用,防止从开口111漏出的水汇集滴漏。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密封垫4装设于紧邻防漏下水器套件中的螺母5之上,当密封垫4和螺母5拧紧后,螺母5顶压密封垫4,密封垫4产生形变,而浅沟槽122可为密封垫4提供形变空间,最后使得立管1的浅沟槽122相对于密封垫4的部位填充有受挤压变形成团的密封垫4的部分,从而增加密封垫4与立管1的第二段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防止漏水。因此,本技术的防漏效果好。进一步地,立管设置两条浅沟槽122,可进一步加强密封垫4和立管1之间的密封性,以及加强隔离作用,使得外螺纹的各圈的凸环121均被分隔成复数段,大大削弱其外螺纹的持续性凸起的引流作用,进而即使立管1在上述密封性加强后还存在轻微漏水时,也可防止所漏的微量水在外螺纹的引流作用下汇集成滴而产生“滴水”的漏水现象。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漏下水器的立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所述立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敞口处装配有堵头,且所述第一段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段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三段为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呈连续凸起状,具有复数圈相应连接的凸环,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至少铣设有一条具有隔断作用的浅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下水器的立管,所述立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的敞口处装配有堵头,且所述第一段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段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第三段为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呈连续凸起状,具有复数圈相应连接的凸环,所述第二段沿所述立管的轴向方向至少铣设有一条具有隔断作用的浅沟槽。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吉林洪煌耀冀江山龚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中宇高仪陶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