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54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包括混合缓冲区和水体净化区,污水从混合缓冲区进入到水体净化区排出;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上方安装有离心式水泵,所述离心式水泵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水体抽入;所述水体净化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装置、活性炭过滤网、生物净化层、水体储存装置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生物循环过滤器,所述生物循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水体储存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体收集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受水体流速的影响,同时将生物技术、微生物强化技术、物理技术等多种污水处理技术有机高效的组合在一起,协同分解受污染的水体,因而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处理受污染的水体。

Water body repairing and purif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remediation purif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mixed buffe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sewage from mixed buffer into the water purification area of discharge; one end of the mixed buff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 centrifugal water pump installed above the mixing buffer, the centrifugal pump will be mixed the water is pumped into the buffer zone; the water purification area comprises from top to bottom, the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layer, water storage device and circulatory system; the circulatory system including biological circulation filter, the biological cycle of filt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torage device is connecte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velocity of water flow, and biotechnology, microbial enhanced technology, physical technology and other effici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organic combination together, CO decomposition of contaminated water, so it can be in a short time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polluted wat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环境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环境的治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当前,对于污水的处理很多都采用化学方法,如使用工业絮凝剂进行絮凝等,这种处理方法不仅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高,而且大量使用的化学处理剂会给水体带来二次污染。目前,人们已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来治理环境,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治理,实行生态修复是治理环境、保护环境的必由之路。目前用于处理污水的生物净化剂类产品逐渐增多,但是同时也十分需要有一套效果良好的污水处理装置或系统来配合生物净化剂类产品的使用,但是,目前在进行水体修复净化的过程中,由于污水在排放的过程中水体流速水流速度过快而无法实施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易流失、有效期短、效果不稳定等缺陷,产品功能的充分发挥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该装置不受水体流速的影响,同时将生物技术、微生物强化技术、物理技术等多种污水处理技术有机高效的组合在一起,协同分解受污染的水体,因而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处理受污染的水体。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包括混合缓冲区和水体净化区,污水从混合缓冲区进入到水体净化区排出;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上方安装有离心式水泵,所述离心式水泵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水体抽入;所述水体净化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区、活性炭过滤网、生物净化层、水体储存区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生物循环过滤器,所述生物循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水体储存区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区相连接。由于本技术所述的体修复净化装置包括混合缓冲区和水体净化区,污水从混合缓冲区进入到水体净化区排出,这样,从污水管道排出的污水就会先经过混合缓冲区进行缓冲,使得水体的流速减缓,然后将污水抽入水体净化区,在水体净化区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区、活性炭过滤网、生物净化层、水体储存区和循环系统,上述结构将生物技术、微生物强化技术、物理技术等多种污水处理技术有机高效的组合在一起,协同分解受污染的水体,因而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处理受污染的水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混合缓冲区包括污水收集区和污水处理区,污水收集区和污水处理区之间设置有漂浮物过滤网,采用此种结构后,可以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污水进行初级过滤,将水体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先行处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污水收集区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污水收集区的底部设有废物放空口,污水处理区的