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154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化学沉淀池、中和池、活性炭喷淋塔及生物反应池,化学沉淀池底板为斜板,化学沉淀池内依次间隔设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化学反应池内设有曝气管,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电动搅拌机及酸碱投药箱,化学沉淀池底端设有排泥管;中和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化学沉淀池连接,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活性炭喷淋塔连接,活性炭喷淋塔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上设有喷淋头,喷淋头下方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喷淋塔底端设有第三出水管;生物反应池通过第三出水管与活性炭喷淋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能够高效去除石墨含氟废水中的F

A fluorine containing wast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graphi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phite fluoride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including chemical precipitation, activated carbon pool, Naka Kazuke spray tower and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 chemical sedimentation tank bottom is inclined plate, chemical precipitation Ikeuchi Yoji interva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uide plate and guide plate second, a chemical reaction tank is provided with the aeration pip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end of the cover, students lime dosing box, an electric mixer and a cover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acid-base cast kit, chemical sedimentation tank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mud pipe; neutralization tank through the first outlet pipe and chemical sedimentation tank, connected by the second water outlet pipe and the activated carbon spray tower, spray tower with activated carbon cloth cloth pipe, water pipe is provided with the spray head, the spray head is arranged below activated carbon, activated carbon spray tower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third water outlet; biological reaction tank connected through the outlet pipe and the spray tower third activated carbon. The graphite fluorine containing waste water treatmen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F in the graphite containing fluorine waste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含氟的酸性废水,这些废水中主要含有高浓度的SS和COD,氟离子的溶度也很高,但是废水中BOD的溶度很低,COD/BOD高达21倍,因此不宜选用生化法。现有的石墨含氟废水处理方法是采用Ca(OH)2、CaCl2沉淀后,加入Al2(SO4)3混凝处理,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率低,废水难以达标,不容易操作,因此提供一种投资小,运行成本低,操作方便,适合参与市场竞争的中小企业采用的石墨含氟废水的处理系统和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墨含氟废水处理成本较高,处理效率低,废水难以达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化学沉淀池、中和池、活性炭喷淋塔以及生物反应池,所述化学沉淀池一侧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底板为斜板,并且所述斜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设有第一进水管的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化学沉淀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底端均与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底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内还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泵,出气端依次穿过所述化学沉淀池和所述第一导流板并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电动搅拌机以及酸碱投药箱,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投药口;所述中和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化学沉淀池连通,所述中和池上、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活性炭喷淋塔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所述中和池连通,所述活性炭喷淋塔内设有布水管,且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下方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喷淋塔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生物反应池通过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活性炭喷淋塔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与所述第三出水管相对侧壁的下端设有第四出水管。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搅拌孔,所述电动搅拌机的搅拌杆穿过所述搅拌孔进入所述化学沉淀池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导流板长度的1/5;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导流板长度的1/5。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导流板的下端均向逆水流方向弯折。优选的,所述钝角的角度为120-150°。优选的,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底板上还设有排泥管。优选的,所述化学沉淀池的内壁上和所述中和池的内壁上均设置有pH值测定仪。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还设置有滤网。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三出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层中填充有颗粒活性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设置化学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F-,同时导流板和倾斜池底的设计,能够将废水中的SS和化学反应生成的沉淀很好的沉淀排出,中和池能够中和掉化学反应池中过量的碱,为后续工序创造合适条件,活性炭喷淋塔能够除去经化学沉淀池处理后剩余的F-以及重金属离子,使水质得到进一步进化,生物反应池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掉,这四个处理步骤配合使用,使废水中各种污染物得到去除,处理后的出水能够达标排放,也能满足回用标准。