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154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前置塘、净水装置、溢流管、堤岸、雨污水出管和排水碎石堆,所述雨污水进管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和前置塘,所述前置塘管道连接净水装置的一侧,净水装置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下部设有带阀门的放空管;所述净水装置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的堤岸,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所述雨污水出管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堤岸前通过设置前置塘和净水装置达到沉淀和过滤雨污水的作用,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分层分带种植,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且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A waterfront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front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ain water inlet pipe, rain water filtration gravel pile, pre pond, water purifier, overflow pipe, embankment, rain water outlet pipe and drain the rubble, the rain water inlet pipe connected to the sewer network and the end time is set 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ain water filter the rubble and front side of the pond, pond front pipeline water purifying device, the other end is a water purify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n overflow pipe is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lowe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vent pipe with a valve; the overflow of the water purify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ipe spillway dike, the spillway is provided with rain water out the tube, the rain water outlet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tail end of the drainage gravel pile. The utility model by setting the pre Tang embankment and the water purifying device to sedimentation and filtration of rain water, the embankment of compound phytoremediation with hierarchical belt planting,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lays a role in purifying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河湖滨水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滨水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的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追求也越来高。河道和湖泊的生态修复对城市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及景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治理污染水体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与传统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法、植物吸附法、人工浮岛、人工湿地等。河湖滨水带的植物及其土壤中的根系可以吸附径流中溶解态的污染物,并拦截水中不溶污染物,起到水质修复的作用。湖滨带陆地的雨污水大多不经处理直接汇入水体,对水体造成了直接的污染。在目前的工程应用中,工程师们运用滨水带的净污机理设计了滨水植物带。但这些河滨植物带的设计单调,并且大多仅仅考虑陆地部分(常见的方式为河岸草皮),后期的水体修复效果一般,而综合运用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多层次设计滨水带以及工程应用还不多见。某些湖滨地区由于遭受多年的破坏,湖滨表面被硬质覆盖,植物难以生长,短期内想营造出多层次的植物以修复水体也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堤岸前通过设置前置塘和净水装置达到沉淀和过滤雨污水的作用,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分层分带种植,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且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优选地,所述前置塘3为坚硬材料底面,便于清淤。优选地,所述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优选地,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优选地,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6-8cm的建筑废石料层421、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3-5cm的卵石层422、由无纺布包裹的砂土层423、由无纺布包裹的粉煤灰层424。优选地,所述净水结构42的各层的横向宽度比为建筑废石料层421:卵石层422:砂土层423:粉煤灰层424=(5~7):(5~7):(3~5):(2~3)。优选地,所述堤岸9上构建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至少包括在堤岸上由上至下设置的乔木净污带91、灌木植物净污带92、挺水植物净污带93和沉水植物净污带94,所述乔木净污带91种植区域应位于汛期水位之上0.5-1m;所述灌木植物净污带92种植区域位于汛期水位至乔木带的下缘;所述挺水植物净污带93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至汛期水位之间;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以下。优选地,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采用种植包的形式抛栽于近水岸水体中,所述种植包至少包括种植网941以及包裹在种植网941的沸石942、种植基质及种子943。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后养护管理成本较低,是简捷有效的滨水区域恢复措施,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领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净水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堤岸的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的示意图。图4为沉水植物的种植包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本技术中雨污管网与雨污水进管1连接,雨污水汇流后通过雨污水进管1进入前置塘。雨污水进管1和前置塘3之间设置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消浪,防止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前置塘3用于沉淀径流中的大颗粒污染物,池底为坚硬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措施。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深度由雨污水的最大深度确定;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便于种植草类或小型灌木类植物;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6-8cm的建筑废石料层421、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径为3-5cm的卵石层422、由无纺布包裹的砂土层423、由无纺布包裹的粉煤灰层424;所述净水结构42的各层的横向宽度比为建筑废石料层421:卵石层422:砂土层423:粉煤灰层424=(5~7):(5~7):(3~5):(2~3)。堤岸9上构建滨水复合植物净污带,至少包括在堤岸上由上至下设置的乔木净污带91、灌木植物净污带92、挺水植物净污带93和沉水植物净污带94,所述乔木净污带91种植耐水湿的乔木,所选的乔木品种应为耐水湿、根系发达和多年生等特性,种植区域应位于汛期水位之上0.5-1m;所述灌木植物净污带92种植耐水湿的灌木,所选的灌木品种应为耐水湿、根系发达和多年生等特性,并能和前期所选的乔木形成良好的复合植物结构,种植区域位于汛期水位至乔木带的下缘;所述挺水植物净污带93种植能在水岸边生长良好的植物,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至汛期水位之间;所述沉水植物净污带94种植为在近水岸水体中生长良好的植物,种植区域位于枯水位以下,其中沉水植物净污带94采用种植包的形式抛栽于近水岸水体中,所述种植包至少包括种植网941以及包裹在种植网941的沸石942、种植基质及种子943,种植网和沸石可防止沉水植物被水流冲走和上浮,种植基质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物质。优选的乔木品种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污水进管(1)、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前置塘(3)、净水装置(4)、溢流管(5)、堤岸(9)、雨污水出管(10)和排水碎石堆(11),所述雨污水进管(1)连接至雨污管网且末端设置依次雨污水过滤碎石堆(2)和前置塘(3),所述前置塘(3)管道连接净水装置(4)的一侧,净水装置(4)的另一端上部设有竖直设置的溢流管(5),下部设有带阀门(6)的放空管(7);所述净水装置(4)的溢流管后设置带溢洪道(8)的堤岸(9),所述溢洪道末端设有雨污水出管(10),所述雨污水出管(10)末端设有排水碎石堆(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塘(3)为坚硬材料底面,便于清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4)的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部主要为种植土层(41),下部为净水结构(42)且用SNS柔性网外网(43)包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41)厚度约为50-100cm。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滨水带水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结构(42)由前至后依次为由SNS柔性网包裹的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玉娟张茜杨志龙孙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农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