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离心式水泵的管体相连通,采用此种结构后,将水体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从废物放空口排出,离心式水泵与污水处理区相连接也防止污水收集区内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进入离心式水泵内堵塞泵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水体收集区的底部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设置在活性炭过滤网的正上方,布水器上的布水线路沿径向均匀分布,采用此种结构后,从混合缓冲区内抽出的污水会沿着布水器的布水线路均匀洒落在活性炭过滤网上,使得活性炭能够有力均匀地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粒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净化层包括生态基和生物净化填料组成的生物床,所述生态基位于生物净化填料的上方,在所述生态基的上方设有曝气系统,采用此种结构后,水进入生物净化系统后与生物净化填料充分混合,通过曝气系统的曝气分解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等有机物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水体储存区的上部设置多孔固定板,所述多孔固定板上固定纤维滤布,水体通过多孔固定板上的多孔进入纤维滤布中,采用此种结构后,多孔固定板用于固定纤维滤布,净化后的水体通过多孔固定板的多孔进入纤维滤布中,之前未过滤彻底的颗粒性杂质或其他系统带出的杂质在这里被一并去除,起到了二次净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体修复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混合缓冲区,1.1、污水收集区,1.2、污水处理区,1.3、漂浮物过滤网,1.4、进水口,1.5、废物放空口,1.6、出水口,2、水体净化区,2.1、水体收集区,2.2、布水器,2.3、活性炭过滤网,2.4、生物净化层,2.41、生态基,2.42、生物净化填料,2.5、水体储存区,2.6、生物循环过滤器,2.7、多孔固定板,2.8、曝气系统,3、离心式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详细介绍本技术前,先强调一下,本技术中所述的“污水”主要是天然雨水或城市内河道等受污染的水体,其他重污染水体不在本技术的阐述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包括混合缓冲区1和水体净化区2,从雨水管道内或城市河道内流出的污水从混合缓冲区1内进入到水体净化区2排出,所述混合缓冲区1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4,所述混合缓冲区1的上方安装有离心式水泵3,所述离心式水泵3将混合缓冲区1内的污水抽入到水体净化区2内。所述混合缓冲区1包括污水收集区1.1和污水处理区1.2,污水收集区1.1和污水处理区1.2之间设置有漂浮物过滤网1.3,通过漂浮物过滤网1.3可以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污水进行初级过滤,将水体中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先行处理,其中,污水收集区1.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4,所述进水口1.4与外部的雨水管道或城市河道的出口相连通。污水收集区1.1的底部设有废物放空口1.5,经过漂浮物过滤网1.3过滤出来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从废物放空口1.5排出。在污水处理区1.2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与离心式水泵3的管体相连通,离心式水泵3与污水处理区1.2内的出水口1.6相连接可以防止污水收集区1.1内的漂浮物和大颗粒的杂质进入离心式水泵3内,造成离心式水泵3泵体的堵塞。所述水体净化区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区2.1、活性炭过滤网2.3、生物净化层2.4、水体储存区2.5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生物循环过滤器2.6,所述生物循环过滤器2.6一端与所述水体储存区2.5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区2.1相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体收集区2.1的底部设有布水器2.2,所述布水器2.2设置在活性炭过滤网2.3的正上方,布水器2.2上的布水线路沿径向均匀分布,从混合缓冲区1.1内抽出的污水会沿着布水器2.2的布水线路均匀洒落在活性炭过滤网2.3上,使得活性炭过滤网2.3内的活性炭能够有力均匀地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粒子。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净化层2.4包括生态基2.41和生物净化填料2.42组成的生物床,所述生态基2.41位于生物净化填料2.42的上方,在生态基2.41的上方设有曝气系统2.8,水进入生物净化层后与生物净化填料2.42充分混合,通过曝气系统2.8的曝气分解化学需氧量和氮磷等有机物质。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在水体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缓冲区和水体净化区,污水从混合缓冲区进入到水体净化区排出;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上方安装有离心式水泵,所述离心式水泵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水体抽入;所述水体净化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区、活性炭过滤网、生物净化层、水体储存区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生物循环过滤器,所述生物循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水体储存区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缓冲区和水体净化区,污水从混合缓冲区进入到水体净化区排出;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混合缓冲区的上方安装有离心式水泵,所述离心式水泵将混合缓冲区内的水体抽入;所述水体净化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水体收集区、活性炭过滤网、生物净化层、水体储存区和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生物循环过滤器,所述生物循环过滤器一端与所述水体储存区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区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缓冲区包括污水收集区和污水处理区;所述污水收集区和污水处理区之间设置有漂浮物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修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波单梅王凡叶惠赵永顺陈才胜冯国栋雷静王晓千陈正军张敬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净美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