2)本技术的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工序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石墨含氟废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化学沉淀池,2-中和池,3-活性炭喷淋塔,4-生物反应池,5-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一导流板,8-第二导流板,9-曝气管,10-气泵,11-生石灰投药箱,12-电动搅拌机,13-酸碱投药箱,14-第二出水管,15-布水管,16-喷淋头,17-活性炭层,18-第三出水管,19-第四出水管,20-排泥管,21-滤网,22-第一水泵,23-第二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化学沉淀池1、中和池2、活性炭喷淋塔3以及生物反应池4,所述化学沉淀池1一侧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5,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管6,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为斜板,并且所述斜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设有第一进水管5的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导流板7和第二导流板8,所述第一导流板7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8的底端均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还设有曝气管9,所述曝气管9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泵10,出气端依次穿过所述化学沉淀池1和所述第一导流板7并与所述第二导流板8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11、电动搅拌机12以及酸碱投药箱13,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投药口;所述中和池2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6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连通,所述中和池2上、与所述第一出水管6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管14;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14与所述中和池2连通,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内设有布水管15,且所述布水管1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4连通,所述布水管15上设有多个喷淋头16,所述喷淋头16下方设有活性炭层17,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水管18;所述生物反应池4通过所述第三出水管18与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4与所述第三出水管18相对侧壁的下端设有第四出水管19。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搅拌孔,所述电动搅拌机12的搅拌杆穿过所述搅拌孔进入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7和所述第二导流板8之间。本技术首先设置化学沉淀池1,化学沉淀池1的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11、电动搅拌机12以及酸碱投药箱13,因为石墨含氟废水是酸性的,所以设置酸碱投药箱13投放碱来中和掉酸性物质,然后生石灰投药箱11向化学沉淀池1内投下Ca,Ca遇水生成Ca(OH)2,Ca(OH)2和废水中的F-发生反应,生成CaF2沉淀而除去F-。在电动搅拌机12的搅拌作用下,化学沉淀池1中的物料能够比较充分的发生反应,但是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aF2沉淀会包裹在Ca(OH)2颗粒的表面,使之不能被充分利用,因而会导致反应效率的降低和Ca用量的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技术在化学沉淀池1内的下端设有曝气管9,通过曝气管9向化学沉淀池1内提供气泡,气泡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冲散包裹在Ca(OH)2颗粒的表面的CaF2沉淀,从而增加Ca(OH)2和废水中F-接触的机会,提高了反应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曝气管9的一端穿过第一导流板7并与第二导流板8间隔有距离,并且曝气管9在第一导流板7和第二导流板8之间的部分管道上开设有曝气孔,这样曝气管9只在化学沉淀区域产生气泡,而不会在第一导流板7前的区域以及第二导流板8后的区域内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学沉淀池(1)、中和池(2)、活性炭喷淋塔(3)以及生物反应池(4),所述化学沉淀池(1)一侧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5),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管(6),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为斜板,并且所述斜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设有第一进水管(5)的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导流板(7)和第二导流板(8),所述第一导流板(7)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8)的底端均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还设有曝气管(9),所述曝气管(9)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泵(10),出气端依次穿过所述化学沉淀池(1)和所述第一导流板(7)并与所述第二导流板(8)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11)、电动搅拌机(12)以及酸碱投药箱(13),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投药口;所述中和池(2)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6)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连通,所述中和池(2)上、与所述第一出水管(6)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管(14);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14)与所述中和池(2)连通,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内设有布水管(15),且所述布水管(1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4)连通,所述布水管(15)上设有多个喷淋头(16),所述喷淋头(16)下方设有活性炭层(17),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水管(18);所述生物反应池(4)通过所述第三出水管(18)与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连通,所述生物反应池(4)与所述第三出水管(18)相对侧壁的下端设有第四出水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学沉淀池(1)、中和池(2)、活性炭喷淋塔(3)以及生物反应池(4),所述化学沉淀池(1)一侧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5),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水管(6),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为斜板,并且所述斜板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设有第一进水管(5)的侧壁之间形成钝角,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第一导流板(7)和第二导流板(8),所述第一导流板(7)以及所述第二导流板(8)的底端均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底板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内还设有曝气管(9),所述曝气管(9)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泵(10),出气端依次穿过所述化学沉淀池(1)和所述第一导流板(7)并与所述第二导流板(8)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所述化学沉淀池(1)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生石灰投药箱(11)、电动搅拌机(12)以及酸碱投药箱(13),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投药口;所述中和池(2)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6)与所述化学沉淀池(1)连通,所述中和池(2)上、与所述第一出水管(6)相对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出水管(14);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通过所述第二出水管(14)与所述中和池(2)连通,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内设有布水管(15),且所述布水管(15)与所述第二出水管(14)连通,所述布水管(15)上设有多个喷淋头(16),所述喷淋头(16)下方设有活性炭层(17),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的底端设有第三出水管(18);所述生物反应池(4)通过所述第三出水管(18)与所述活性炭喷淋塔(3)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洁莹马向荣党睿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